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說禪(中)
打坐修禪定,首先要弄明白禪定是什麼,你坐那一動不動的是要幹什麼。有人說我數息我觀息我觀心,這些只是你為了達到禪定的各種境界而採用的方法,和老王的汽車沒啥區別。和雙盤一樣觀心也好觀息也罷,都不是目的地本身,而只是幫助你到達目的地的工具。所以你打坐修定,得清楚禪定到底是什麼。禪定是心一境性,定是與動相對比的,心專註於一個目標不動搖就是禪定。瑜伽經說三摩地是有且只有冥想的對象存在,對自身的覺知消失。專註於目標不動搖,這是禪定的核心。修禪定,你所有做的一切都是要圍繞這個核心,無論你使用什麼方法什麼工具,破壞這個核心的都是不利於禪定的障礙,而有益於核心的都是禪定的助道。
手機輸入太費勁了,犯懶了,不想寫新東西了。先帖幾篇過去寫的充數,大家湊合看。
心專註於一個目標不動搖,有且只有冥想的對象存在,對自身的覺知消失。看起來很簡單的話吧?容易做到嗎?好比我們打坐時候,觀想一個佛像,當我們一邊觀出了佛像,一邊想我坐了多久了,這樣能算禪定嗎?而且通常事實是,我們一邊觀想佛像,一邊想著無數別的東西,哎呦媽呀,腿咋這麼疼啊,這樣就談不上禪定了。我們來看四禪八定中的初禪,初禪有五禪支,也就是同時必備五個要素:尋、伺、喜、樂、一心。當我們靜坐時候有尋有伺,還能感受到喜樂,就算初禪了么?不能算,因為一心支才是禪定的關鍵。當我們沒有達到一心,也就是心並未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們就不能滿足初禪的條件。
比如有人念佛,默念佛號的時候覺得好清靜,好舒服,能不忘佛號,佛號不斷,這個可以勉強算是有尋有伺,又感覺到了舒適,勉強算上有喜樂,但是一邊感受這些,一邊還知道自己的身體,還可以想今天股票又跌了,那麼,就沒有一心。如此念佛,就不能算是初禪。
我經常會舉一個例子,當我們走路時候,是什麼在控制我們的腿腳在運動?我們想走了,抬腿就走了,飛快的好像不需要經過思考。但實際呢,我們確實是經過大腦思維了,走路的動作,每個動作,都需要經過大腦發出指令。只是由於這些動作太熟練了,幾乎不用時間就能飛快的反映出來。想想小嬰兒學習走路吧,試探的挪動雙腿,小心翼翼的邁步,還經常失敗摔倒。
回想嬰兒時代對大家有些困難了,我們可以回憶成年以後學習東西的過程,比如打字。任何一個人學習打字,開始的時候都是緩慢的,一邊找鍵盤一邊記拼音,一邊練指法。這個過程中,每個動作都需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大腦會一遍一遍的下達指令,重複著手指在鍵盤上敲擊這個程序。當我們純熟了,我們甚至可以盲打,心裡想什麼,手指就打出什麼,根本好像不經過大腦思考一樣,手指就自動的飛快的敲字了。
人們往往忽略了這些熟練動作大腦所起的作用。以為自己沒有想,但是其實我們是在想。在動作做出之前,我們需要先想,才能做。這個想,就是我理解中念頭的一部分。
有人說我可以做到散步時候念佛,除了念佛外,腦子裡沒有任何其他念頭。那麼請問,誰在指揮你走路呢?那個指揮你肢體運動行走的,是誰的念頭?而且,一邊走路,你還會一邊躲避障礙,躲開行人車電線杆。所以真相併不是那個走路念佛的人只有念佛的念頭了,他還同時擁有其他無數念頭才能支持他在路上行走,只是他的意識沒有發現其他的念頭而已,別的念頭被他自己忽略了。
忽略並不等於沒有。
這個問題先在這裡停下,再說會引起一些爭議。我們轉題說點別的。當全面解析完,這個問題也許就不會再是問題了。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他構建了條件反射這個重要的理論。
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一個學習過程,就是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繫,從而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繫叫做條件反射。
舉個簡單的例子,魚塘里餵魚,總是在固定時間敲餵食盆,敲完盆,就投餌,時間長了,只要到了時間,敲盆聲一響起,魚群就都游過來了。養豬也是這樣,飼養員一敲盆,豬玀們就跑過來準備吃食。
這就是典型條件反射,一出現甲刺激,就會出現乙反映。一怎麼樣緊接著就會怎麼樣。
修定,一個事半功倍的技巧,就是要建立固定程序的條件反射。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今天打坐時候感覺很好,可是再坐,怎麼也找不到感覺了。這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形成條件反射,所以不能做到一想某事,馬上引發另一個特定的事出現。
通過這個條件反射原理,我們可以引發出幾個重要的修定技巧。
第一,在固定的時間修定。固定時間,最長七天,就可以建立起身體的生物鐘,以後每到那個時間,你的身體都會做好進入禪定境界的準備。
第二,固定修法。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是絕對不可取的,這個固定的法,就是固定的刺激,只有固定的給與大腦刺激,我們的大腦才會形成固定的反射。在同一時間,修固定的法,才能事半功倍,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堅固的條件反射。
第三,修固定的法時,遵循固定的程序。這個固定的程序對於某些方法不太好理解,比如說安般法門,也就是觀呼吸的法門,好像程序就不是很明顯。但我要告訴大家,其實呼吸法門是有很明顯的程序的。呼吸的變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程序,這個程序放在以後再說,現在先講大原則。
第四,每天訓練都要做到自己能夠做到的最好的境界。如果你清楚的知道每一步的程序,你就能明確的知道自己做到了哪一步,比如第一天你走了倆步,到了第二個程序,那麼第二天,你務必至少要走到第二個程序。不要走到第一個程序就停止。停止,要在前一天停止的地方。你不必著急的走第三步第四步,如果你能熟練的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而且在任何時候都能輕鬆的從第一步走到第二步,那麼你可以前進到第三步甚至第四步。最浪費時間的修行方法是迅速前進,第一天走了倆步,第二天就走到第五步,好像進步很快,但第三天可能連第二部是怎麼進入的都忘記了。
沒有規律的訓練,不利於形成固定的反射,進步就沒有了保證,是屬於事倍功半的方法,是不科學的。如果每天你都可以做到前一天做到的最好的境界,那麼你的進步就會以超出自己想像的速度進行,你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修定,實際訓練的就是找路的本事,當一條路被你走了千萬次,你不需要思考,直接就能通過那條路,走到你想走到的地方。
第五個技巧,在每次靜坐結束前,回想整個靜坐過程。當你決定結束靜坐,先不要急著移動身體,要先回憶一遍自己整個靜坐的過程,每個重要的程序,都要回憶清楚。這個技巧就是幫助你記憶你走過的路,記憶你是如何打開的那扇門。下次靜坐時,你就可以按照上次的記憶,去找找到那扇門,並打開他。
第六個技巧,不在修法時間外任何時間,再去想修法的事。這個技巧,估計大部分修禪定的人都不會認同。很多師傅提倡連續不斷的修法,比如修呼吸法門的,很多師傅說下座以後在行動中也要關注自己的呼吸,把靜坐的狀態帶到平常生活中。我要說,這種方式是錯誤的,是事倍功半浪費時間的方法。
舉個例子就能說明了,比如餵魚,當你敲食盆後投餌,魚會游來。那個敲盆的聲音,就是得到餌料的先行刺激,是門。但如果你沒事就敲盆,敲完盆不給餌,那麼敲盆的聲音和投餌就無法形成一個刺激鏈條。敲盆--投餌,魚就形成了固定的條件反射,只要一有盆聲,就有餌料。這是一怎樣就怎樣的關係,也是我們修行需要的關係。而敲盆--沒有餌,敲盆---又有了餌,魚就不知道盆和餌有固定的關係。把盆敲破了,魚也不會游過來。家裡有小狗的,可以嘗試一下,訓練狗,就是這個原理。叫固定的名字,做固定的動作,狗就會明白是叫他幹啥。
在不修法的時段里修法,只能是打亂修法時候的固定刺激,從而影響修法。
再舉個現實中修法的例子吧,有很多人念佛,喜歡一邊念佛一邊按計數器,其實這就是在不自覺的訓練自己的條件反射。只要念一聲佛,手指就要按一下。只要念一句,手就動一下。動習慣了,他自己都不覺得自己在動。問他專心沒有,他說專心呢,問他手怎麼動的,他說沒有念頭。這實際是自欺欺人。前文曾經分析過,肢體的運動是經過腦子指揮的,這個指揮其實就是念頭。他一邊念佛,一邊動念指揮手指按計數器,如何還能一念呢?而且更可怕的是,當他不按計數器了,由於固定的條件反射,每念一句佛,手指都會不自覺的去動一下,有時候發現自己動了還會再下個指令不要動了。但大多數時候,自己都不知道手指在動。就象訓餌成功的魚一樣,只要敲盆,你就是不投餌,魚也會游過來。這樣去修法,能達到一心么?我看永遠不能。
如果我們觀察過別人睡覺,不論這個睡覺的人是大人還是小孩,我們會發現,當他真正熟睡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好像沒有了呼吸一樣,呼吸極為輕微,毫無聲息,甚至象斷絕了呼吸一樣。而這個時候,已經經過科學實驗研究過了,是最深度的睡眠,此時的腦電波活動最為微弱,近似於不動。
而有過靜坐經驗的人,尤其是練習過安般法門和道家調息功夫的人,也會有個共同體會,那就是隨著自己越來越安靜,呼吸會由開始的粗重逐漸轉為輕微,功夫深的能做到氣若遊絲若有若無。
道家認為,調息極致後,會引發體內的呼吸,好像胎兒在母體中一樣不呼吸,稱為胎息。
體內真的有肺為首的呼吸系統以外的呼吸通道么?靜坐中呼吸細微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啟動了內呼吸嗎?
以我的觀點,不是的。
其中的科學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不過。大家可以做個實驗,到樓下狂奔幾圈,再跑上樓,你看看那時候呼吸是否變得粗重,是不是需要大口的喘氣?答案一定是。肢體的激烈運動,需要能量的支持,而只有肺部吸入了足夠的氧氣,才能完成能量的轉化。
我們如何令因劇烈運動的呼吸平穩下來呢?需要啟動一個所謂的內呼吸來幫助肺部呼吸嗎?不需要的。
再看看熟睡狀態下的呼吸吧,睡覺時肢體不動,消耗減低到最低,但是腦子並未停下來,我們在淺睡狀態,腦子一直沒有停止工作,我們會做夢,夢境就是我們腦子裡的念頭,念頭越多,夢越多,但是隨著腦細胞的不斷休息,念頭會越來越少,腦電波反應是頻率越來越慢,當進入熟睡狀態後,腦電波幾乎不動了,也就是說念頭不動了,夢消失了,此時,身體的對能量的消耗降低到最低,自然不需要運動時那麼多氧氣,所以呼吸自然的變得非常微弱。
為什麼只有熟睡狀態最深度的睡眠中,呼吸才會最微弱,原因只有一個,耗費能量的不止是我們運動的肢體,更多耗能來源於腦細胞的活動。也就是說,即使我們靜坐或者躺著一動不動,我們也需要不停的呼吸,因為我們的腦子沒有停止下來。
而當腦的工作越來越少,我們的耗能就相應的降低了,我們自然不需要更多的氧氣,自然也就不需要粗重的呼吸了。靜坐中呼吸變淺,正是這樣一個過程,首先保放鬆姿勢不變,這是肢體不動,最大的耗能被避免了,然後是通過固定的思維方法也就是所修的法門,達到雜念越來越少。
念頭減少,腦的活動越來越少,耗能減少,呼吸變淺。
只要你的腦在工作,在想,就不可能不呼吸。即使你人為的憋氣,因為你在想,在耗能,你也不可能把那口氣憋很長時間。
有些修道家功法的人可能會用他們實際的經歷來反駁我這個理論,他們會說自己在進入狀態後能夠開啟體內的內息,會有明確的感覺,自己的呼吸在小腹,而不是在鼻孔。
但實際,他們只是被自己的大腦欺騙了而已。他們並沒有觀察清楚呼吸的部位。因為練習這種小腹內呼吸的人,不論他們是否是主動的意守下丹田,事實上他們都是在意守丹田。
剖析他們的腦部活動細節,就可以解釋他們的感受了。
首先他們感知到鼻孔的呼吸,然後他們同時感知小腹的起伏。小腹的起伏生理基礎是什麼呢,難道是有氣體進入小腹了么,當然不是。真相是由於深呼吸,橫膈膜產生運動,小腹肌肉隨之起伏,產生了一種小腹參與了呼吸的錯覺。
道家把這個階段叫做調息。就是把鼻子的呼吸感覺和小腹的起伏感覺調和在一處。當功夫深了,會感覺鼻子和小腹重合在了一起,好像鼻子到小腹這段肢體消失了,鼻子就長在小腹中。這段功夫叫鼻聯臍,也叫心息相依。
這段功夫是如何實現的呢,生理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因為大腦的注意力集中於鼻孔和小腹,同時集中於此倆處,乃至於忘記了身體其他部位的存在,乃至於鼻子到小腹之間的肢體感覺被忽略了。就象昨天講的一邊念佛 一邊按計數器一樣,念佛人最後會忘記自己在動手指,以為手指動是不存在的。
當注意力集中到忘記了身體其他部分,那麼好,感知中只有鼻子和肚子了,自然會產生出鼻子長到肚子里的錯覺。道家把這個當成一個秘訣,說什麼腦袋放到肚子里,還有佛教一些畫像腦袋長在骨盆里,其實原理就這麼簡單。
道家功做到此處,馬上就能開啟所謂的胎息了。再繼續深入下去,需要舍氣從脈,就是當你做到鼻臍相戀了,鼻子在肚子里呼吸了,那麼你就可以開始捨棄鼻子的呼吸,而去專註於小腹內蘊氳內息。
此段功夫的生理基礎其實是大腦的一次主動選擇。在鼻臍相聯這段中,大腦所集中的目標實際有兩個,一個是鼻子呼吸的感覺,一個是小腹起伏搏動的感覺。更深入的功夫需要做進一步的凈化,放棄對鼻子呼吸的關注,只是專註於腹部的感覺。這個放棄感知鼻子呼吸,就是舍氣,而專註於小腹所謂內息搏動,就叫從脈。
當真的做成功了,鼻子的呼吸在你的腦感知中消失了,你的腦子只有一個感知,就是小腹內息搏動,沒有鼻子,只有小腹的內息。於是乎,內息出現了。
但鼻子的呼吸真的停止了么?不可能啊,你的腦子還在工作,你還在感知著肚子,你的肚子甚至還在運動,你還在耗氧,怎麼能停止鼻子的呼吸呢。
所以修到此段功夫只是道家功的基礎功而已,尚未入門,真正的六脈俱停深入大定,還有好一段長路要走。
類似的還有說用皮膚呼吸的,號稱是皮膚能代替肺進行氣體交換,這些都屬於錯覺。人只有胎兒階段不用肺呼吸,嬰兒不用肺呼吸不是因為他用皮膚或者肚臍腳後跟等等地方代替肺臟,而是依靠臍帶直接由母體向心臟提供充滿能量的動脈血。
說到這裡,再提一個功夫內景,過去做功夫教人調息的,會告訴你有多種呼吸方式,自然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而逆腹式呼吸是功夫深入以後自然出現的,很多人不明白其中原理。其實原理很簡單,當觀呼吸的人在小腹部位隨息時候,開始通常是吸氣小腹鼓起來,呼氣小腹內收,這是腹式呼吸,南傳佛教和道家很多都是教這個方法。但是實際這個方法是和自然生理相違背的,呼吸是氣息經過鼻孔到肺,是沒有通道直達小腹的,吸氣鼓肚子只是通過鼓肚子的感覺假想氣到了小腹。這種假想氣息流動的方向是吸氣自上而下,呼氣自下而上。然而氣息在通過鼻孔這段時候流動方向卻是相反的,吸氣自下而上,呼氣自上而下。這在鼻孔和小腹完全方向相反的流動方向,在開始做功時候你並不會感覺到有什麼費力,剛坐一會,你的注意力沒有那麼細,你不會覺得鼻子和肚子氣流方向相反有什麼不妥。但隨著安靜程度的提高,吸氣鼓肚子這個假想出來的氣機流動方向和鼻孔真實的氣機流動方向就會越發明顯,此時有人就會覺得呼吸很費勁,很不順暢。而有人則自動做出了選擇,修正小腹處呼吸流動的方向,與鼻孔相同,吸氣氣流向上呼氣氣流向上,這樣逆腹式呼吸便出現了。當然這種由腹式呼吸轉變為逆腹式呼吸僅出現於在小腹處觀呼吸,而一直在鼻端觀呼吸的人是基本不會遇到這種情況的。
前面講到道家的胎息,這裡順便提前說一下安般法門的一個境界。修安般時候,也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呼吸很輕微後,會突然覺得呼吸消失了,甚至身體也消失了,但是意識卻還在,遊動的意識會奇怪的去找呼吸,去找身體,會奇怪的問自己呼吸去哪裡了,身體去哪裡了。
其實這個境界和剛才所講的道家功的捨棄從脈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二者原理一致。安般修法是以呼吸為集中目標,當注意力集中到忘記了身體存在時候,由於呼吸極輕微了,很不容易被集中,但此時還有別的念頭存在,當大腦不能在專註於呼吸,轉而去集中在別的念頭上,好了,呼吸消失了。
呼吸不是停止了,而是在你的腦感知中消失了。所以在很多場合下說這段功夫境界,我都只用消失這個詞,而不是用停止。
消失在感知中,並不等同於停止。
即使你的念頭在尋找呼吸,找半天找不到,你也依然是在呼吸的,而沒有停止呼吸,因為你的尋找,就是你的念頭,就是你的腦細胞活動,你還在動,還在耗能,只要耗能就需要氧氣,你如何能停止呼吸呢?
往往這個階段,找片刻呼吸,呼吸就又會出現在覺知里了。
因為他根本就沒停止過嘛。
人腦的生理特性決定,大腦只對新鮮的刺激感興趣,無法長時間集中在枯燥靜止的目標上。就象男人在大街上一眼就可以發現女人裸露的美腿一樣道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主動的集中在感興趣的目標上。
而這個目標越大越明顯,活動度越高,則對大腦的刺激也就越強烈,我們也就越容易發他。當你走進一間房間,一隻爬著不動的貓,可能不會被你發現,但如果它突然躥起來,你一定不會在忽視它的存在。
運動中的目標遠遠比靜止的目標容易被大腦覺知。
屋子裡竄動的如果不是一隻貓,而只是一個螞蟻,那麼它被你發現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了。所以體積大的目標比小目標容易集中。
記得小時候我不愛學習,為了應付爹媽,每天捧著教科書躺在床上看,看一會就困得了不得,經常是捧著書本睡著了。教科書對我來說是個枯燥無味的目標。但是如果玩麻將,我可以整宿不睡大戰通宵也不覺得累,經常是一轉眼天亮了。這說明什麼呢,大腦容易集中在有趣味的目標上,而無法長時間集中於枯燥的目標上。
好了,我們可以就此引申出科學的訓練注意力集中的修法了。
當修法時候,你需要一個被集中目標,並最終練習到只有這個目標存在。那麼,什麼樣的目標容易被集中呢,也就是說如何降低集中注意力的難度呢?
你需要的最初的目標,最好是一個運動的,而非靜止的,最好是一個大的,而非小的,最好是個能令大腦感覺到快樂舒服的,而非枯燥無味甚至痛苦的。這樣,你的大腦才容易在那個目標上完成最初的集中。
當然,運動和靜止,大和小,舒適和枯燥,永遠都是相對的,在各個階段標準是不同的,是會隨著腦細胞的逐漸休息而逐漸減弱和降低。
舉例說明,白天聲音很多的時候,你通常會忽略屋裡鐘錶的響聲,鐘錶的響聲相對於其他聲音是小的。而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會非常清晰的聽到鐘錶的轉動,這個時候,鐘錶聲相對於其他聲音就是大的。
在靜坐中也是這樣,那個被你集中的目標,會隨著你安靜程度的增加,而顯得越來越粗糙,當你不需要他那麼大了,他就會變小,而你的感知中他還是最大的。
以上說的都是基本原理。下面以觀呼吸法為例,細說一下禪定的方法和次第。首先說姿勢,昨天說了一大堆盤腿的弊病,不止是雙盤,單盤散盤甚至平坐也都一樣有弊病。明白各種姿勢的弊病就能明白正確的姿勢是怎樣的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弊病的姿勢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只要是能令你身體保持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不疲倦不疼痛的姿勢,就是適合自己的姿勢。這是總則,違反總則的姿勢,就是錯誤的是修定中的障礙,符合總則的姿勢就是正確的修定的助道。雙盤不成可以單盤,單盤不成可以散盤,都不成還可以垂腿平坐,實在還不成您就乾脆躺著只要能不睡著。各種姿勢百度都有,這裡就不詳細說了。挑幾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說。無論是什麼盤,最好都要在硬板床上,而不要在軟床,硬板床要墊上厚一點的軟墊,這樣既可以有足夠強的支撐,又有一定緩衝。屁股後面要墊一個座墊,高矮程度以坐上後上身不後仰尾骨不受壓為準。盤腿無論是何種盤法,踝關節盡量不要承受過多重力,單盤比較具有優勢,而且是那種不是盤的很緊的單盤,如果盤的很緊踝關節靠近大腿根,關節承重就會比較嚴重,時間稍長會疼痛。膝關節盡量平放在坐具上,形成有效的支點。這點雙盤最具優勢,單盤容易出現一條腿膝關節懸空的狀況,這樣的單盤弊病非常大,略瀏覽了下吧里的照片,很多單盤的都是這毛病。上面腿的膝關節懸空,這樣以來形成了一個槓桿,重力作用下懸空的膝關節會下墜。而且骨盆完全是傾斜的,甚至帶動整個上身傾斜。有興趣的可以找吧里的單盤照片看看,凡是膝關節懸空的單盤,骨盆和上身基本上都是歪的,今早首頁上的一張照片就是,連頭都是傾斜帶點後仰的。這個就是我前文所述弊病的最典型例子。如果不能雙腿膝關節都著地,又非得用單盤,可以在懸空的膝關節下墊個軟墊。骨盆要盡量擺正,這個自己不太好發現是不是歪的,要體會一下兩邊臀部的壓力,壓力要盡量均衡。尾骨不能受壓,用座墊解決。下肢擺好後,兩手交叉向頭頂上方伸展,同時仰頭向上看手,這是為了將脊柱伸直,然後直著腰向前下方俯身,俯身後臀部微微向後移動一點,再直起身,這是為了調整骨盆位置,使臀部略後翹,尾骨懸空。直起身後基本上上身也就擺正了。然後安手,看了下網上的照片,安手這個小細節大部分人都不正確。
可以做個實驗,將雙臂平伸與肩同高,看看自己能堅持多久。大部分人沒幾分鐘就會酸痛,能堅持半小時以上的都很少。這道理誰都懂,就是肌肉必須收縮緊張來客服重力的影響。說個題外故事,少年時期有位武當某門的掌門仙師教我們練一個大字樁,說是入門樁,身體擺成一個大字一動不動站4小時,才有入門的資格,而每天四小時連續站一百天,就能出功夫,外功成就大力金剛掌,打人分三個層次,輕者骨斷筋折,重者五臟俱碎,最厲害的是能把人打得神魂俱滅再不入輪迴。厲害了我的哥,直接不入輪迴不生不滅那不是涅槃了嗎?內功會成就天眼通等神通。真有人信,一師兄咬牙真堅持了一百天,自信滿滿的逢人便說大力金剛掌的三重境界。結果一個練形意拳的師兄說你拿我試試手吧,我練過三折腰,兩肋具備一些抗擊打能力。那哪成啊,給您打壞了怎麼辦?你也別給我打成五臟俱裂,你就給我來個最輕的骨斷筋折就成,我保證不賴你。然後這師兄往牆上一靠舉起雙臂亮出兩肋,讓大力金剛掌打。結果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挨打的還要求再重點呢。最後又換了根木棒狠抽,也沒叫疼,骨斷筋折是更沒影了。這大字樁不要說腿得多大勁,就光胳膊平舉四個小時,這得多大毅力忍受多大痛苦?
打坐結印安手,千萬不要學這種抬胳膊,凡事你看他拿著勁擺出個漂亮手印的,都是擺拍,根本入不了定。打坐安手,從上臂到手一定要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這裡的放字要注意,放是擱在支撐處的意思,如果你沒有支撐物,就不是放,而是舉著了。很多照片是放小腹部,手懸空,這就不是放而是舉,且不說舉著胳膊時間長會不會累,就說你舉胳膊這個念頭吧對於禪定專註的目標來說也屬於妄念。第二個細節是手指,很多人結定印是把大拇指撐圓了或者使勁互相頂著。這也大腦在指揮肌肉收縮運動的結果,說明你一邊注意修法一邊在暗自運動,那就不是專註了。
頭頸怎麼擺正網上有很多,很重要,但沒什麼新穎的可說。細說一下嘴。很多老師教學生牙齒要輕咬住,但其實真正入了定的人上下牙是分開的。入定幾乎全身的肌肉都放鬆了,什麼叫放鬆,就是意識完全退出對肌肉的指揮,肌肉不收縮了,不再牽拉骨骼產生位移了。真正入定的人上下牙一定是分開的,而不會是咬合在一起。因為當面部肌肉完全放鬆後,重力的作用下,下頜骨會自然下墜。所以開始擺姿勢時完全不必咬牙。同理的還有舌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要舌抵上顎,有的書上還特意指出要舌尖輕碰在某特定位置上。其實真正的舌抵上顎是如何形成的呢?是精定到了一定程度,舌部的肌肉完全放鬆,舌頭失去肌肉的牽拉固定,因重力原因自然下墜,此時舌的後部分會向咽部滑墜,從而帶動舌的前部碰觸到上顎,這個碰觸到上顎的部位會因人舌體長短而定,但絕不可能是某些師傅教的牙齒和牙齦交界處的齦交穴。上座擺姿勢時完全不必管舌頭放哪,只要你別沒事動舌頭,它原來放哪你就不用管它就對了。同理的還有嘴角,會有老師教你嘴角上翹面帶微笑,這個微笑的作用是放鬆面部肌肉,尤其是為了放鬆皺緊的眉頭,其實根據放鬆原理當面部表情肌肉尤其是口輪匝肌放鬆後,嘴角是不會呈現出上翹的微笑形態的,而微笑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舒展眉頭,沒有人能在微笑時還繼續皺眉。其實眉頭的舒展完全不需要動用微笑時動用的那麼多肌群,任何人都可以輕鬆的做到不用微笑而舒展眉頭。因此你擺姿勢時也不必故作微笑,只需要放鬆皺緊的眉頭就可以了。
再說眼睛。很多人都問眼睛怎麼擺,大部分老師會告訴你閉眼後目光平視。然而這是不對的,眼睛視線的指向是根據你修法而來的 。尤其是和肢體部位有關的修法。比如觀呼吸,有人在小腹部觀有人在鼻端觀,這樣眼球的擺放角度也是不同的。觀呼吸最大的要訣之一就是視線要看向所觀的位置,這關係到今後深入晉級的重要一個環節。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是不知這訣竅導致後期無法晉級。這裡先不說如何影響晉級,只是強調視線所指的重要性。有人說我不觀息我念佛,是不是就應該平視呢?咱先不論這個念佛是否能進入正定,就只談眼肌放鬆後眼球的位置,眼肌放鬆眼球是不會保持在平視位置的。
修定的各種姿勢中,坐姿的最大作用其實不是穩固肢體保持不動,而是防止入睡。要說最穩固最能保持身體長時間不動的姿勢其實是躺著,這也是為什麼地球人絕大多數都是躺著完成睡眠而不是坐著的原因。如果你能保證躺著修定而不睡著,採用一個舒舒服服的卧姿其實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無論你採取什麼姿勢,修定的過程中一定不要睡著,昏沉是修定最大的障礙,禪定過程雖然與睡眠高度相似,但禪定是時刻高度覺醒的。所以最佳的修定時間是早上睡足了起來後排空二便洗漱完畢空腹上座。千萬不要嘗試在疲勞睏倦精神不濟的狀態下打坐修定,睏倦時你有打坐的工夫還不如直接睡一覺。
姿勢擺舒坦了,就可以開始修法了。長期以來大家接觸的禪定說法都是很難,非常難證到,其實真的不難,尤其是初禪正定以前的幾個階段,可以說是非常容易。很多初習禪定的新手練幾次甚至一次就能進入境界。但遺憾的是,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進的是什麼定,也不知道如何下次再進這個定,更不知道進了這定後應該如何進入更深的定。這完全是因為不明禪定原理和次第,又無明眼人指路導致的。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在禪定門檻外打轉,狀態好點時候撞大運進一個淺定,明天又不知道怎麼再進了。我曾見過很多這樣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是這樣走彎路繞了十多年。很多人都是碰到個不錯的境界不知所以,跑去問問別人,結果指導他的人其實自己也徘徊呢,瞎指一道,就把晉級的良機錯過了。
擇法方面建議不要試圖用念佛持咒等自言自語類修法證入禪定,念誦法最深只能把你帶到未到地定初期。也不要試圖通過觀心看念頭這類方法入定,這類法門修到一定程度會具有非常大的欺騙性令你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妄念了,而真相只不過是你定力不夠觀不到細微的妄念而已。這兩類法門在此處都不詳解,說多了爭議太大,在沒明白禪定原理和次第前,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為什麼,爭議就無絲毫意義了。而當你真明白了原理次第,甚至親證了禪定的門檻境界,不用我解釋你也會明白我為何如此說。
推薦閱讀:
※永遠是那麼多的雜念。特別是打坐時要定,但就是胡思亂想。痛苦。?
※剛剛開始學調息,觀不到氣息下行,怎麼辦?
※靜坐數息念佛的時候 喉輪會特別不舒服 怎麼辦?
※怎樣打坐?
※精美收藏版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全文-南懷瑾先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