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
中國人吃水稻的歷史源遠流長,種子水稻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八月九月,是水稻成熟的季節,若是年生好,那麼整個村子也會被幸福稻香所籠罩著,若年生不好,那僅存的一點稻香就成了農民們下一年的盼頭。稻香指引著收成的好壞,所以也就有了「稻花香里說豐年,留取蛙聲一片」
七歲那年回老家,剛下車就被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香味侵襲,熟悉是因為那很想白米飯的味道,陌生的是那股香味更加平凡、簡單、還有一點甘甜。「爸,這是什麼味道啊?」我問父親,父親說這就是稻香,是水稻的香味。那次在老家待到秋收結束,然後稻香混雜著炊煙的味道便在我心中紮下了根,從此老家在心底也有了一層味道。在後來的日子,一旦提到「老家」,那股稻香便湧上心頭。說到這裡,突然羨慕起農村裡的小夥伴來,羨慕他們能肆無忌憚地享受哪讓人痴迷的香味。、
有位經營基金的叔叔,當時遇上08年金融危機,他好多同行要麼跑路要麼跳樓了,而他卻挺過來了。有一次吃晚飯,我問起他那段經歷,好奇他是怎樣挺過來的。他告訴我:在金融危機時,他每天一打開電腦都是貶值,不到一個月基金縮水近一半,每天過著行屍走肉,油鹽無味的生活,他甚至也想過自殺。有天他鄉下的親戚給他家捎了一袋新米。他妻子當天晚上便用新米做了飯。剛下來的新米是帶著一股稻香的。他回到家後,聞見稻香,食慾大開,吃了整整三大碗飯,吃著吃著竟然吃哭了。他說他小時候在農村,很難吃上一碗白米飯,但每年出新米那天,都是要好好吃一頓的,於是每當稻香散發時,也就意味著將能吃一頓好的了。每次吃上新米他都暗暗發誓要努力讓家人每天都能有米飯吃。後來進城後,那份稻香漸漸埋入心底。日子越過越好,卻快忘了初心。那天晚上的稻香讓他回憶起兒時的記憶,有了重新面對困難的勇氣。
每個人心裡都對故土藏著一份味道,正如張翰思鱸魚,魯迅念花雕。稻香是一種廣泛的故土的味道,它調節著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低谷時它支撐我們渡過難關,在有所成就時,它提醒我們不要得意忘形。人生的浮沉,在一陣稻香中,自然而然的變的簡單了。
來年秋風再起時,定要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尋一尋那古老的稻香
推薦閱讀:
TAG:吃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