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玩家》,看智能家居被黑有多可怕
在五一假期檔上映的《幕後玩家》,是徐崢蟄伏3年之後,攜力作歸來的懸疑片。和最近幾部作品不同,本作徐崢所扮演的角色鍾小年首次真正從商業精英視角出發,嘗試反映出所謂精英階層的陰暗面與原始積累的骯髒。
各種跌宕起伏的情節暫且不作評價,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卻是徐崢扮演的鐘小年被幽閉在礦井裡的片段:他的家採用全智能家居,然後一比一的被複制了,並被幕後黑手完全控制,逼迫徐崢按照對方的意圖行事。
故事的主人公鍾小年是一位看似風光的金融大咖,出任一個基金公司的CEO,個人資產億位數結算。但實際上,他的資產更多來自於炒垃圾股甩鍋給別人,洗黑錢和各種不正當交易。這樣的有錢的人居住的地方自然也十分不一般,和太太(王麗坤飾)居住在大城市獨棟設計風格的「真·別墅」里。
網上沒找到照片,不過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房屋風格有點安藤忠雄+美式工業風格的結合提,類似這種。
裡面布滿了智能家居的痕迹——窗帘電機、智能安防、智能燈光,以及各種影音設備等。主人公的私密賬戶、錢都在一個隱秘的帶有虹膜驗證的保險箱里,每天他都會早晚各查看一下自己的錢是否安全。
然後突然有一天,他早晨醒來的時候,發現保險柜空空如也,門打不開了。
男主能找到的只有高爾夫球杆,用它去砸門。
各種慌張之後,他收到了威脅對講電話,對講機那端的人讓他看電視。大屏幕突然自動亮了,電視顯示他發了一條微博,微博里是他出國度假辭職的消息,此時男主一臉懵圈。
這個時候男主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情況,氣得要砸屏幕,但屏幕中突然映襯出了他房間的畫面。
男主終於意識到,他家裡的智能設備都被黑了,攝像頭監控他的一舉一動。然後劇情開始發展,男主逐漸精神崩潰,對著監控他的攝像頭大聲嘶吼。
接著因為他不配合黑客的行動,導致了慘烈的結果,就是黑客操縱了他的室內溫度,在密室環境下,把溫度上升到了60多度,還斷水;接著又把溫度降到了接近0度,男主凍得幾乎崩潰。
當然,具體後面主人公怎麼玩兒密室逃脫,劇情如何發展,我就不細說了。 現在的智能家居,通過設備和網路,已經可以大大人性化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門鎖可以方便出行,加強安全;攝像頭可以監控防盜,也可以用於視頻聊天,拉近距離;門窗都有窗磁門磁還有電機,可以控制關閉;溫濕度更是有各種設備,豐富系統可以遠程操控。這些是非常美好而令人嚮往的,在許多電影里,我們都可以通過剪輯和特效來暢想未來的智能生活。 但是,竟然可能不安全???然而這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嗎?在現實生活中智能家居通訊連接有兩種一種是WIFI連接一種是Zigbee連接技術,小編先來說一下WIFI連接的安全性,2014年安全研究人員Ruben santamarta表示可以通過飛機的娛樂系統「黑入」民航客機上的衛星通訊設備,從而修改飛行軌跡,破壞衛星通訊,因此利用WIFI來劫機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WIFI連接方式的智能家居就容易出現影片中「鍾小年」家的智能家居被黑客入侵和一比一複製的可能性。
家庭物聯網設備的設計都是以功能為優先考慮,其次才想到安全
人們應該要能安心地使用智能設備,但今日的現況並非如此。今日家庭物聯網設備的設計都是以功能為優先考慮,其次才想到安全。因此,當這些酷炫設備上市時,經常暗藏一些消費者在購買當下考慮不到的安全風險。這不禁讓人懷疑,消費者是否真有辦法在興沖沖地將這些設備帶回家之前,仔細想清楚它們的好處與風險。 黑客將知道屋主是否在家,或者他們監視的對象是否正在前往某處。當然,這些是較極端的情況,但卻一點也不誇張。扎心追問!智能設備如何淪為犯罪助手 在智能家居設備頻遭入侵的背後,是一個逐漸形成的盜賣個人隱私黑灰產業。 有記者去年在調查中發現,儘管一些智能家居設備的產品漏洞反覆見諸媒體,但是部分用戶仍不知情或不在意,其生活狀態有可能長期處在他人監視之下。記者曾瀏覽百度貼吧、騰訊QQ群等網路社交空間,發現多個貼吧、群組存在倒賣被破解的智能家居設備賬號密碼的行為,隨後將有關信息移交警方。記者去年年底再次核查時發現,不少貼吧、群組仍存在活躍行為,甚至有一些貼吧公然兜售破解有關智能家居設備的教程。
在一個名為「家庭攝像頭」的QQ群中,群主和管理員不定期貼出被破解的家用攝像頭所拍攝的畫面。為了躲避執法部門的偵查,其成員使用「閃照」功能展示用戶隱私畫面,該畫面必須使用手機QQ查看,在查看時無法截屏,且查看後自動銷毀。因為智能家居設備破解難度低、用戶使用率高、隱私信息集中,「黑入」智能家居設備盜賣個人隱私漸成「產業」。從已經偵破的相關案件來看,破解、搜集、兜售這一系列不法行為往往由一個人完成,在通過QQ群、百度貼吧等渠道將售賣信息發布後,來自各地的買家就會主動與之聯繫,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極低。敲黑板!安全性是智能家居設備生命線
針對當前智能家居設備泄露用戶個人隱私的情況,有關專家呼籲,智能家居設備製造業應儘快設立行業標準,有關部門的監管也亟待上線。有人就建議,應在智能家居設備的設計階段即將安全性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納入,產品研發也應遵循代碼安全開發規範進行。 家電設備智能化和網路化已成大勢所趨,諸多曾從事傳統家電製造的企業紛紛投身智能設備領域。國內某知名家電製造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家電製造企業「搶灘」智能家居設備製造,層出不窮的「功能性大戰」也應進入冷思考期,企業應注重研究在智能化道路上如何保護好用戶的個人隱私,而不是一味強調甚至誇大功能性。他建議,應儘快出台智能家居產品的安全規範,進一步加強對市面上在售產品的安全性測試,探索建立企業隱私保護的信用機制。 網路安全專家同時提醒用戶,在選購智能家居設備時,應儘可能選擇大品牌和大廠商生產的正規產品。對於諸如家用攝像頭之類可收集用戶畫面、聲音等隱私信息的設備,當用戶在家時,可切斷電源,離家後再重新打開,以避免隱私信息泄露。在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看來,當前智能家居設備頻繁泄露用戶隱私與執法缺失有一定關係。「一來是網路犯罪取證難度大,二來此類犯罪人員位置分散,不僅對執法者的網路調查能力提出挑戰,還對執法者的執行意識做出拷問。」張威說,國家針對互聯網的個人隱私已有相關立法,在涉及隱私權益上的「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仍需進一步強化。
推薦閱讀:
※實用,才是數字家庭的根本
※MIOT聯網設備超過6000萬,成為世界第一,這對小米來說意味著什麼?
※最受歡迎的10大科技禮物
※AIBO「復活」
※小米智能家庭設備為什麼要連接外網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