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92

漸入西山難再起之赤德松贊的憂困

轉瞬即逝難兄弟——牟尼、牟如兩贊普

公元797年(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四月,吐蕃王朝一代雄主赤松德贊永遠的閉上了眼睛,他十三歲繼位,在位四十二年,享年五十六歲。在他任內,吐蕃疆域擴張達到史上的極大值,佛教被定為國教,他的政策影響了西藏未來千年的發展。

關於赤松德贊的死史書上存在很多分歧,主要說法有以下三種:《西藏王統記》記載赤松德贊晚年篤信佛教,對於王朝統治心生厭倦,遂傳位於由蔡邦氏所生的次子牟尼贊普,自己則退隱到索爾喀修行佛法。而《賢者喜宴》卻記載赤松德贊的另外兩種死法,一種是說赤松德贊在新年大慶典上,忽然縱馬狂奔,結果從馬上摔下死亡;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縱馬途中,被一隻從遠處射來的毒箭射中,毒發而死。

綜合以上三種說法,可以肯定的是一代雄主赤松德贊是突然故去的。那麼在赤松德贊晚年,吐蕃政局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綜合我現在能找到的資料,我們能知道外表風光無限的赤松德贊,晚年內心是十分苦悶的,這也可能是他篤信佛學的原因之一,他可能希望從佛學中尋求內心的解脫。原來在他執政後期,以赤松德贊母親為代表的那囊氏和王妃蔡邦氏,為了攫取更多權力,展開了血腥的宮斗大戲。

那囊氏和蔡邦氏都是吐蕃大族,擁有大量的封地、莊園,甚至還有忠於自己的獨立武裝,這兩大族在朝中立足百年,早已根生蒂固,甚至早在松贊干布父親統一拉薩河谷之戰中,兩族就主要臂助。現在這兩個豪族爭鬥不休,赤松德贊就像是加在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最終當矛盾爆發的時候,甚至貴為贊普,也可能是個犧牲品。

在這場劇烈的宮斗中,赤松德贊的幾個兒子也不能免俗,紛紛捲入其中。赤松德贊和王后蔡邦氏皇后蔡邦氏生有四子,長子牟赤松波早亡,餘三子分別是牟尼、牟如和牟迪。公元797年的一天,赤松德贊和大相尚結贊商討征伐之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位大相尚結贊也是那囊氏的族人。王后蔡邦氏擔心赤松德贊與尚結贊密謀,將王權交給那囊氏,於是她命三兒子牟如硬闖議事密室,正巧尚結贊派他的兒子伍仁在門外把守。面對牟如的硬闖,兩人爭執不下,激烈的爭吵最終演變成械鬥。聽到消息的尚結贊和赤松德贊急忙奔出密室,尚結贊見到兩人械鬥正酣,急忙高喊住手。結果伍仁聽到父親的聲音,停下了手中的長劍,卻被牟如一劍刺死。

兒子被當面殺死的尚結贊老淚縱橫,但這件事那囊氏如何肯善罷甘休。面對群臣的責難,赤松德贊也覺得理虧,於是他召開了御前大會,依照「三喜法」予以判決,在補償了尚結贊大量財物後,將王子牟如流放到遙遠的北地——羌塘。羌塘在藏語中意思是「北方高地」,平均海拔超過超過五千米,即便是在今天也是荒寂無人的無人區,可以想見在吐蕃時期,這塊遼闊的牧場將是如何的荒涼,而且還要注意的是羌塘這塊牧場,正是那囊氏的封地,所以牟如王子在羌塘也不會過得太如意。

發生在公元797年的這場變故,要麼從身體和精神上徹底擊倒了赤松德贊,要麼就是朝中宮斗徹底撕破了臉,那囊氏和蔡邦氏再無忌憚。幾個月後,赤松德贊就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之中再無蹤影。

接替赤松德贊位子的是他的二兒子牟尼贊普,也稱木奈贊普,漢地史料稱其為「足之煎」。牟尼贊普無疑坐在了一個火爐之上,那囊氏和蔡邦氏的權斗即便是他的父親都不能平衡,更何況他一個毫無執政經驗的年輕人。幾個月後的一個夜晚,在牟尼贊普的寢宮中,他毒發身亡,短短的政治生命草草收場。

關於毒死牟尼贊普的兇手,絕大多數史料都將矛頭指向了,他的母后蔡邦氏,並有這樣一個傳說作為蔡邦氏毒死他的旁證。據《賢者喜宴》記載,赤松德贊有一妃子,名為波雍妃嘉毛尊,貌美如花,品行端正。傳說蓮花生大師認定她是赤松德贊母親的轉世,深得赤松德贊的寵愛。但在後宮中,爭寵這種戲碼,通常是不會和平解決。作為王后的蔡邦氏,對這個波雍妃恨之入骨,年老的赤松德贊自然對於蔡邦氏的嫉妒心知肚明,他擔心他死後,波雍妃必然不得善終,於是在臨死前,便將波雍妃賜予了牟尼贊普。希望通過牟尼贊普的寵愛保得波雍妃周全,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赤松德贊的苦心,同時也可以看出吐蕃和北地諸羌似乎有共同的傳統,大王(贊普或者單于)死後,大王的妃子可以繼續侍奉繼任者。牟尼贊普果然非常寵愛波雍妃,王后蔡邦氏曾派遣刺客刺殺波雍妃,但在牟尼贊普的護佑下未能得手,於是蔡邦氏醋海之波,演變成了滔天狂瀾,將她的親生兒子毒死。

我對《賢者喜宴》所陳述的心存懷疑,以蔡邦氏在吐蕃朝野混跡數十年的智商,應該不至於殺個妃子不成,就把親兒子也殺了。牟尼贊普之所以被殺,極有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條施政政策導致的。

牟尼贊普繼位後,忠實的繼承了他父親崇尚佛教的政策。他以國家政令的方式建立了「四大供」制度,所謂「四大供」就是在桑耶寺等佛教寺院每年定期舉行的四種祭祀和定期法會。具體為每年大昭寺供養律藏,在昌珠寺供養論藏,在桑耶寺供養經藏和大菩提等四種宗教活動。如今藏曆五月十五日在拉薩舉行的藏俗林卡節既來源於此。

「四大供」制度要求全國的民眾,不論貴賤都要向寺廟供奉。這時的吐蕃國內已經存在嚴重的貧富分化,貴族領主通過戰爭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並在國內將這些財富,轉化為大片的農莊、牧場。而大量的平民卻在各種天災、賦稅和對外征伐的勞役中,掙扎在死亡的邊緣,於是大量的民戶不得不將土地賣給貴族,自己則淪為農奴。

面對贊普的政令,吐蕃上下都開始對寺廟奉獻,寺廟也廣開大門來者不拒。牟尼贊普在寺廟中,看到各地民眾供奉的財物,財物中既有珍寶黃金,也有破衣爛衫。國內巨大的貧富分化震驚了年輕的牟尼贊普,他開始思索如何能讓國內的財富得到均衡。

推薦閱讀:

西藏最早的「國都」到底在哪裡?
我在西藏吃到的那些美食--給你一個沒有PS的西藏(系列05期)
《四姑娘山》攻略之吃、住、行
老蜜蠟多少錢一克
柴靜演講援藏女教師那隻記錄西藏30年的箱子,關於西藏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TAG:歷史 | 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