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和李顯:難兄難弟間的權利絞殺

1變亂前夕

景龍四年(710年)二月,長安北門。京師長安,帝國之傲,盛唐的照耀下每天進城的人群絡繹不絕,達官顯貴,富商豪紳亦不在少數,大家都司空見慣,但是今天有一小隊人馬進城時,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這一小隊人馬人數不多,只有七八個護衛和一輛馬車而已,不比其他富商或官員的排場隆重,但是從護衛的身形氣質之上就能發覺,車中的主人身份絕對不一般。

馬車之中,臨淄王李隆基並未感受到車外的關注,依舊思索著自己越發看不清的時局。

五年前,以張柬之為首的宰相集團發動神龍政變,殺死祖母的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把祖母武則天趕下台,幫助伯父李顯奪回皇位恢復李唐天下。在並未發生大規模的衝突下平安地把皇位重新歸於李姓皇族,不得不說是天下幸事。

然而,時局並未就此穩定。先是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功臣集團集體貶職,客死他鄉。再是韋皇后外戚勢力與武三思的武家殘餘勢力聯合把持朝政。

一向寡慾的父親相王李旦對此也是不聞不問,自己也在對朝政的失望下,請調前往潞州(山西)任職,離開京城這個事非之地。不過就在兩天前,父親突然一反常態的召自己火速返京,不禁讓自己覺得會有大事發生了......

2難以理解的反應和處理

景龍四年(710年),在位5年的中宗皇帝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韋皇后擁立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為帝,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她派親信控制南北衙禁軍以及尚書省諸司,大肆網羅黨羽,準備效法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

這時以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為首的保皇黨,發動唐隆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並且屠滅朝中的韋氏武氏兩派勢力。最後逼迫少帝退位,讓位給相王李旦即唐睿宗。

短短五年內,兩次政變,四次皇位的更迭,不難發現核心人物其實就是李顯和李旦這兩位難兄難弟。作為武則天最小的兩個兒子,在這樣一個權利慾爆棚的母親身邊無疑是不幸的,但是有幾個問題確實很難解釋。

第一:李顯為什麼重用韋皇后的外戚勢力以及武三思的武家勢力?整個武則天稱帝的十五年間,在母親的逼迫下李顯親自處死了兩個皇子,一位公主以及一位女婿,多次差點被逼自殺。如果要選個人控訴女子掌權的危害,沒有人比李顯這個武則天的兒子更有發言權了。至於武家更是李姓皇族的仇人,很難想像武則天這個保護傘死後,武家居然安然無恙而且繼續獲得重用。

第二:為何擁立李顯有功的宰相功臣集團被集體迫害降職?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這五位就是神龍政變中冒死為李顯奪回皇位的五位大臣。作為幫助李顯再造社稷的五位大臣在神龍政變後的一年之中,全部被迫害貶職。雖然史書上都把這不公正的處理歸咎於韋後和武三思的迫害,但是最後下命令的確實是李顯自己。這樣的處理確實令人摸不清頭腦。

第三:李旦為什麼會讓出皇位?李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特殊的皇帝。他這一生三次讓出皇位,第一次讓給母親武則天,第二次讓出太子之位給李顯,第三次讓給了兒子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自古為了皇位手足相殘,父子反目都是很正常的,很難想像一個人在皇位的誘惑下能三次讓出皇位。比起歷史上其他讓位的皇嗣李旦更為不易。他曾經當過4年皇帝。而皇權的毒藥一旦嘗過就很難再放下。但為何李旦卻可以呢?

第四景龍四年二月(710)。李旦突然把身在潞州的李隆基召回,三月韋皇后就毒殺了中宗李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把皇位奪回。一切都太巧合了,李旦是怎能判斷要出大事的呢?

3迫不得已的謙讓

首先,不得不說李旦三次的謙讓皇位都是在特定條件下被形勢所迫。第一次和第三次比較相像,在強大母親和強力的兒子面前李旦都是選擇了退讓保全自己。退讓兒子這次主要原因還是李旦自己對皇位的厭倦。而第二次讓位確是一次考慮周全後英明的決定。

公元698年,當時年近80的女皇對政務已經開始慢慢力不從心,繼承人問題也成為了女皇的一塊心病。在狄仁傑等大臣勸說下女皇終於還是決定把皇位歸還給兒子。她命人前往房州,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同年九月李旦多次稱病不朝,表示把太子之位讓給哥哥。

謙讓皇位不僅在現在就是當時的朝廷中都稱讚李旦的美德,不過我們或許忽略的兩件事:首先李顯是2月返京,但是李旦確是在9月才稱病謙讓太子之位,如果李旦真心不眷戀皇位為何半年後才謙讓呢?其次,這太子之位是誰給的?不是李旦讓的而是作為皇帝的武則天選擇的。武則天在想好傳位給兒子之後,選擇將李顯召回京師就是屬意李顯當太子。李旦不謙讓太子位也不是他的。

回到當時的情況,我相信之所以半年後李旦才謙讓太子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思量過的。當時的太子位與其說是儲君不如說是火藥桶。武則天本身在傳位於李家或者武家是一直矛盾的,決定上經常反覆。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宗昌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

這件事我們經常解讀為晚年武則天的昏聵,但事實並非如此。分析死掉的三個年輕人的身份就能看出武則天的用意了。李重潤是李顯得嫡長子,韋皇后的親生兒子,如果以後李顯登位他就是太子,而武延基是魏王武承嗣的嫡子,如果以後武則天選擇傳位武家,武承嗣是首選那武延基自然也是太子。

武則天此舉說明:女皇對繼承人上依舊懸而未決,借口殺死李重潤和武延基為了就是敲打李顯和武承嗣,「朕還在,你們不能鬧 。朕不給,你們不能搶。」

在這種情況下太子之位時刻被多疑的皇帝和敵對的武家針對,謙讓才是睿智的選擇。

4難兄難弟間的絞殺

李顯、李旦兩兄弟雖是難兄難弟,但二人其實有很深的矛盾。唐中宗,680年被立為太子,683年繼位為帝,次年被廢,當年被安置於房州,698年被迎回京師,其作為皇位繼承人及皇帝的時間只有四年。而其弟相王李旦684年為帝,690年降為皇嗣,698年降為王,其前後作為皇帝和儲君長達15年,且一直都在京師。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忠於李唐的南衙宰相及大臣都是以李旦為核心對抗武氏的。

這也就解釋了以張柬之為首的宰相集團會被李顯迫害。忠於李唐的南衙宰相及大臣一直都是李旦的人。(作為神龍政變五大臣之一的袁恕己就是李旦相王府的司馬。)

神龍政變之所以推舉李顯並非宰相集團的本意。只是政變的口號是殺二張為李唐皇族奪回皇位。總不能這兒有個身為太子的李顯不支持反而支持李旦吧。李顯再神龍政變前完全不知道幾乎是被宰相用刀逼迫著進入太極宮的,所以張柬之等人被害不是李顯的忘本,只是派別不同而已。

5力量的反噬

朝臣沒有基礎,禁軍沒有親信,李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只能大量任用妻子娘家的人和與李旦敵對的武家勢力。李顯的8位公主有6位嫁給武家,而李旦的12位公主沒有一個嫁入武家。

等到710年滿朝都是韋皇后的斜封官。韋皇后在權利的爆棚下慾望也隨之增長,在婆婆武則天的榜樣下也想做把皇帝癮,開始針對敵對的李旦開始攻擊。

李顯原本覺得自己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也安全了,可他沒想到的是原本用來對抗弟弟的利劍已經強大到自己也控制不住了。而迫於形勢李旦這時召回李隆基增強自己的實力來對抗韋後。

最後韋後為了,徹底消滅李旦,毒死李顯妄圖擁立少帝增強自己的政治資本。李顯最後被自己倚重的「利劍」殺死也著實是對他病急亂投醫式的政治處理巨大的諷刺。

結語

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勢,處理一些緊急事務的時候,往往會採取一些看似不得已的做法,而其後果是很難遏制的。李顯的悲劇結局就是來源於他「飲鴆止渴」處事理念,而李旦卻在紛雜的局面里保持了足夠的清醒。


推薦閱讀:

看了《一代女皇武則天》裡面的武則天該如何評價?
李治和武則天的故事是怎麼的?
孝庄,武則天,慈禧,中國還有一個幾乎被遺忘的隱形女皇!
「盛唐」何以變成了「臟唐」?

TAG:唐朝李唐 | 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