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的環保發展速度舉世矚目
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已經不是「中國特色」的帽子第一次出現這類情況了。在中國,國人都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講法,在環保領域,更是不乏此類聲音的出現,日本怎麼怎麼樣,新加坡怎麼怎麼樣,但是你是否想過觀察過,今天你的身邊和昨天你的身邊,是否已大有不同。
國家成立伊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連年的戰爭與技術的落後,讓中國僅僅成為一個人口大國。你記得小時候的碧水藍天,但是你是否記得當初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你記得當年的野趣橫生,你是否記得當年出山的泥濘山路。環境友好化發展是一個課題,但亦是一個辯證的問題。相對而言,日本立國六百多年,美國立國兩百多年,而中國僅僅成立60餘年,從饑寒交迫到滿足溫飽,從部分小康到全民奔小康,養活十幾億人口,與養好1.3億人口,難度不僅僅是10倍那麼簡單。
當然,改革填飽了肚子,帶來了小康,人們也逐步開始意識到了生存環境的的重要性。但,環保是一個需要長期培養的種子。眺望發達國家,我們可見,環保的發展其實與人們的意識是密不可分的,環保意識的培養其實就是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自十一五以來,國家快速通過一系列法令與支持措施,使環保行業進入了一個飛速的階段,環保從業單位增長超過200%,營業收入從0.45萬億增長至4.5萬億。從國家的角度將硬體與環境搭起了一個巨大的舞台。但事實上,自兩千年以來,國家就開始倡導垃圾分類,倡導節能社會,但至今社區的垃圾分類幾乎形同虛設。民眾也沒有從環境的角度去很好的選擇商品、選擇服務、選擇生活,這就是價值觀、人生觀尚未被改變。
人的思想教化是一個長久而持續的過長,也是需要環境來引導的過程。當企業都以身為環保型、節能型、生態型企業為榮時,那麼民眾也就會去理解,為何以此為榮,是否我們在選擇時要將其作為一個必要條件。2014年,一位母親的篇紀錄片震撼了大家環保意識,有人把它稱為中國民眾環保意識覺醒元年。當民眾需要將環保作為參考條件時,有沒有一個地方,是眾人信服的,認可的環保數據播報口呢?據所知,國家自2016年起,開始鼓勵平台經濟、互聯網模式在環境領域的發展,期望藉助第三方的力量形成一個可取信於民的播報窗口。東方循環網等一系列互聯網固廢交易平台就是再這樣的需求下誕生的。
我們期望,在民眾思想不斷進步,在監管工具不斷升級,在公開平台愈發強大的背景下,我們中國,不僅僅被人驚嘆進步速度,也要讓人驚嘆實施結果。
推薦閱讀:
※今天你植樹了嗎?
※玻璃鋼多葉風閥的特性
※河湖治理護坡磚設備用工業廢棄物制磚助力水生態建設
※2017環保項目半年總結:項目訂單已突破2000億,綜合治理成趨勢
※中國十大城市如何巧解垃圾分類難題?最後一個城市方法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