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不等於人品!寫「鋤禾日當午」的大詩人,品性卻差到難以置信!

說起李紳,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說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連小學生都知道了。沒錯,今天說的便是本詩的作者,我們看他如何從一個憫農的詩人,變成一個人品惡劣的官場混子。

李紳生於772年,安徽亳州人。他祖上作過唐朝的中書令,父親做過縣令。李紳幼年喪父後,由母親辛苦撫養長大。他自幼苦學讀書,27歲中了進士,任職翰林學士。

一年夏天,李紳回鄉探親,遇上回京奏事的節度使李逢吉。他們是文朋詩友的老相識,相逢後免不得把酒言歡。惜別時,李紳看到路邊田野里的農夫,在毒辣的日頭下鋤地,不禁感慨道:鋤禾日當午,......

李逢吉聽後,連誇好詩。而李紳仰天長嘆一口氣,又接著吟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兩首詩合稱《憫農》)。

李逢吉一聽,默不作聲,心裡暗道:這小子好大膽,竟敢作詩誹謗朝廷!分別之後,李逢吉剛到京城,便向唐穆宗上書:「今有翰林院學士李紳,寫反詩發泄私憤。」!是的,要拿李紳當墊腳石了。他以為打小報告就能陞官。

李紳被召回京後,在皇帝面前承認他作的詩。唐穆宗竟說:「朕久居高堂,忘卻民間疾苦,朕之過也」。隨後,李紳被升任為尚書右僕射,而李逢吉偷雞不成蝕把米,被貶為雲南觀察使。

李紳開始發跡了,以前他為迎合李元將,每次見面都稱他「叔叔」。現在,輪到李元將巴結他了,自稱弟、侄都不行,後來乾脆自稱為「孫」,李紳才勉強接受。

李紳比較暴虐,轄地百姓總是擔驚受怕,很多人難以忍受就外出逃難。下屬向李紳報告時,他反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顆粒飽滿的總在下面,而秕糠會隨風而去,以後不要來報這種事。」

李紳很熱衷於拉黨結派,他是唐朝後期「牛李黨爭」中,李黨的狂熱骨幹,並居相位4年。(「牛黨」以牛僧孺為首,多為寒門科舉出身,主張科舉取士。「李黨」以李德裕為首,多為顯赫世族出身,主張公卿子弟自幼熟悉官場,更能做好官)。

兩派鬥了49年,最大的成果就是把唐朝禍害完了。

74歲的李紳任淮南節度使,縣尉吳湘被彈劾貪污公款、強娶民女等罪狀。李紳立即將其下獄,判處死刑。朝廷派人複查時發現,吳湘貪贓數額不大,強娶民女也屬不實,罪不至死。但李紳強行處死了吳湘,這是他最大的污點。

真相是:吳湘的叔父曾經得罪過李德裕的父親。所以李紳羅織罪名,執意處死吳湘,是為討好李黨的老大李德裕。所以,這是蓄意的報復行動。

第二年李紳病死,次年「吳湘案」平反。雖然他已死,但朝廷的處罰是「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如今,人們熟讀他悲天憫人的詩作,知道他與元稹、白居易關係交好。他是文學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他的詩歌榮光閃耀,他還進了《唐才子傳》。

其實,更多歷史並不如你看得到光鮮或卑劣。


推薦閱讀:

你如何看待以宋學義為原型的電影?
《秦時明月》中白起實力到底有多強?
甲午海戰前,慈禧將 600 萬兩海軍經費移用為給自己做壽,其政治目的是什麼?
洛陽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孟德——治世能臣,亂世梟雄

TAG:唐詩 | 歷史人物 | 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