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頓郵報》為什麼風頭蓋過《紐約時報》?
如果作為普通大眾你不知道《赫芬頓郵報》情有可原,但如果作為媒體行業、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不知道《赫芬頓郵報》猶如做手機的不知道iPhone一樣,2012年8月,該報獨立訪客達4370萬人,比2011年超越《紐約時報》時又多出了800多萬人,《赫芬頓郵報》是對媒體行業的一個重大變革,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報紙。
成立於2005年的《赫芬頓郵報》是一個新聞博客網站,是赫芬頓女士創辦,兼具了新聞的公共性和博主的自主性,專註於時政類,說白了剛開始就是我們過去玩的博客,主要是政治類新聞,這個媒體第二年就獲得大名鼎鼎的軟銀的投資,後續的投資更是連續不斷,這個不是重點,我們主要關心它對中國的傳媒、互聯網行業有哪些啟發。
一、社會名流借勢:很多傳統媒體大多有大量的采編隊伍,確實專業,但它像個廣播,慢慢失去了互動性,在移動互聯的時代,UGC加速,就這樣模式落伍了,由於政治資訊的定位,《赫芬頓郵報》剛開始邀請社會名流參與,比如原國務卿政治資深的基辛格博士,還有後來的布萊爾、奧巴馬等等政治明星,政治明星的眼球經濟,後來到開放的內容開發,大眾參與,讓這個報紙火到現在,名流借勢方面中國的媒體運用的很好,新浪微博最初就是藉助明星資源優勢壓過騰訊微博。
二、資源整合做內容生產鏈:為什麼《赫芬頓郵報》的海量資訊和以分鐘瀑布式來展現,就是它把自己當成新媒體全球大平台,整合全球3萬多博主及社會主流的媒體,是個專業內容的大平台,越來越多的人為它站台,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在整合方面就做的不錯,以開放的心態整合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既要積極轉型新媒體,新媒體更要以積極心態擁抱傳統媒體。
三、定位清晰+個性化:以清晰的時政類資訊起家,做垂直領域內容,然後逐步擴散,在這個基礎上,做到根據讀者的閱讀軌跡和愛好,精準化推送,最終讀者們感覺這個報紙就是專屬於自己的獨家報紙,越看越喜歡,猶如淘寶推出的千人千面,感覺打開淘寶好多自己想買的熟悉的寶貝,好像這個店鋪就是給自己開的一樣,個性化方面,中國的很多媒體平台做的不錯,但和《赫芬頓郵報相比》,中國的新媒體平台唯獨定位這一點相對缺失,沒有清晰定位意味著內容雷同化、平台雷同化,就沒有競爭門檻,所謂的鐵粉就很難聚合,他可以在你這個客戶端看資訊,明天也可以用別人的客戶端看資訊,我們太多的關注流量和競爭,定位就沒考慮那麼多了。
四、聚合社群的社交媒體:《赫芬頓郵報》藉助2005年博客的崛起,隨著博客的沒落,主動擁抱facebook等社會化媒體,大量的內容除了自己平台,內容分發很重要,和社交媒體主動合作,讓內容幾何式的傳播和互動,哪裡群體就給哪裡轉移,發揮自己的內容優勢,這一點應該說平台正在積極的做,但還是不夠快速和堅決,更多是博主自發分享,分享自己的內容,平台的機制還未真正爆發。
五、品牌內容的盈利模式:太多的媒體包括自媒體不知道如何盈利,老套路是在內容列表中插一張廣告海報,這稱為硬廣,沒有消費者喜歡被營銷,所以點擊率很低。另一種模式是通過軟文的模式,無意中提到這個名字,消費者看完之後,大呼上當的感覺。
未來的內容如何商業化,其實就是要做到編輯和廣告的高度融合,就是品牌內容,品牌必須有前提是清晰的定位,比如沃爾沃的安全性,做一個關於安全駕駛的故事性的文章或視頻,然後將安全內容創意性的融入進去,看完之後要有一種愉悅感,每一次內容傳達都是對品牌定位再次固化,品牌知名度必須建立在定位基礎上。
具體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品牌內容官(微信號為:ppnrg66),查閱更多文章!
推薦閱讀:
※怎麼做好輕內容運營
※自媒體人必看,如何讓優質內容為我所用!
※移動短視頻的發展、存在問題及趨勢探析
※內容創作者必須知道的未來趨勢
※【乾貨】關於UGC、PGC、OGC三者詳細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