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英語發展簡史

By CuffedRocker, released 02-07-2017 @ 易言堂 (ID: easy-peasy)

引言

眾所周知,英美兩國使用的是同一語言;我們還知道,不論發音還是拼寫,大西洋兩岸的英語差異囧然。原因何在???

有人說,少見多怪了吧,美式英語就是英(式英)語的一種方言。好吧,這種說法肯定是有道理的。

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殖民美洲了,他們說英語。自此之後,美式英語逐漸發展並受到了其他語言、文化和科技的影響。美國獨立兩個多世紀了。

現在到底誰是普通話?誰是方言?如果前者是土鱉的方言,為神馬沒土鱉到成為另一種語言?

美式英語簡史

早期概況

我們先來看看美洲最早說英語的人,請注意他們的身份。

400年前,美洲殖民地會吸引哪些人呢?

  • 英格蘭國教會的反對者

    — 英格蘭國教會,即 Church of England,或者叫英格蘭聖公會,本來是天主教在英格蘭的分支。

    — 顧名思義,國教肯定牽扯政治。16世紀,當政的亨利八世娶了西班牙的公主凱瑟琳。他們生了6個孩子,但只有一個女兒活下來。這樣不行啊,沒有繼承人。亨利八世就要離婚,羅馬那位(教皇)不同意。亨利八世急眼了,你讓我沒兒子,我就斷你命根。否認教皇的最高權力、接管教會當教主,議員都當主教、大主教。
  • 英格蘭生活無著落者

    — 這類人的身家背景可想而知,美洲的發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即使需要遠渡重洋、一切尚未可知,也都無所謂了。正如喬幫主所說: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你已身無寸縷,不如身隨心動吧。

這兩類人到達美洲後,煙草逐漸成為了流行的貿易品,開始吸引有錢一族的眼光。有錢人需要很多傭人,而傭人最終成為了奴隸。

下人的語言自然是"下等"方言,即使在今天也被腰纏萬貫者瞧不上,但是這些方言深刻影響了美國早期的語言狀況。至少,它們還是英式英語。

發音之變

歲月的腳步永不停歇,語言的發展從未停滯。總體來說,英式英語的變化>美式英語。例如:

  • 很多人知道,美式英語中,字母r基本總是要發音的。實際上,即使在美國革命時,受過教育的英格蘭人也還是芥末做的。
  • 今天,英式英語中,字母a發/a:/的時候,美式英語往往發/?/,比如:ask、dance、glass 和 path。但在當時,不論英格蘭國王喬治三世還是喬治·華盛頓,他們都是一樣一樣的,發/?/。英格蘭人認為/a:/是下等人的口音,這種狀況直到革命後才有所改變。

用詞之變

除了發音,兩個國家在用詞上也開始不一樣了。

不少詞語已經被英國人扔進故紙堆了,但美國人卻一直在用。

  • 《美國製造:美國英語通俗史》一書中列舉了很多這樣的詞,比如 cabin, bug, hog, junk, trash, chore 等等。
  • 美國人使用 gotten 作為 get 的過去分詞,使用 fall 表示 autumn (秋天),使用 mad 表示 angry (生氣),使用 sick 表示 ill (生病),這些詞都來自英國,但卻被其創造者拋棄了。

全新的世界

同樣,美式英語也在改變。它受到的影響在英格蘭是沒有的:新的自然條件,新的動植物,還有形形色色的人。不只是歐洲人初到美洲時遇到的土著,還有歐洲大陸的移民以及在種植園勞作的非洲奴隸。

  • 西南部使用的很多詞語來自西班牙人,比如 canyon (峽谷)、mesa (平頂山,頂部平坦、側面陡峭)、tornado (龍捲風)等
  • 法國人:bureau (辦公部門、局、司、處)、levee (堤岸、碼頭)等
  • 荷蘭人:boss (老闆)、bluff (欺騙)等
  • 德國人:pretzel (椒鹽脆餅)、nix (=nothing)等
  • 非洲人:goober (落花生、不識時務的人)、jambalaya (什錦飯、蓋飯)
  • 後期的移民還帶來了更多辭彙
  • 很多詞語出自本土文化,當然一般會有點變化,比如 moose (駝鹿)、raccoon (浣熊)、hickory (山核桃)、skunk (臭鼬 )等等

大熔爐

語言的改變,主要是為了滿足需要。

  • 有些事物的命名採用了已有的、表示類似事物的詞語:laurel (月桂)、walnut (胡桃)、blackbird (美洲烏鶇)、lark (雲雀)、swallow (吞咽)等等
  • 美國人有了自己的政府後,有些詞語用於國家政府部門,比如 congress (國會)、senate (參議院)、assembly (議會)。
  • 有些事物的命名採用了新的合成詞,比如 bullfrog (牛蛙)、sidewalk (人行道)、drugstore (雜貨店)
  • 美國獨立之後出現的詞語則往往與英國不同,比如汽車的發動機罩 bonnet 和 hood,前英後美

糾葛

早期英國人周遊殖民地後有的會說方言的變化非常有限。定居美洲的人來自整個不列顛島,不只一個地區,而且他們到處跑,這就增強了同化的效果。但是,美國有點大,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給不同的地區帶來了獨特的風格。人們安頓下來後,說話方式就開始本地化了。

口音的地區差異也出現了,即便是今天也在繼續出現,甚至有些詞語在某些地區的發音進入了普通話,成為了不同的詞語,比如從 chew 衍生的 chaw、從 girl 衍生的 gal。

政治上獨立了,有些美國人民認為語言上也應該獨立。比如,1791年,諾亞·韋伯斯特 (Noah Webster) 寫了一篇關於英語的論文,其中說道:

"As an independent nation, our honor requires us to have a system of our own, in language as well as government."

「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的榮譽要求我們要擁有自己的體系,不論是語言還是政府。"

然鵝,並不是所有美國人民都芥末想。1800年,克萊伯·亞歷山大 (Caleb Alexander) 出版了《哥倫比亞英語詞典》,有人評論:

"這樣的作品是文字的恥辱,各種詞語和短語錯誤數不勝數,編者要麼荒謬地誤讀了語言,要麼就是美國管轄的粗人,純屬胡編亂造。這樣的作品只能證明我們愚昧無知。"

整個19世紀貫穿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詞典競賽。

參賽的雙方:

  • 上文提到的韋爵爺,他是比較美式的,第一本完整的詞典出版於1818年
  • 納撒尼爾·伍斯特 (Nathaniel Worcester),英式的代表,第一本詞典出版於1830年。

這兩本詞典都很受歡迎,伍斯特的拼寫屬於保守派,很多有名望的作家,比如朗費羅(美國著名詩人,代表作海華沙之歌)、霍桑(代表作紅字)甚至韋爵爺的遠親丹尼爾·韋伯斯特,都比較傾向伍斯特。

最後誰贏了呢?這個就是和尚腦袋上的那啥,伍斯特今天有人聽說過嗎?美國人民的選擇是獨特。英國人民一看,這是犯上作亂啊,那隻能分道揚鑣了。

金錢和理智

當然啦,表面上看,英美最大的區別還是拼寫。韋爵爺發起了很多拼寫方面的改革。

  • 有些沒流行起來,後來再編詞典的時候他就給改回去了。比如,麵包 bread 改成過 bred,給予 give 改成過 giv,意義 mean 改成過 meen,說 speak 改成過 speke 等等。
  • 其他的就固定下來了。在他之前,英美在有些詞語的用法上是不一致的。他一發話,那就成標準了。結果呢,大多和英國不一樣了,例如:

    — colour變成了color

    — modernise變成了modernize

    — centre變成了center

    — defence變成了defense

  • 當然了,也有被英國接受的,例如把ck變成c

    — 魔法magick變成了magic

    — 音樂musick變成了music

    — 邏輯logick變成了logic

另外,雖然美式英語的詞語廣受英國批判(包括有些最先出自英國的),美國發明的許多詞語已經被英式英語採納了,比如 cafeteria (自助餐廳)、cocktail (雞尾酒)、talented (天才的)、reliable (可靠的)、influential (有影響力的)。

語言的交流與商品和文化交流如出一轍,大西洋神馬的都只能幹瞪眼。美洲的殖民地蓬勃發展時,倫敦是英語文化的中心,美國人得屁顛屁顛地帶著錢和關係定期橫渡大西洋。誠然,美國不少地方屬於天高皇帝遠,方言與標準英語出入很大,但往往是被大眾文化鄙視的。在紐約和其他有錢的城市還有著名的大學,他們所說的英語與受教育的英國人是區別不大的。

美式英語之所以還是美式英語,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美國人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至於語言嘛,獨立不獨立無關緊要了。不管你喜歡與否,美式英語就像美國的綠鈔,已經成為全球的主宰。

更多文章,敬請訪問微信公眾號:easy-peasy?


推薦閱讀:

李敖的早年經歷?
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的觀後感是什麼?
想當駙馬真難,最後一關是征服「試婚格格」
芝麻, 芝麻油與古近東(一)芝麻與古印度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裝備氫彈的國家?中國為什麼要留著氫彈?

TAG:英語 | 歷史 | 語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