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無形的牌坊

作者:史遇春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既想當××(這兩個字,大家都熟知。因為這兩個字不好,所以本文全用××代替。),又想立貞節牌坊。」

首先聲明,我無意對任何人有任何的傷害,即使是從事特殊職業的婦女,她也有她存在的道理,也有她的快樂與艱難。第二,我不贊同這句話,因為這句話裡面有歧視,歧視是不好的事。第三,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雖然行當一樣,但是,進入這個行當的許多事實卻不能古今一概而論。第四,如果把這句話用作一邊做著醜惡的勾當、一邊卻在標榜乾淨的罵人的話,其準確度、惡毒度都十分充分,所以,僅用來罵人,這句話夠力度、夠解饞,在氣急敗壞的時候,仍有許多人在用,可見其生命力的強大。今天用這句話,是基於以上四點考量,先請各位看官知曉。

另外,這篇文字,只是我有感而發的閑言碎語,大家看看,開心就好,無論如何都不要生氣;這篇文字,我也沒有針對任何的個人,所以,請看官們千萬不要對號入座!

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所謂的全新時代了。「牌坊」作為歷史的遺迹、作為古老的辭彙、作為罵人的言語或存在於某地的街頭巷尾、或存在於書籍文獻的字裡行間、或掛在普通大眾的嘴邊。前清之後,許多牌坊已經在歷次革命之中變成了碎石。還有一些牌坊,在其所在地的開發建設中過程中,被以莫須有的原因移除而消失。所謂封建式的授名節、建牌坊,在新時代、新社會裡已經完全看不到了。但是,用心觀察,你會發現,所謂封建式的、有形的牌坊的確是不再新建了,無形的牌坊的建立,卻沒有一日不在進行,無形牌坊的壓力,卻沒有一日不在許多人的心中。每一天,不知有多少人在繼續做著「既想當××,又想立貞節牌坊」的事,企圖以此來建立自我的牌坊。

在社會的一切底線都成了錢的時候,做什麼,對大眾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賺得到錢、賺到足夠多的錢。衡量一切的標準,也就一個字——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凡是進過染缸的人,出來沒有清白的。既然制度讓大家有機可乘,那麼,大家都應該面對這個被染過的現實。可是,偏偏不是這樣,許多人都有「牌坊」情結。有些人,是一邊當××,一邊想立貞節牌坊;還有一些人,是當過××之後,天天還想著立貞節牌坊;試想想看,中國的新貴們,不論是既得利益權貴、錢貴或者是其他的什麼「貴」,只要是和利益集團有染、能夠「暴發」的人們,哪一個不是「交易」的結果。在錢衡量一切的情況下,錢可以讓你變「貴」;但是進過染缸之後,就很難洗白。大家都心裡明得跟鏡子一般,為何還要自己給自己樹碑立傳,自己給自己建無形的「牌坊」?

自建牌坊者,最惡劣的有三種:一種是所謂的專家學者;一類是商人;一類是既得利益群。

所謂的學者,所謂的專家教授,在今天的中國,這些頭銜已經不是什麼可以炫耀的資本,而是成了反面:要麼是戲謔時的調侃之詞,要麼是罵人的憤恨之語。這些人,一邊享受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優厚待遇,一邊裝作要和既得利益集團決裂的樣子。這種形象,讓人想起魯迅先生對哈巴狗的描述:像貓,其實是狗,騎牆等等。起初,當這類人起來有所言語的時候,大家還以為他們是站在真理與民眾一邊的,後來,他們表演的太多了,人們也就漸漸明白,原來這是最惡質的一夥。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知識分子的良知,不是為了讀書人的社會責任,而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立個「牌坊」。

關於商人,大家一直的印象似乎就不怎麼好,所以,人們對商人的期望相對不高,要求也就不怎麼苛刻了。不論你是「奸巧」得利也罷,不論你是「尋租」盈收也好,在錢是底線的社會中,只要你能賺得錢,大家都認為你是好的。我想,這應該滿足了吧。可是,就有一些商人不滿足,就一直想要為自己立牌坊。大約是因為叫囂的聲音大了,就有人開始對商人們不滿了。於是,有些商人出事了,有些商人的先人被拿出來曬了。這難免會讓一般民眾猜疑:如果不是因為有背景、有靠山、有空間,如果不是因為「有交易」,一些商人怎麼會有那麼風光?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黑染缸裡面沒有可以洗白的人、事、物。

既得利益群向來是口是心非的,我們家鄉有一句土話,是這麼描述這種情況的「口裡念著彌陀佛,懷裡揣著牛犄角」。既得利益群的惡,在於他們以立牌坊的苛刻標準來要求普通民眾,自己卻一直在干××的營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大家自己想像。

因為染缸的作用,已經使得太多人變黑,想洗白實在有些困難,於是,總想著在可以表演的場合顯露自己「貞潔」的心靈。

石牌坊不多了,無形的牌坊還在不斷地建、不斷地建……

推薦閱讀:

鐵匠: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
你知道周恩來去蘇聯治傷是誰派的專機嗎?
《今日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播出的呢?
黃埔軍校對後來抗戰勝利有什麼影響?

TAG:歷史 | 貞節牌坊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