《楚喬傳》:燕洵和楚喬為什麼最終會形同陌路?

「燕洵&楚喬 · 小說情節簡介」

從現代穿越到奴隸社會末期的楚喬,一心想脫離奴籍的她曾得燕洵多次相救,並為此相伴燕洵十多年出生入死,但兩人最終未能相守。同名改編的《電視劇》劇情有所出入。

燕楚二人在真煌毫無嫌隙相守八年,兩人一起躲過無數刺殺、投毒,休息的時候一人睡覺一人防守,練武的時候一人攻擊一人格擋,彼此約定「一定要坦誠相對,決不隱瞞,一生信任彼此,永不心生嫌隙」。可終究是年少虛妄,世事多變,人心向背不定,他們回到燕北僅兩年時間就分道揚鑣。歸根究底,是因為彼此信任不再信仰相異

1

先說信任。

西南鎮府使(秀麗軍)是燕洵過河拆橋捨棄的卒子,是楚喬孤身前往相救的軍隊,因此,西南鎮府使更忠於楚喬。燕洵卻因此心生猜忌,向她質問西南鎮府使的真正效忠之人,還當著她的面殺掉所謂的「叛徒」。

經此一役,楚喬擔心燕洵會借著戰爭讓西南鎮府使消失,堅持要與大軍同行。燕洵知道她的不放心,卻不肯做出承諾,兩人在互相猜忌中漸行漸遠

在愛情里,女人一向比較天真,楚喬亦不例外。她一直以為與燕洵之間是不存在誤會的,也從不需要言語的粉飾。在戰爭中,程遠(燕洵直轄的一個將軍)果然設法陷害西南鎮府使。楚喬憤怒地要殺程遠,燕洵卻問她要一個解釋。那一刻,楚喬終於明白,燕洵不再信任任何人,不再信任任何他無法掌控的東西,包括一心扶持燕北的大同行會,包括正直溫和的烏先生,包括驚才絕艷的羽姑娘,也包括她自己,這個屢立戰功卻又屢次和他作對的楚喬。

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錯?

燕洵對報仇雪恨的執念、對權力的熱衷,是猜忌開始的原因。但是楚喬縱容了這些猜忌。楚喬自認為她的愛和忠誠,如同高山滄海,海枯石爛永不變:「只要信任仍在,哪怕有朝一日,燕洵和天下正義站在了敵對的立場,她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原諒他,哪怕他陷入血海仇山,哪怕他墮入阿鼻地獄,哪怕他十惡不赦被天下所拋棄,她都不會背叛……」

楚喬是這樣說的,她也是這樣做的。燕洵在真煌城放棄西南鎮府使,她沒有一絲憤怒,而是馬上回救,彌補他犯下的錯誤;燕洵為了攻打真煌城放棄整個燕北,她也轉瞬就完全諒解了他;燕洵殺了赫連凌,殺了西南鎮府使的「叛徒」,她再一次原諒了他……直到燕洵要包庇程遠,楚喬才赫然驚覺,燕洵已經在殺戮、猜忌、不擇手段的路上越走越遠,她拉不回他了。

真正的愛情容不下沙子,信任是愛情最好的基石。楚喬的錯在於,她沒有讓燕洵明白,他的行為對她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沒有讓他明白愛情的底線和尊嚴。因為楚喬的寬容和沉默,會讓燕洵形成一種錯覺:他做錯了,你來挽回就可以,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他猜忌你,不需要任何反思;即使他傷了你,轉頭哄哄就好了,不會失去任何東西。所以到最後,他可以肆無忌憚地懷疑你、傷害你。

2

再來說信仰。

燕楚二人信仰出現分歧的第一個節點,是真煌城裡對西南鎮府使(秀麗軍)的捨棄。燕洵假意接受西南鎮府使的投誠,逃出真煌城之後卻過河拆橋,讓西南鎮府使獨自面對大夏軍隊的碾壓。楚喬看懂他的計策,獨自一人孤身返回營救西南鎮府使,目的是為了彌補燕洵的錯誤,繼承老燕王的仁政和威望。等到回歸燕北,燕楚二人又因為西南鎮府使的存在多次相疑,看似是程遠等小人的挑撥離間,其實是兩種思想的對立:允許犯錯和永不原諒。

楚喬曾說過,「燕北不是我的家鄉,但卻一直是我人生的信仰。」而燕洵為了攻打真煌要捨棄整個燕北,燕楚二人的信仰再次對立。縱然後來燕洵回救紅川,但更多是為了楚喬這個人,卻不是為了燕北。

等到燕洵再次興兵征糧,連老百姓最後一點糧食都要掠奪的時候,楚喬卻在燕北內陸發起軍事建設和奴隸改革——這又是一個跨時代的思想對立。燕洵要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報仇雪恨,乃至皇圖霸業,而楚喬要的是一個安居樂業、無戰亂無奴隸的燕北。

信仰在愛情里占什麼地位呢?大到處世三觀,小到生活細節,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一致則愛情開花結果,信仰相異則只能背向而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念,如果我無法改變你,那麼,為了留住最初那段美好,我寧願離開你。

只嘆當時年紀小,你身負血海深仇,我孑然無家可歸,兩個人的誓言也如同兩個人的命運那般飄忽不定。信任悄悄離去,信仰漸漸對立,誓言輕輕落下,願君多多保重。

-- THE END --

推薦閱讀↓

① 我想有一個叫唐晶的閨蜜

② 《我的前半生》:唯獨愛情不可將就

③ 子君是一個女人,但她首先是一位母親

水姑涼: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子,閑時寫寫讀書心得。一周一本書,如你喜歡,歡迎你來~

關注「我的靈魂在讀書」

回復「楚喬傳」可領取免費電子書。


推薦閱讀:

《楚喬傳》中楚喬假死被送到火化場,是誰救了她?
《楚喬傳》中,楚喬為什麼說「燕北是我的信仰」?
你對楚喬和宇文玥的姐弟戀怎麼看?
如果你是楚喬,你會對燕洵說什麼?
如何看待《楚喬傳》中燕詢的感情觀?

TAG:楚喬傳 | 豆瓣讀書 | 小說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