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法國畫家米勒畫過一幅畫,叫《拾穗者》,描繪的是幾個農婦在收割後的麥田裡撿麥穗兒。畫面初看平靜而寫實,再看就凝重起來,大概古今農事,在哪裡都不是輕鬆的事情。

民國雜家齊如山(對,就是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里對梅鼎力相助的那位邱如白先生的原型)記述過北方鄉間的民俗,其中就有拾麥子一項。「北方麥子成熟、收割之時,永遠准許貧家婦女跟隨割麥工人,撿拾遺在地上之穗......地主絕不禁止,意思是富足之家有麥子吃,貧寒之家也要沾點光也。」 足見昔時民風之淳樸。

其實這種風氣自古已有,《詩經·小雅》里的《大田》一章就有「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的內容。秉是把的意思,就是把禾捆成一把一把。滯是遺留,滯穗就是遺落在田裡的麥穗兒。伊為是,利指好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田裡遺撒的這些禾束啊麥穗啊,照顧寡婦任她撿吧。所以早在周朝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撫恤鄰里鰥寡的民俗。齊先生又記道:「這種情形,一直到了清朝,還是一毫未改。這足見我中華民族,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育、優良的文化,極講保持。到了民國,北方還是如此,每逢麥熟收割之時,滿地有成群婦女,跟著撿拾,這可以算是每年貧寒婦女一種小小的收穫,所以這種風俗,行了幾千年而未衰。」

記得小時候一到秋收時節,小夥伴兒們課餘飯後都會結伴去收割過的豆子、玉米田裡撿剩兒,確實不會有人來驅趕。收穫本來就是值得歡欣和慶祝的,那些遺落在田間地頭的少少梁谷,如果真能惠及貧窮的鄉親,或又能讓孩子們分享到收穫的喜悅,都可算是一份善意,應當被繼承和流傳下去。

這個公眾號,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本該為我們所熟知的,卻又被漸漸遺忘的傳統、風俗以及點點滴滴的小知識。

是為彼有遺秉。

推薦閱讀:

八字案例(七)--艱苦奮鬥
梁楷、劉松年、蘇漢臣等宋代畫家作品欣賞
夢中出現的那個人是你嗎?(——致我們的親人、愛人)
鳳舞九天——中國傳統鳳文化的演變--緒論
歷史上盡顯中華詩詞巔峰之美的40首詩詞!

TAG:傳統民俗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