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冷,就去喝碗熱湯吧
爺爺愛釣魚,於是我小時候經常有魚湯喝。爺爺釣魚,小的魚就放回去,太大的也懶得拿回家,便送給漁友們,巴掌大的魚就帶回家,讓奶奶燉魚湯。奶奶是做菜的好手,見爺爺帶魚回來,便繫上圍裙,從桶里抓起兩條,甩在砧板上,用刀愴愴颳去魚鱗,取出內臟。然後鍋里燒熱油加花椒,將魚煎的兩面金黃,最後一盆水下去,蓋上鍋蓋,須臾之間,整個屋子都被香味充滿。起鍋後的魚湯色白如乳,甘旨肥濃那時我不愛吃飯,但有了魚湯在,也就能多吃兩碗,雖然母親每次都說不要吃湯泡飯,但爺爺寵著我,對媽媽說:「沒得事,他喜歡吃嘛就等他吃嘛。」說完給自己也乘上一碗熱湯。
一碗熱湯是一餐飯的靈魂。
中國人儀式感極強,宋朝的規矩,冬至吃餛飩,大概取一個開闢混沌之意,後來北方又有了「冬至餃子夏至面」,餃子餛飩開始分裂經營了。再後來又說:「北方吃餃子餛飩,南方吃湯圓。」其實這裡面都擺脫不了,冬至,咱們吃點熱乎的。
我老家冬至不吃餃子餛飩湯圓,而吃羊肉湯。一到冬至,滿街都飄著羊肉湯的香味,賣羊肉湯的店鋪也不管佔道經營,將桌椅板凳拚命往外面擺,恨不得把馬路都佔為己有,到了下午四點過後,就開始上客了,六點左右再去的,是很難再找到位置。但我家不喜歡冬至在外邊吃羊肉湯,一是覺著人太多,湯的質量不及平時,二是家裡有親戚在農村飼養大耳羊,自家的東西,吃著心裡踏實點。羊肉先煮熟再用花椒,大蔥,老薑爆炒,最後加入已經熬了一天的羊骨湯。待上桌時再撒一把蔥和香菜。每人碗里早已經放好油餅,熱湯入碗,計算時間,等濃香羊湯灌飽這些餅後,立馬夾上,一口湯一口餅,一邊嚼著餅一邊用正忙著的嘴說:「呼,香!」然後趕緊從盆中撈起一堆羊肉羊雜,蘸著辣椒和花椒粉,撕咬著吞下,再要一碗湯,趕緊轟隆隆的灌下肚去。待到差不多了,要一碗飯,澆上羊湯,呼呼的喝下去,放下碗筷,脫下外衣,一桌人便開始趁著熱勁閑聊起來。在羊肉湯和花椒的作用下,大家的嘴彷彿都合不上了。
冬天不適合擺譜,袁枚《隨園食單》里的燕窩魚翅,李漁《閑情偶寄》里的筍蕈蒓菜,《紅樓夢》,《金瓶梅》裡面那些細點果錢統統都不適合在冬天出現,或者說不適合在普通俗人的家裡出現。天下寒士太多,要的不是金碧輝煌,而是千萬廣廈。冬天,撲個地方,喝碗熱湯,暖和過來才是王道。擱以前,冬天的一碗熱湯是可以救人一命的。
天冷了,除了多加衣物,有空也去喝碗熱湯,除了圖個暖和,也給人一安全感。尤其是外地的同學。
說到底,人生在世,起伏得失,難免有失意的時候。一碗樸實的熱湯,往往能在這時候給人以最大的支持,就像在冬天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做出美味的甜燒白?
※Ben Glaetzer Anaperenna Shiaz Cabernet,2013干紅葡萄酒評!
※中國有哪些名餐廳?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和臘肉,我來了!
※靠譜配方丨枸杞布朗尼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