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學習—傅盛(認知升級)

外界往往會將傅盛定義為周鴻禕最大的敵人,或是雷軍最好的學生。傅盛到底是誰?

不管他是誰,但是對我來說,他的思維方式和管理風格自成體系,相對很多其他人給到的只是產品一個側面的理解,他能給你全方位的更完整的視角去思考一件事情,這個也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全局視角)。 我是他的超級粉絲,下面是對他的研究的整理:

1.戰略

戰略1.0 :預測-》破局點-》All In

戰略=方向*執行力, 執行力也是戰略的一部分,好的戰略不依賴於好的執行力。 優秀的 戰略就是開戰之前就有七分勝算, 當你進入一個有強勢競爭對手的領域的時候,你努力也 沒有用的。 戰略清晰的時候找人也會清晰。我們也不要以為小米是找到一堆牛逼合伙人就 成功了,他是做事之前就想清楚了戰略,根據戰略去構建人才。 我現在又細化了一下,叫 戰略三部曲「預測——破局點——ALL IN」

  • 戰略第一步:預測,找到大風口,做快樂的豬。那麼如何預測呢?就是:穿越未來看現在,升維思考;仰視,空杯學習,現象即規律;偵察兵模式,用資源換機會。

  • 戰略第二步:破局點 ,這個世界是冪次法則的,所以破局點的尋找非常重要。 破局點的特點:極簡、差異化、自增長。 我們一定要想到用最短的話來描述這個機會點。如果一個破局點需要用很長的話來描述的時候,戰略上就已經敗了。

  • 戰略第三步:ALL IN,資源永遠稀缺,尤其高管的精力; 所有資源的環繞,既為打退競爭對手,也為更快獲取經驗值。

戰略2.0: 戰略認知

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純粹靠一個單點爆發,已經很難了。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互聯網 是一片蠻荒之地,需求稀缺,人才也稀缺。只要你投身這個行業,隨便找個單點開始深 耕;只要你還算努力和堅韌,運氣也不太差,就有機會做家不錯的公司。 我們需要在這樣 的大格局下,在過去積累的認知紅利之上,重新構建新的認知體系,制定戰略的新打法,去更大的空間,尋找新的破局點和機會。 戰略認知=格局思考

  • 戰略認知的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見招拆招,啥熱做啥,啥熟悉做啥。這是懶惰思考,不願意認知升級的表現。結果就是越做越多,越做越累,越做越委屈。第二個誤區是:做產品的方法論依然停留在5年前,認為抓一個簡單功能熱點就顛覆格局。你必須結合趨勢,結合整個戰略思考,把所有東西累加進去。容易打的仗,已經打完了。要花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構建自己的行業格局認知。在看上去繁雜紛擾的信息中,不斷深度思考,加大自己的認知優勢,然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到不為人知的機會,趁著大家還不夠懂,突然發起戰役,全力以赴。

  • 怎樣做戰略? 首先,腦海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對這個行業深入的、清晰的認知。你心中要不斷問這個問題——在這個行業里,什麼才是真正的機會?什麼才是下一個趨勢?這樣,你才有機會,才能判斷。 我們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行業,去思考對手,去觀察現象。在獲取大量信息後,不斷在腦海里做思維推演,去判斷。 其次,養成格局和破局結合的思維習慣。 做戰略的關鍵點,就在於不斷加深自己的認知,找到已經存在但不為人知的那個秘密。而且,這個秘密所能孕育的機會,要足夠大;離現有領先者的區域,要足夠遠。核心是你能否具備超出對手的、對行業的、與眾不同的認知。基於這個格局認知,為自己撕開一道突破口

2.管理

管理1.0 企業管理的三段論

互聯網公司的管理,要求我們必須主動梳理目標。從自身所處的不同層級,思考不同目標,而不是沿用傳統以執行為核心的方式去思考。 管理的本質就是樹立一個核心的業務,讓這個業務帶著所有的員工和組織構架往前走,而不是去構建一個四平八穩的組織,讓所有的業務井井有條

  • 目標要極簡,要聚焦;首先,這個目標要儘可能簡單,簡單到說出來白痴都能聽懂,這才是靠譜的目標。 其次,這個目標必須聚焦,要知道,目標不聚焦,路徑和資源都無法聚焦。 大家都認為也許試試就出來了。請放棄這個幻想,試是試不出來的。你自己都想不清楚,你怎麼憑几個人就試出來了呢?必須在運動中找機會,要在各種星星之火中找到燎原之勢,這就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責任。 早期摸方向的時候,容許一定嘗試,但要儘早找到目標點,實現路徑、資源的聚焦。

  • 死磕「路徑」,層層剝筍; 我聽過很多類似的話:因為以前這樣,所以現在這樣;因為以前改成什麼,所以現在就是什麼。我告訴你,這個思考路徑是錯的。這樣的路徑不是根據目標來的,是根據以往習慣來的,這是沒有目標的表現。 如果根本不知道關節點在哪,說明你花的時間還不夠。 只有結合目標深入思考每一個路徑,把路徑梳理清楚了,資源才配得上。

  • 傾其「資源」,無以復加; 沒有誰能集中公司幾乎全部的精力去做,這才叫真正的「門檻」。

管理2.0 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

曾經講過管理三段論——目標、路徑、資源。找到一個目標,想清楚路徑,再投入資源。 沒有判斷力,搞錯了目標,路徑切不進去,資源就調不動。而這種判斷力的本質,就是認知。 這個時代,管理不是執行管理,不是組織結構管理,而是你比別人更理解一件事情。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認知管理。

  • 一體:構建領導者的認知體系: 一個優秀的領導,必須在核心點上擁有覆蓋隊伍的認知體系。 我跟騰訊總裁劉熾平交流,他說,互聯網特別像一部武俠史,一群人打不過一個武林高手。你堆再多的人,不如來一個武藝出眾的人。本質上,就是這個人,在這個點上的認知體系,超越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所謂認知體系,是在腦海里有完整的認知框架,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怎麼建立這種框架呢?首先,對市場和產品的深入了解是認知體系的基礎。 其次,真的要去和市場上吃過豬肉的人多聊天。 其三,切忌以聽報告的方式建立認知。有些領導,派兩個實習生做個調查報告,看一眼,得出一個結論。非常要命。本質上是用實習生的認知取代團隊認知。

  • 兩翼:認知管理的兩劑良藥: 解藥一:學會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時間少一半,事情能否做得更好。 怎麼讓管理變得更有效率?本質是減少真正所謂管理的量,增加判斷的量。增加幫團隊在關鍵點做決定和梳理目標的量。 解藥二:戰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質是分不清優先順序。 不敢忽略,本質就是分不清優先順序。怎麼去建立優先順序?分清優先順序的前提是認知清晰。你腦海里有一個格局,叫大趨勢。要知道什麼是更重要的。找到最關鍵的點,牢牢不放。不是最關鍵的點,學會妥協和讓步。

  • 三個管理維度:信息、時間、人: 先說信息維度。人的本質就是一個CPU。運算能力再強,沒有足夠的數據輸入也不會有產出。有足夠大的信息輸入,足夠高的反思頻度,你才會有足夠的信息輸出,也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判斷。搜集信息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持自身現狀,而是為了進一步成長獲得新能力,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再來說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時間的分配,表明了一個領導者對實際情況的優先順序判斷。 時間怎麼用的?其實很簡單。我每天都會想:有哪幾個關鍵的會,關鍵的人,關鍵點是什麼。 回到人的維度。一句話: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要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 。在關鍵人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把足夠的認知傳遞給這個關鍵人,讓他做一群人的決定. 團隊目標越簡單,越明確,越容易達成一致。

3. 成長

這是一個人認知的四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種境界。我將其簡單翻譯為: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2.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開始空杯心態,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3.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規律,提升了自己的認知。

  4.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認知的最高境界。
  • 認知升級的兩個誤區: 以為自己知道,遠遠不如以為自己不知道. 自我否定,就是假設自己無知,是自我認知升級的唯一路徑。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認知上不了一個新台階。即使正確信息擺在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這基本是區別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機會了。 以為自己認為重要和真的認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我最大的反思就是對頭條的理解。兩年多前,我說頭條就是移動端的搜索。我的反思是什麼?我當時認為挺重要的,一直到15年四季度,我才開始召集人馬,著手海外頭條的業務。

  • 認知升級的三劑解藥:

    解藥一:堅信大趨勢 .不要簡單的批判,你一定要相信那些行業領頭人。他們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他們的認知不是現階段的你所能趕得上的。不理解,就執行,在執行中理解.

    解藥二:對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有一個對外求教的心態,非常重要。對外求教,是為了擴展你的視野。要找到帶路黨,吃過豬肉不一樣。他們比你強不是他們聰明,而是有著你不知道的認知。

    解藥三:活在當下,面向未來. 再就是面向未來,糾結時,想想五年後會怎樣?會不會被淘汰掉?如果五年後,你跟這個時代已形同陌路,這才是最可怕的。行業變化之快,超出我們想像。

所謂成長,就來自於認知。歷史走向也正如以上的認知討論一樣。天下大勢,何其複雜;即便如此,也能簡化到最關鍵的點,即關鍵人的關鍵認知。
推薦閱讀:

怎麼分辯知乎上的牛人是真有水平?還是就只會在這裡說說而已?
《越獄》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成功?在美國呢?在中國呢?
顧中一是如何火起來的?

TAG:認知 | 傅盛 | 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