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忘初心,匠心傳承——陶瓷藝術家蘇明民的藝術人生

我一直是個懷揣泥土的人

遇見你,它就有了瓷的模樣

卻沒有人來告訴我每一條路都是晴朗

比你易跌倒,比你易破碎

作為一個販賣月光和人間的人

我允許你,笑話我

如果哪一個早晨醒來,找不到彼此

只有微風吹過

一定要笑,無論記得還是遺忘。

——蘇明民

在藝術的世界裡,有一支不容忽視的女性力量。她們以女性的視角,女人的情懷,女子的靈巧,創作出一件件不同凡響的作品,向人們展示著女藝術家的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蘇明民,當代著名青年陶瓷藝術家,現為中國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理事、德瓷藝術館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瓷雕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 高級陶藝技師。她,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用一生去踐行對傳統藝術執著痴迷。

遠赴他鄉,探索紫砂壺的靈魂

蘇明民,生於瓷都德化陶瓷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是傳統文化的驕陽,照亮她心中對完美作品的祈盼,是雕刻藝術的春分,吹醒了久藏在她骨子裡的藝術之花。一腔熱血,遠赴他鄉,師投無門,創立德瓷藝術館,只為接近最真實的紫砂壺藝術。

初學紫砂壺之初,都是先練習制壺基本功——「拍泥片」每天堅持10多個小時,拍幾百次泥片成了她的家常便飯。把最真實的紫砂作品傳揚出去,是她痴痴不忘的夢,「手藝是製作紫砂壺的靈魂。」這是蘇明民堅持的最基本、最徹骨的技藝。

憑藉對紫砂壺天生的熱愛和後期的鑽研,她比很多紫砂匠人多了一項「絕技」,那是對紫砂泥性的熟悉與掌控,沉穩駕馭紫砂製作的天賦,紫砂壺創作技藝如火純青,作品構思巧妙,古樸典雅,工藝精細,無愧為當代少有的傑出女藝術家。

不忘初心,匠心傳承千年技藝

鄉愁如風箏線一樣一次次拉近遙遠的漂泊,無論在他鄉如何輝煌,閉上眼睛依然是家鄉的模樣。也許是自己年歲的增長,也許是德化「中國白」的字眼在頻頻出現,更加堅定了蘇明民重拾技藝,發展家鄉陶瓷產業的決心。

邱雙炯邱老和蘇明民親切合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蘇清河是蘇明民的伯父,他時常教導晚輩,做工藝就是做匠人,不忘初心,堅守匠心。雕塑的技藝不是雕塑師憑空想像就有完美的創作,所有的靈氣和技藝都是日積月累的沉澱,對於雕塑而言,付出永遠要比收穫的多。蘇明民收藏著很多伯父之前的精品巨作,每每看到這些作品,蘇清河大師對堅定執著的藝術信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時時刻刻鞭策著自己,把傳承上一輩人陶瓷手工藝技術為己任,更重要的是傳承工匠精神和文化。讓傳承的力量不斷得到延續,如千年窯火,生生不息。

蘇清河珍品(蘇明民收藏)

蘇明民,從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蘇友德,精通陶瓷生產的全面技術,現為,走訪德化國家級、省級藝術大師,從他們的經驗中領悟到的心得,和陶瓷新秀,學院派藝術家學習現代審美藝術,結合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法,成就自己的藝術風格。

蘇清河珍品(蘇明民收藏)

不忘初心,匠心傳承,留住手藝,留住的不是一個造型,而是手藝在傳承過程中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留住的是一捏一塑、一刀一刻中所凝聚的智慧;留住的是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溫度。

主要獎項:

2011年 3月《披坐觀音》獲第七屆天津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工藝精品博覽會工藝美術銀獎;

2012年10月《送子觀音》獲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國際精品博覽會百苑杯工藝美術金獎;

2013年11月《渡海達摩》獲第十五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金品博覽會金獎;

2013年10月《坐石觀音》獲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4年 3月《立蓮觀音》獲中國北京國際禮品展覽會金獎;

2015年 5月《智慧觀音》獲莆田百花獎金獎;

2015年 6月《思》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創新杯銀獎。

蘇清河珍品(蘇明民收藏)

主要作品簡介:

【通轉山水半月壺】:帶刻繪托盤

【泥 料】:原礦優質清水泥

【底 款】:蘇明民

【泥料介紹】:為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採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煉而成,因礦脈內含鐵質成分高,泥料內所含顆料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佳品。

[三足乳丁]

作者:蘇明民

此款壺採用黃龍山原礦紫泥,容量:260cc。

以竹為形為意,清新高雅,大氣雅緻。壺身造型為一節完整的竹段,壺身中段並無竹節相隔,的流把均是竹段造型,虯曲有力,高風亮節;壺鈕與壺把均生出竹葉,壺鈕兩側各有兩片竹葉,緊靠壺身竹節所飾腰線,飄逸翩躚;嚴絲合縫,砂質細膩溫潤,壺身光潔柔亮,以手撫之,觸手生溫。

作品《立蓮觀音》,觀音立於古蓮之上,姿態自然悠閑,神情大氣端莊。衣紋雅緻流暢,飄帶迎風欲舉,給人一種有序的動感,聖潔中增添了幾分靈巧飄逸。寶相莊嚴慈祥、威德自在,尤其是充滿智慧、凝神靜思的眼神,普入眾生心靈。


推薦閱讀:

人類社會應該由藝術家們來管理之再續
抄襲大師、精神病人、社交恐懼,當下活著的藝術家誰最值錢?
「1001幅世界名畫」後印象派畫家 圖盧茲·羅特列克 (下)
他的作品具有情感負荷的力量,並發出了一種無於倫比的當代性
陳友桐:從作者意識到大眾感知,重建觀影體驗的儀式感 | ARTYOO 專題

TAG:藝術 | 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