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草講《太極圖說》

傳說周敦頤窗前雜草叢生,別人問他為何不除,他卻答曰:「如自家意思一般。」從此多了庭草交錯的成語。濂溪先生是如何從一棵草中體貼出他在《太極圖說》中闡發的義理呢?

如果《太極圖說》是按邏輯順序寫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倒著解讀。周敦頤向我們呈現的是「萬物生生而變化不息的世界。」那世界如何變化,又怎樣才能保證變化的永恆不息呢?周敦頤要解答的就是所以變化的源頭和如何變化的方式,從一棵草推出太極來。草是有形的萬物之一,我們無法直觀到它的生長枯榮,變化在幽微之處,只有放在整體的自然秩序中解讀。首先從物理的變化上講,草之所以長在庭前,是因為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佔有一定位置,這就是順應五行的次序變化。然後從時間的變化上講,草的生命隨著春夏秋冬而有生長收藏,著就是順應四時的次序變化。而「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不僅呈現了自然次序,而且五行本身作為有氣質形式的質料,在整體的自然次序賦予每個具體存在的特殊位置的主導下,構成了萬物。即「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五行為什麼變化呢?五行無形而有象,還是可以從春夏秋冬的變化趨勢中看到。這種趨勢總體上有兩個方向,一種是生長變化,一種是停滯不動,這就是陰陽二氣的體現,並且五行是由陰陽二氣組成的。陰陽二氣是無形式的質料,是觀察不到的。他們不是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寓於五行萬物之中。陰陽二氣為何變化呢?永恆作用的變化源頭,就是所有變化的第一原因,就是無形無象,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上天之載,無聲無嗅,造化樞紐,性命之源,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無極至真的太極。我覺得太極就是平衡。平衡所以有動靜,動靜在陰陽之中,陰陽一五行,五行一萬物。平衡是變化的原因和動力。變化都是兩個方面互為存在的條件,所以萬物構成。除了平衡本身無所謂由自己構成。所以說「無物無對,唯理無對,」是中國哲學的原理。

《太極圖說》是濂溪思想最簡單的部分。《通書》中的太極之誠才是周子真正要說的東西。
推薦閱讀:

隋廣義品讀:「易聖」邵雍《漁樵問對》

TAG:周敦頤 | 宋明理學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