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結束時,他感到自己老了……」

今天是青年節,想了想也沒啥可慶祝的。

畢竟又不放假。

(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14至28周歲的青年節放假半天。——發給你老闆也沒用)

而且,從營銷號到你媽,都已經為你的年輕操碎了心。

就不一一列(戳)舉(心)了。

今天這條,整理了30個名人在21歲時的時(苦)光(逼)片(經)羽(歷),保證你讀完後會心情平緩、順暢,再也不用擔心被同齡人拋棄了。並可能因為想到這些人一生的波瀾壯闊,而有點小激動,就相當於宵夜加了小龍蝦吧(聽說漲價25%了)。

我們還在結尾準備了一些關於青春的名言,供你轉發時按需使用。

好了,故事開始了:

《年老的吉他演奏者》局部

畢加索「藍色時期」代表作

● 21歲時,畢加索離開「不能理解他」的巴塞羅那,第三次來到巴黎。他與好友同住在一間閣樓、一張床上。於是晚上畢加索作畫,朋友睡覺,白天朋友上班,畢加索睡覺……他貧窮不堪,三個月後只得再度回巴塞羅那。臨行前那晚為了取暖,畢加索燒掉了許多畫。

卡夫卡的日記手稿→

● 21歲的卡夫卡已經在寫作,但他的朋友們很多都不知道。在一封信中,他寫道:「一本書必須能劈開我們心中冰封的大海……」

● 21歲時,可可·香奈兒白天辛苦地做著女裁縫的工作,晚上偷偷溜出去參加小酒館裡的舞會。她很快擁有了一大批追求者,這使她獲得自信離開裁縫店,去咖啡館做了一個歌手。

● 21歲的哈里·杜魯門在聯邦國家銀行干著每月薪水100美元的工作,同時參加國民警衛隊的訓練,他感到從未有過的緊張和幸福。這時候,父親種的玉米全被洪水淹沒,全家搬走了,並且要求杜魯門辭職回家務農。杜魯門心懷不悅但沒有表露,他在農場待了十年。後來他說,這是最好的時光,使他一直保持著早起和勤奮的習慣。

戴季陶21歲那年在《民權報》上發文稱:「熊希齡賣國,殺!唐紹儀愚民,殺!袁世凱專橫,殺!章炳麟阿權,殺!」他後來被以「鼓吹殺人」為由關入監獄。他的妻子探監時勉勵他說:「主筆不入獄,不是好主筆。」

松下幸之助21歲也結婚了,成了「社會人」。對於公司的工作,他有把握、有信心,不過,天生的體質孱弱仍然讓他煩惱。結婚之後,他也經常生病。這迫使他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要更多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結果就是:身體雖然病弱,升級加薪卻很快。

← 海明威

● 剛過完21歲生日的海明威收到了母親的最後通牒:要麼找一個固定工作,要麼搬出去。海明威選擇了搬出去,到芝加哥當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編輯,那是一份宣傳合作投資的機關報。

● 21歲那年,沈從文剛脫去軍裝,躊躇滿志地夾著鋪蓋在北京前門車站下火車。站在月台上,這位「鄉下人」對眼前的古老城市說:「我是來征服你的。」但他報考大學,沒能被錄取,只好去北大旁聽,並在困窘中寫起東西來。

● 21歲那年,小津安二郎隨全家定居東京。他沒有考上大學,在母親託人幫助下,他進入松竹映畫擔任攝影師助理。

達利 →

● 在21歲的末尾,達利被學校開除並進了監獄。但他沒有一絲不快,在監獄裡也感到十分愜意,他把這當做短暫的休息。21歲結束時,他感到自己老了,但沒有什麼不好,因為有了新的開始——他之後去了巴黎,在那裡遇見了畢加索、米羅。

● 21歲時,太宰治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科學習,但他經常逃課,因為投身於共產黨運動,也因為他結識了銀座的酒吧女田邊,兩人後來相約在鎌倉腰越町海岸殉情。結果是:田邊死了,太宰治因為協助自殺遭到起訴。這件事導致他終身懷有罪惡意識,集中表現在作品《道化之華》《虛構之春》中。

英格瑪·伯格曼

● 21歲的英格瑪·伯格曼找工作一直不順,沒去成皇家劇院,在歌劇院做著不要薪水的製作助理,沒什麼存在感,只能躲在芭蕾舞排練間的門後。一個美麗的舞者走過來對他說:「你對芭蕾舞這麼有興趣嗎?可我們練舞的時候不希望有人在旁邊偷看。」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21歲時經歷了一次轉學,還兼任了一家報紙的記者,那時,他可能還沒料想到這個工作將持續 17年。多年以後,這位《百年孤獨》的作者說,「我作品中的所有素材全都來源於現實生活。」

《大都會》,手塚治虫

● 21歲的手塚治虫創作了一部名為《大都會》的作品,描繪了一個由縝密的電腦網路控制、充斥著人工智慧生命和跨國技術企業野心、混亂的、城市化的世界。那是1949年。他從兩年前開始發表作品,一些標誌性的技法和世界觀,此時已經基本形成。

● 21歲時,蘇珊·桑塔格覺得自己大學裡的教授們太過平庸,於是沒拿學位就離開了,改到哈佛去旁聽,後來註冊攻讀研究生。那一年,她的兒子兩歲,她竭盡所能帶給他溫暖,因為不想他擁有自己那樣的孤獨童年。

羅曼·波蘭斯基

● 21歲那年,羅曼·波蘭斯基遞交了羅茲電影學院的入學申請,他的馬列主義理論和工人運動史的得分太低,所以他很緊張,但好在他對劇本創作得心應手,最後被導演系錄取了。「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沒有使父親失望。」

萊昂納德·科恩

● 21歲時,萊昂納德·科恩還沒有完全忙於音樂,他出了詩集,並自己完成裝幀設計。詩集中出現了宗教、神話、犧牲、謀殺、納粹等主題,後來也經常出現在他的音樂中。

約翰·庫切 21歲從南非開普頓大學畢業後,進入倫敦的IBM公司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但他發現自己無法擺脫種族隔離的陰影——這讓他後來成為一個作家。

《白蛇傳》,東映株式會社

● 21歲時,宮崎駿在大學裡策划了幾場木偶劇,懷抱著成為漫畫家的夢想,每天苦練繪畫。但高三時因為一部《白蛇傳》而迷上的動畫也還吸引著他。未來到底是從事動畫還是漫畫,他還在猶豫……

● 21歲時安藤忠雄決定踏出國門,去看國外的建築。此前,他已經花了三年時間走遍日本去看傳統建築。他一掙到錢,就花到旅行上。他強調,旅行是他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師」。他還多次說過,二十幾歲,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正在探索和塑造自己,這種自我意識的形成對以後的人生,對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基耶洛夫斯基

● 21歲時,基耶洛夫斯基下定決心再也不想成為任何導演了,因為他考了幾次電影學校,都沒有考上。他已經失去了動力。那時的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世界聞名的電影大師。

鮑勃·迪倫

鮑勃·迪倫在21歲就發表了第一張專輯《Bob Dylan》。在一次廣播節目採訪中,主持人問:「為什麼要來紐約?」迪倫說:「我不能告訴你,因為這會牽扯到其他人。」在剩下的半個小時里,他迴避了主持人提出的任何問題,導致節目不得不中止。

● 在牛津上學的最後一年,21歲的斯蒂芬·霍金發現自己的行動越來越笨拙,診斷後他被宣判只能活兩年。「出院後不久,我做了一場自己被處死的夢。突然意識到,如果我被赦免的話,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後來說。

● 21歲那年,帕蒂·史密斯和愛人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終於攢足了錢開始尋找住處。那是一棟磚樓里的破舊公寓。之前的租客明顯是個混蛋,房子混亂不堪。污跡斑斑的牆上儘是血跡和精神病人的塗鴉,冰箱里長滿了毛。他們和房東達成協議,自己打掃和粉刷屋子,這樣可以減少一個月的訂金。

● 明治大學工程系學生北野武,在21歲那年嚮往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新宿附近晃蕩度日,最終決定輟學。輟學後他在 「Lefty Candy」、新宿ACB、風月堂等場所長期逗留。他也當過短期的爵士樂酒吧男服務員,並在這樣的場所結識了若松孝二、小水一男、高橋伴明等人。那段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

電影《十字路口》

● 21歲的侯孝賢還在服兵役,並斬斷了之前那個總是賭博、打架、械鬥的自己。他還看了一部英國電影《十字路口》,很受觸動。他決心用十年時間進入電影界。第二年,服完兵役的他考入了「國立藝專電影科」,雖然是最低分數。

● 21歲時,村上春樹還沒有想成為作家,他只想當編劇。在大學裡,他也不怎麼去課堂,白天在新宿的音像店打工,晚上沉浸在歌舞伎廳的咖啡店裡。

鄧麗君 →

● 21歲時,鄧麗君去日本發展。那時,她不懂日語,也不適應日本的生活節奏,工作被安排得很忙碌。有一次,為了前後只有十秒鐘的鏡頭,她和母親等了十二個小時。她的首支日語單曲成績並不理想,但第二支就一炮打響,還獲得了新人獎,領獎演唱時,她痛哭不已。

● 21歲的山口百惠卻在如日中天時,突然引退,結婚。她曾被稱作「飛翔的婦女——自立的婦女」,引退後,很多人攻擊她讓女性的地位又倒退了。山口百惠後來解釋說: 「我認為婦女的『自立』是:她活在世上能夠深深懂得什麼最寶貴,它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情侶。這也可以稱之為『精神上的自立』吧!沒有比掛著『我是自立的女人』這塊招牌的女人,更讓人覺得淺薄的了。」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21歲那年,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對於快速成名有點不知如何應付,「沒有人告訴我如何才能顯得正常。」他後來說。當時,拿到去澳大利亞拍攝《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合同後,他賣掉了商務艙機票,換成五張普通票,以便把朋友們都帶上。「他發現自己不能回家了,所以他把家隨身帶著。」

... ...

下面是幾條和青春有關的話,

想補充的,評論區里留言,扶你上牆: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黃金時代》

年輕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為他們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全是從外部灌輸到他們頭腦里去的,每當他們同實際接觸時,他們總是碰得頭破血流。看來,他們似乎成了一場共謀的犧牲品,因為他們所讀過的書籍(由於經過必然的淘汰,留存下來的都是盡善至美的),還有長輩之間的交談(他們是透過健忘的玫瑰色煙霧來回首往事的),都為他們開拓了一個虛假的生活前景。

——毛姆《人生的枷鎖》

他們都覺得世界沒有安排好,愛人家的得不到人家的愛,被人家愛的偏不愛人家,彼此相愛的又早晚得分離……

初期的愛情只需要極少的養料!只消能彼此見到,走過的時候輕輕碰一下,心中就會湧出一股幻想的力量,創造出她的愛情,一點兒極無聊的小事就能使她銷魂盪魄;將來她因為逐漸得到了滿足而逐漸變得苛求的時候,終於把慾望的對象完全佔有了之後,可就沒有這種境界了。

——羅曼·羅蘭

年輕時有一個自覺處,就是學生腔,文藝腔。學生和文藝,都不討厭,討厭在套進腔里,以為有了腔就有了文藝。

——阿城

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朱光潛《給青年的信》

年輕的時候認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過來了發現重要的都在身後發生了,已經過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對過去,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也沒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須經過的,我不信一個人可以有兩個以上的選擇。

——王朔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知乎Lens-專欄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圖片為攝影師 Olivia Bee 和 Ryan McGinley 攝影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Lens日課

每天清晨提醒你「好好聽畫


推薦閱讀:

余光中病逝,《鄉愁》之外,他和李敖的恩怨也被扒出來……

TAG:五四青年節 | 名人軼事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