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物聯:2017「無車承運人」的機會元年?
繼2016年度無車承運人政策出台,全國各地物流企業競相申請,爭取名額。交通部原本規劃推進的48個無車承運人單位,到目前為止,更是擴展到了20個省市,261家單位。猶如井噴式一般,讓人看到了優勢,也讓人看到了疑慮。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運輸大解禁之後便開始了「無車承運人」的模式,歷經15年的發展,目前美國已經有15000家「無車承運人」企業,前十家的物流企業更是佔到物流業營業額的70%。而國內零擔由於分散僅僅佔到2%。
同美國一樣,2004年期初,並不允許「無車承運人」,必須買車才能解決貨物運輸的「資質」問題。直到2013年交通部發布的349號文件才正式確定了「無車承運人」的法律地位,提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規範管理,充分發揮其對物流資源的整合作用,推進其向現代物流服務商轉變。
並於2016年的4月份在營改增36號文件中,首次將貨運代理服務拆分成無運輸工具承運服務和貨運代理服務,明確指出:無運輸工具承運業務,按照交通運輸服務繳納增值稅。由此,無運輸工具承運人在稅法上的地位首次得以明確,進入試點名單的無車承運人將獲得無運輸工具承運人的「身份證」,並可按11%繳納增值稅。
去年9月交通部發布了《關於推進改革試點加快無車承運物流創新發展的意見》,10月份正式開啟了「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繼而各省市陸續公布了當地試點名單。福建省更是發出了首張「無車承運人」經營許可證。
中國能同樣出現另一個羅賓遜,這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2017年可以說是「無車承運人」的元年,既是元年就會存在更多的機遇,也會存在更多的挑戰。
首先,需要解決物流業中標準化的問題。
相比美國物流市場,中國的成熟度目前遠遠不足,可以說是還處於傳統模式。市場開放,就需要更多的監督與流程化。本身傳統模式遺留下的諸多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滯留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物流成本浪費。而現在新的模式出現,就需要從起步階段對其進行監管與引導。讓車、貨進行高效匹配,即時將信息流予以對接,在貨運信息源頭著手,到整個流程的結束,都需要有很好的引導。
其次,需要減少市場中間環節。
「無車承運人」剛推出,大家報有的形式是:可能又是一波新的「黃牛」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不予解除,就很難推進。「無車承運人」的推出本身就是為了減少中間環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中間環節,一層連帶一層。層層剝皮,到達司機手中所剩無幾,到達企業當中,也以猶如天價。「無車承運人」重點是擁抱互聯網,利用現代互聯網優勢,將信息對接更加流程,讓車主與貨主直接接觸,減少中間無須有的成本。
再次,需要解決誠信問題。
誠信問題在物流行業中一直困擾著所有人,被放空、被欺騙、運費難結算、工資難發放……均成為風口浪尖。十個物流從業者,就有九個半會抱怨這些問題。而要發展「無車承運人」就需要有合適的平台,加大誠信監管,對雙方進行認證,將個人、企業誠信問題上升層次,以此減少不必要的矛盾,讓車主、貨主可以放心承運。這些問題就需要作為「無車承運人」單位進行擔保監管。
以本次江西本土龍頭企業江西萬佶物流有限公司來說,作為首批「無車承運人」單位,於2016年在江西區域率先推出「運物聯」產品,作為江西省標杆產品,「運物聯」嚴格推進誠信模式、致力於物流標準化、減少中間環節。讓車主可以放心運貨,讓貨主可以放心託運,讓信息可以及時對稱、讓貨物更加安全、讓運費也不在艱難,這就基本達到了我們期初所需要的全部體驗。
對於這260餘家企業來說,2017年即是諸多機遇的一年,又是充滿嚴酷挑戰的一年。對於車主和貨主來說,能夠體驗到最佳的服務就是最好的模式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