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四文學的線索

線索,最宏大最重要的東西。沒有線索,社團和人物們就是一團散沙——不知道有哪些社團和人物的朋友可以先繞道去後面(這個後面大概指的是時間吧/捂臉)了解他們,再回過來看線索就很清楚了。

五四文學的萌芽其實就兩條大道,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以文學研究會為代表,主要人員有魯迅、周作人、茅盾、葉聖陶、朱自清、冰心、許地山、王統照……這其中又以魯迅為成就最大名聲最響者。何為現實主義,從他們的宗旨上就能看得一目了然:「藝術為人生」,即藝術、文學是為人生服務的。像魯迅的《阿Q正傳》、冰心的《超人》、葉聖陶的《潘先生在難中》……這些文章做出來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要改良人生、開發民智的。文學研究會是一個大社團,裡面的人有專攻小說的、鍾情散文的、喜歡戲劇的,於是這其中氣味更加相投的人又抱團取暖,於是就有了主要寫雜文和散文的語絲社、研究現代戲劇的民眾戲劇社、獻身於翻譯外國文學的未名社等等。

浪漫主義則以創造社為代表,主要人員有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田漢等等,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郭沫若。你看他的《女神》,氣勢澎湃、想像瑰麗,十足的浪漫主義。他們的宗旨是「藝術為藝術」,專心搞藝術,沒有目的,很任性,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在這個大屋檐下,有主要進行小說創作的淺草社,還有彌灑社等等。周作人有個比喻打得好,如果說現實主義是「種花以賣錢」,那麼浪漫主義就是「種花以消遣」。

除此之外還有個新月社,貫徹的是一種「唯美主義」,有點像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新月社在後期有了變化,成為了和左翼聯盟對立的社團之一,貫徹自由主義的文藝思想。

細究起來,現實主義文學要先於浪漫主義文學,不過也沒有早多少,差不多是同時進行。

這兩條路是不是很眼熟?你有沒有想到什麼?

沒錯。現實主義的《詩三百》與浪漫主義的《離騷》,中國古代文學的開創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文學從根本上一直遵循著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條大路,並且呈現著先現實主義,後浪漫主義,從前者到後者過渡的趨勢。

有沒有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驚天大秘密?

而整個初期民國文學的線索就是啟蒙主義。個性的解放正是現代化的象徵,在西方體現為脫離封建宗教的束縛,在中國則體現為脫離封建道德的束縛。這也是為什麼五四文學被稱作中國的「文藝復興」。

五四以前,中國傳統的文學觀是「文以載道」和「遊戲人間」兩種。而五四文學革命,就是要變成「為人生」。有人要問了,「為人生」不還是「文以載道」?五四時有一位文人說得好,「載別人的道叫文以載道,載自己的道叫個性表達。」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文以載道」的思想的確始終深深刻印了那一代文人的血脈中,無形中影響著他們。

一開始的文學確實自由,胡適寫的「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都能發表出來,周作人也不止一次主張著文學的寬容。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現代文學,都在嘗試,都很自由。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五四文學本來就是啟蒙運動的產物,雖然在這期間產生了自我意識覺醒的作家,但主要任務、主流思想仍然是啟蒙,現實主義必然大受追捧。隨著新一代權威的建立,看似個性化的時代也有了主流和禁忌,浪漫主義一直不敵現實主義(這點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甚至有人提倡民族英雄崇拜,以統一思想與感情。

於是想起魯迅早在文學革命未開啟前說過的話:

「總結現在人們所提的主張,按照事理去考察,藉助命名給它們歸類,就可以將這些主張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說:「你要成為一個國民」,另一類是說:「你要成為一個世界人」。前者以「不如此就會亡國滅種」讓人屈服,後者以「不如此就是挑釁人類文明」讓人屈服。尋求其立論的源頭根據,雖說都是些沒有條理、沒有明確目標的東西,卻都是在消除人的自我意識,使人渾然一無所知,不敢與別人有所區別,個性泯滅於整個群體之中,就像是用黑暗掩蓋住了各種色彩,如果不依從附和的話,就拿大眾群體意志作為笞杖,打擊壓迫,讓你不能施展抱負。過去受到仇敵的壓迫可以呼籲群體來援助,苦於暴君的壓迫也可以呼籲群體起來推翻他,現在個人受制於群體,還有誰會寄予同情呢?所以在民眾中出現(被壓制的)「獨夫」,就始於今日,以少數人壓制大眾是過去古代的事,大眾可以反抗它、可以脫離它;以大眾虐待少數人卻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而且還不允許少數人抵抗,大眾提倡自由,而這種以眾欺寡式的自由,其卑劣與空虛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人一旦喪失了自我,還會有奮起呼喊的人嗎?而這種大眾式自由的狂歡與囂張才剛剛開始,尚呈方興未艾之勢。上述現在流行的兩類主張,雖然或者會有相反甚至對立的地方,但它們在毀滅人的個性上卻是高度一致的。」。

但是說到底,沒有哪個時代能真正做到完全的個性化。當少數戰勝多數,他們就轉化成了多數。

漸漸的,啟蒙壓倒了自由,個性解放讓位於集體進步,結果是產生了普羅文學和左聯。這是五四一代自身殘餘的封建性造成的,也是現實社會的需求指向的必然結果。

話說筆者一直在想那時候的啟蒙為什麼要採用文學的形式,想來想去,大概是因為那個時代電影還沒有普及吧,更不要說電視劇了/捂臉。


推薦閱讀:

《尤利西斯》第七章——一百多年前的科幻小說?
《某日,青年H發現,他失去了自己的良心》
《尤利西斯》第五章——癮、性別、無聊
農相先生

TAG:現代文學 | 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