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365天 vs 寫字

半塢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

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頤。按部就班的行走在人生的每個檻上。

快要期末考試了,所以最近在輔導孩子的學習,雖然我大多數時間還是一個很清醒的家長,但偶爾也會將他的成績好壞與身為父母的個人榮辱相互捆綁在一起,出現無法釐清邊界的感覺,這一代父母可能算是最謙虛也最容易被人指責的父母了,我很難想像我父母當年在育兒問題上會一直反躬自省。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也是不同的,教育的資源分配,父母能提供的外部條件,成才的目標也統統是不同的。所以焦慮也是不同的。似乎最簡單的去除焦慮的辦法還是你要先找到一個「原則」,能說服自己,然後能堅持按「原則」辦事(呵呵,聽起來有些像在買賣股票)。

對我而言,寫字是克服焦慮的一個法寶,但我有很久都沒有這麼做過。

分界線似乎是2010年,「微博」這種產品出現以後,越來越圖片化的閱讀方式,快速的表達,快速的獲得點贊式的反饋,讓人沒有耐心沉澱下來了。

寫字其實是個需要不斷保持訓練的能力,這點跟彈鋼琴還真差不多,肌肉記憶都是會遺忘掉的,所以那些當年拿過9級,10級的琴童只要放棄練習,那麼在長大以後都彈不出什麼像樣的曲子來。

對寫字這件事情來說,當你內心的想法構思與你擊鍵的速度能匹配一致的時候,或者就是練到位了,這種痛快的感覺或者能一直給你正反饋,刺激你繼續的表達。

據說,有人從生理角度分析,女人一天要說2萬個字的話,否則,沒有地方說的話積壓在心裡,就會抑鬱成疾的。我想那就在這個公眾號上寫些長一點文字,算是自救式自度。

不抱怨的365天,是我的小目標。

2010年我建了一個琴童家長交流群,現在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看著天南地北的孩子們從4、5歲的小琴童,轉眼進入小學,中學,琴童父母們的話題也越來越寬泛了。一直以來,大家都以「豆媽」「磊媽」這樣的稱呼相互交流的,甚至某種程度上,我們都忘記了自己的獨立性了。

我想我們都需要一個新的開始。謝謝大家多年的陪伴。

2017年,我們一起加油吧。

weixin.qq.com/r/8Exrc1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發現:那條黑狗真的跟著我嗎?
抑鬱症又不是精神病,為什麼要到精神病院去看?
當代人物心理實踐分析----抑鬱鬥爭張朝陽
【原創課程之一】關於抑鬱症,這是你需要知道的
幫伴侶調節情緒的正確姿勢

TAG:心理建設 | 親密關係 | 對抗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