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06

我們必須非常遺憾的承認,對於西域地區的史料至今仍是殘破而凌亂的,以至於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最重要事件的時間節點和來龍去脈都不能加以明確。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西域這片廣袤的區域內,吐蕃和回鶻這兩個草原民族,進行了長期而殘酷的爭奪戰,甚至出現了一個城市年內反覆易手的情況。在這場西域爭奪的競賽中,回鶻雖然偶有勝跡,但總體上卻是吐蕃佔據上風,甚至在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九月,吐蕃尚有餘力派五萬騎兵,到西受降城以北三百里的拂梯泉(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北)掠奪回鶻部落,並派萬餘騎至大石谷,搶掠從唐朝返回故地的回鶻使者。但這種血腥的拉鋸戰,同樣大量消耗了兩個國家的能量,以至於這段時間內,唐朝邊境太平無事。大唐居然能有心情作壁上觀,看這二虎相爭。

吐蕃在西域壓制住了回鶻反攻的勢頭,並沒有能讓赤德松贊得意許久,就在公元808-809年左右,壞消息又從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傳來。

位於錫爾河(中國稱為葯殺水)和阿姆河流域的康國動亂達到了高潮,起義軍首領拉菲厄的手下存在大量來自中亞許多國家的人員,其中也包括「吐蕃軍隊」。康國的形勢是如此嚴峻,以至於哈倫·賴世德(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發)親赴呼羅珊(大概包括今伊朗東北部、阿富汗和土庫曼大部、塔吉克全部、烏茲別克東半部和吉爾吉斯斯坦各一部分地區。)平叛,但他在809年死於途經的圖斯。他去世後,長子艾敏繼任哈里發成為帝國西半部分的統治者,幼子麥蒙成為大食帝國東半部分的統治者。

東部統治者麥蒙顯然坐在了一個火山口上,810年,他哀嘆道:「我聽說,在呼羅珊從大城到窮鄉僻壤都離心離德,欲擺脫控制。葛邏祿葉護不再效忠,可汗、吐蕃主背我而去。高附國王襲擊與其鄰近的呼羅珊領土,訛答喇君主停止了他曾經承擔的貢賦。我對所有這些問題一籌莫展。」這位親王認為他最好的希望是逃離呼羅珊而到吐蕃境內:「我覺著自己已經無路可走,除非是放棄我的地位而投奔可汗,吐蕃國王,並向他及其國家尋求庇護。它應該能保證我的生命安全,能使我免受那些要致我於孤立和失敗的人的攻擊。」這段來源於阿拉伯文《歷代先知與帝王史》的記載中,屢次提到了「吐蕃國王」,由此可以看出吐蕃,在大食帝國東部存在著巨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擁有一定數量的屬國或盟友的。這一點作為大食的最高統治者之一的麥蒙都直言不諱。

麥蒙還面臨一個巨大的麻煩,那就是和他哥哥的內戰,畢竟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現在黑衣大食出現了兩個哈里發,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個哈里發得去見安拉,這也正是麥蒙令苦惱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己不想去,想送哥哥去他又沒這個實力。

麥蒙的大臣維齊爾法德勒向他建議:「給葉護和可汗寫封信,任命他們為本國的統治者,保證支持他們與其他國王的鬥爭。給高附國王送上呼羅珊的特產等禮物,請求停戰—你將會發現他也急切盼望和平。並且寬免訛答喇國王今年的進貢。」法德勒還建議他的王子允許那些迄今仍被拒之門外的官員和士兵進人正規軍隊。同時他尖銳的指出:「你只有與可汗聯手才能贏得勝利」。

麥蒙經過暫短的考慮迅速做出了決斷,他派大臣四處聯絡東方諸國的國君。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知道,麥蒙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暫時安撫住了東方的諸王。因為回曆195年舍爾邦月(公元811年4月29日至5月27日)其兄長於從巴格達派出大軍侵入呼羅珊,麥蒙則召集他的全部軍力與其兄長的軍隊決戰。在這場決戰中,是否有東方諸王的軍隊參與其中史料沒有記載,不過麥蒙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公元813年9月26日,麥蒙攻陷巴格達,艾敏被殺。麥蒙取得最終勝利後,成為新任哈里發。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沒有將國都遷往巴格達,而是留在了馬魯(今土庫曼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該城一度成為帝國之都。

為了眼前利益締結的盟約,必定是短暫的,政治人物在翻臉的速度上絕不比翻書稍慢。麥蒙的權利穩固後,他馬上就對東方盟國發動了聖戰。他任命法德勒為東方總督,中亞地區戰火重燃。

法德勒兵鋒直指四個政權:高附沙赫王朝、訛答喇、葛邏祿葉護統治區和吐蕃可汗帝國。首先投降的是高附國王,他臣服於大食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作為其臣屬和改宗的標誌,他獻給麥蒙一個銀座金像。阿拉伯文獻這樣描述到:「吐蕃諸王中的某一位坂依了伊斯蘭教。他崇拜一個人形金像,該像頭戴金冠,上飾以成串的珠寶、紅寶石、綠剛石和貴橄欖石。金像安放在一個方形銀質寶座之上,寶座支放在平地,上面鋪著錦緞墊子。墊子邊緣垂飾以金銀流蘇,流蘇……差不多覆蓋了寶座。」麥蒙將其作為戰利品運往麥加,收藏在克爾白的寶庫中。它先在麥加的歐麥爾·伊本·哈塔卜廣場上展覽了三天,用一塊銀牌作解說板,上寫道:「以大仁大慈的真主的名義這是某某之子、吐蕃國王某某之寶座。他已經飯依穆斯林,並向克爾白奉獻此禮物,感謝指引他阪依伊斯蘭的真主。」

這位高附的統治者,歸順大食並皈依伊斯蘭教並不足為奇,作為一個佛教徒,他向麥蒙貢獻佛教造像也並不奇怪。但令人驚訝的是被稱為「吐蕃國王」的稱謂,在阿拉伯文獻中,涉及吐蕃的領袖,通常有兩種明確區分的稱呼「吐蕃諸王之一」和「吐蕃可汗」。高附的統治者被明確稱為「吐蕃國王」,是否可以表明他的統治,擁有相對明確的國家體制而不是游牧國家。但既然他被稱為「吐蕃國王」,基本可以肯定高附應該是吐蕃在中亞地區的屬國,或者至少是吐蕃的重要盟友之一。

麥蒙的軍隊繼續向東推進,法德勒率軍進攻了「克什米爾和吐蕃王國」,他在瓦罕和勃律國大獲全勝,並把俘獲的吐蕃將領和「吐蕃騎兵」送至巴格達。然後法德勒揮師北上,征服訛答喇,並俘獲葛邏祿葉護的妻子兒女,葛邏祿葉護則逃到基馬克地方。法德勒還重新佔領了渴塞和拔汗那的其他城堡。

這些來源於阿拉伯的文獻資料中,麥蒙和法德勒揮軍東進,似乎勢如破竹,連續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勝利。他們的對手吐蕃和葛邏祿聯盟幾乎沒有招架之力,但這種記功性質的記載通常是報喜不報憂的。參照所有早期地理著作(成書於吐蕃帝國時期或梢後)都清楚而精確地描述吐蕃的疆域四至為,東與唐朝相接,南邊是印度,北邊是回鶴突厥,西方與呼羅珊東部邊界接壤。也就是說吐蕃通過努力依舊恢復了它在帕米爾地區的強勢統治,重建了中亞東部的屬國和盟友體系。並且即便是面對阿拉伯帝國最為強勢的麥蒙,也將領土爭端的邊界穩定在呼羅珊地區的東部(大概位置在今天的阿富汗、土庫曼和烏茲別克東部地區)。

當然這些都只是推測,非常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更直接的歷史資料涉及吐蕃和大食人,在中世紀早期剩餘的時間裡在此地的活動記錄。不過基本可以確定,在赤德松贊晚年(公元815年去世),吐蕃在中亞的勢力遭受了一次重創,盟友葛邏祿可汗北逃,屬國紛紛背離。大食帝國將他的疆域,直接推進到克什米爾地區,並將勃律國打殘,這些挫折對於即便是疆域萬里的吐蕃來說,也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推薦閱讀:

由美國的槍支自由 想到 南京大屠殺
他是諾貝爾化學獎的祖師爺,卻絕對想不到自己的發明在中國被用作.....
傳染病奇史之挖出大流感
毛澤東的貢獻都有什麼?

TAG:西藏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