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自由,這一理念有誤區|教育叢談

文/叢綠

有一次,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她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剛剛3歲多一點。

朋友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忠實信徒,一直秉承「給孩子自由」的育兒理念,女兒還沒出生時,她就已經多次和我交流過這一話題。

她的理解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一定要給她充分的自由,千萬不能有什麼限制,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

孩子出生後,她果然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陪著孩子玩耍,不違拗孩子的意志,對孩子耐心細緻。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她甚至辭去了工作,做了全職媽媽。

可是,我作為一個外人,和這個在「自由」的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寶寶在一起,卻覺得有幾分不自在。

這個小傢伙的確在行動和語言上都發展得比較良好,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探險精神,但她的行為卻表現得過於「霸道」。

比如說,她在遊戲墊上玩玩具,我和她媽媽以她作為話題來談論,誇獎她聰明能幹,她就很起勁地玩。而一旦我們把話題從她身上轉移,談起別的事情,她就立刻要求媽媽,趴在墊子上裝小白兔,和她一起做遊戲。

這位媽媽果然有耐心,馬上就結束了和我的聊天,趴在墊子上裝成小白兔。

小傢伙並不滿足,把頭轉向我,要求:「阿姨,你也趴下來,當小白兔。」

我逗她說:「阿姨不想當小白兔,阿姨就想坐在沙發上,好不好?」

小傢伙立刻大聲叫起來:「不行,你必須要做小白兔!」

朋友笑著對我說:「你也來吧,滿足一下她的願望,這個時候孩子的自由意志需要得到呵護,違拗她的話會給她留下陰影。」

於是我只能趴下來裝成另一隻小白兔。

小傢伙玩了一會兒,就厭倦了,又要求陪她玩積木、玩芭比、玩過家家……每次除了要求她媽媽,還要要求:「阿姨也要玩!」

即便她去廁所撒尿,除了媽媽陪著,也要求「阿姨也要來!」如果不遵從她的「自由」,她就要大聲叫嚷,或者坐到地上撒潑。

我問朋友:「她和別的小朋友玩得怎麼樣?」

朋友自豪地說:「玩得很好啊,她很喜歡帶領別的小朋友玩,有領導天賦呢,愛指揮人。」

朋友所自豪的,估計就是像今天「指揮」我們倆一樣的「領導天賦」吧。

相信秉承「給孩子自由」的理念,是很多接受了現代育兒理念的父母們的共識。

是啊,孩子的天性若不得自由的發揮,創造力就會受到遏制,將來就會在個性和心理的發展上造成諸多問題,如唯唯諾諾、循規蹈矩、謹小慎微或因循守舊等。而誰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有擔當、創造力旺盛、氣魄宏大、正直無畏的人呢?

但是,對於像朋友這樣的「自由育兒法」,我一直是存有疑慮的。

因為「自由」這個名詞,由於其具有的歧義性,所以常常會遭到誤讀,育兒中的「自由」理念,更是有其邊界和適用性的。

這個邊界,就體現在是個體行為還是關係行為,行為對象不同,所採取的自由標準也應該不同。

我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也是比較重視「給她自由」的。

如果某件事只涉及女兒自身,比如她想自由地探索廚房的櫥櫃,或者翻騰家裡的抽屜,或者玩沙玩水等,只要保證好她的安全,就讓她去自由地發揮吧,不管她把東西搗騰得多麼雜亂,不管她把新洗的衣服弄得多麼臟皺。

因為這是她的個體行為,所以她需要得到充分的自由,這樣有助於她成長為一個個性飽滿、心志健全的個體。

當然了,有可能會造成人身危險的行為是要堅決制止的,比如要自己跑著過馬路是不被允許的,一定要扯著大人的手,因為當她還太小時,不懂得躲避車輛;

剪刀或其他尖銳器具,可以在大人的照看之下坐下來玩,但是不能自己拿著到處跑動,因為當時她的身體還不能自如控制,萬一跌倒會造成危險。

諸如此類。

但是,一旦涉及到她與他人的關係,女兒的「自由」就是有限制的了。

比如,她喜歡上床後馬上就脫掉襪子,同時也會要求:「媽媽脫襪襪,爸爸脫襪襪。」我和她爸爸都會告訴她:「對不起,我們不想脫襪子,你有脫襪子的自由,爸爸媽媽也有不脫襪子的自由,我們不干涉你,你也不能干涉我們。」

有的時候,我和她爸爸也會故意一個扮紅臉,一個扮黑臉,一個支持她的行為,一個反對她的行為。

比如吃飯的時候,她爸爸有時會把眼鏡摘下來放桌子上,她就要伸手去拿。爸爸就很認真告訴她:「這是爸爸的眼鏡,不是你的,不要拿。」

我也會對她說:「你可以玩媽媽的眼鏡,因為媽媽同意你玩,但是不能玩爸爸的眼鏡,因為爸爸不同意你玩。我們都要尊重別人的意見。」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她明白:

她有自己的自由,但別人也有別人的自由;

她的需要很重要,但決不比爸爸媽媽的需要更重要。

她的自由要建立在不損害別人的自由、尊重別人的基礎上,因為自由的含義從來都包括兩個方面:既是自身的自由,同時也意味著給別人自由。

我們對她說的這些話,有人可能會覺得對一個小寶寶來說太難理解,但是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沒有信心,低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當時女兒是1歲半,她對這些聽起來有些複雜的理由,接受起來毫無困難。

誰若抱著她,一般不會出現她伸手去抓別人眼鏡的情況;

她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般也不會出現她硬要別人按照她的方式和意志來玩耍的情況。

所以,在小區里的眾多寶寶裡面,她是特別受大人包括同齡寶寶歡迎的小傢伙。

人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保持自由的個性和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並且也是一生都在持續的行為。當父母的,切不可以只重視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

因為,只有當自由同時意味著給別人自由時,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否則就會淪落成強權意志,這與我們最初的教育目的會是背道而馳的。


推薦閱讀:

親子成長加:家有倆寶難平衡
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的養育目標
把爸爸的皮鞋藏起來,快!(致常年出差的爸爸們)
我們不溫柔,是因為沒人對我溫柔呀
別讓「時尚」傷到我們的孩子的身體!

TAG:青少年教育 | 親子關係 | 職業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