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後的你,誰又還記得呢?
盤點100年前傑出的「90後」文學青年
你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亂世出英雄,對於中國來講春秋戰國和民國絕對是學術上百家爭鳴百花起放的兩個高潮點。
我們現在說的90後,也就是指1990~1999年間出生的人,那麼一百年前,即1890~1899年出生了哪些九零後呢?百年之後的你,又還記得誰呢?
當然,每個時代,每個行業都會有很多傑出的人才,我們既然關注的是文化,那麼自然列舉的都是一些文化大家。這期間還有一位全中國都忘不了的人物,雖有才情,我們在學生時代也確確實實背了他不少詩詞,但是思量再三,我還是覺得不與下列人物相提並論為宜。
國學大師
陳寅恪(1890.7.3—1969.10.7)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
因為出身名門,學識過人,陳寅恪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談起起這位國學大師那就會想到那個最著名的段子。
說是陳寅恪在清華任教時,除了一道怪異的國文題——「對對子」。
上聯是:孫行者
結果考生有交白卷的,有寫豬八戒的,有答唐三藏的,這些人都掛科了,反倒是對「胡適之」的人的了滿分,而這個答胡適之的人正是日後北大的教授周祖謨。
新文化運動領袖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胡適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說起胡適先生,我得好好說說,最近看他的著作比較多,包括現在正在讀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上個月剛剛讀完的《我們能做什麼》。怎麼說呢,不看政治立場這些東西,我還是認為《我們能做什麼》是一本很適合創業者,和年輕人讀的書,果然還是最怕文人談政治。
如果你沒有讀過胡適的作品,也沒關係啊,我覺得你一定是聽過的。那首老少咸宜的《蘭花草》就是胡適的作品啊,「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我還是很喜歡胡適的,他的文章總給人一種「一團和氣」的感覺,很是親切。
新詩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 —— 1978年6月12日)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 郭沫若
這大師,我也就不說什麼了,文人還是別碰政治的好。
文藝青年情史本就多,郭沫若的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郭沫若最經典的應該是課本上那首《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回憶起來了嗎?
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 ——1988年6月23日)
中國人的10個特性:(一)自私自利;(二)勤儉;(三)愛講禮貌、愛面子;(四)和平文弱;(五)知足自得;(六)守舊;(七)馬虎;(八)堅忍及殘忍;(九)韌性及彈性。(十)圓熟老到。——梁漱溟 《中國文化要義》
配合著《中國哲學史大綱》,最近也簡單的掃了兩眼梁漱溟先生的《印度哲學概論》,書是極好的,只是抬頭再看梁先生的長相,實在是有點印度風啊……
中國最好的語文老師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
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善感,迷濛的醒不如熱烈的夢,一口苦水勝於一盞白湯,一場痛哭勝於哀樂兩忘。——葉聖陶《沒有秋蟲的地方》
如果你有心學寫作,那麼必須像你推薦,我剛開始看的《七十二堂寫作課》,這本書絕對是新媒體從業者書單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文學界隱藏的發明家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
林語堂先生潛心十年發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機」,除此之外還搗鼓了很多小玩意兒獲得了多個專利。
茅盾文學獎的矛盾
茅盾(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茅盾先生就不要講了,沒看過書至少應該聽說過大名頂頂的茅盾文學獎吧,選了茅盾先生的名言,覺得很有意思,茅盾談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大部分來源都是因為高估了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比如把陌生人當熟人,熟人當朋友,朋友當親人,戀人當愛人,把愛人不當人。——茅盾
死在叢林里的烈士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
郁達夫我們應該也不陌生,在課本上也學過他的《故都的秋》。
不知道你還能不能回憶起來: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郁達夫《故都的秋》
不過說起郁達夫,最傳奇的就是他的死。郁達夫逃亡海外後還在組織者各種抗日運動,本來日本都已經宣布投降了,但是郁達夫卻離奇失蹤了,最後竟然還還是在蘇門答臘的叢林里找到他的屍首,追為烈士,關於郁達夫的死不可謂不奇。
浪漫詩人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
徐志摩我想我就不用再多說些什麼了吧,他的《再別康橋》還有和陸小曼的愛情故事大家應該都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徐志摩的死也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不說,也正如他說的「不帶走一片雲彩」,而是直接帶走了整片天空,1931年因飛機失事去世。
1897
美學大師
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 ——1986年3月6日)
世間大概沒有比中國大學教授與學生更孤僻更寂寞的一群動物了。——朱光潛
我很奇怪明明大師們說的都對,都是前車之鑒,偏偏到現在也什麼都沒變,生活是這樣,學問是這樣,教育也是這樣,難道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之所以稱朱光潛為美學大師主要是因為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談美》。多是和美學相關的。
1898
不領美國救濟糧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背影》
毛澤東的著名文章《別了,司徒雷登》中寫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1899
自沉太平湖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老舍先生,我們也熟悉,《駱駝祥子》,《茶館》都是課本里常見的。至於老舍先生為什麼自沉太平湖,原因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會小看別人。——老舍 《駱駝祥子》
多數的90後都已經工作了,但願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幾零後這種標籤其實並不重要,二十幾歲的人看十幾歲的人總是幼稚,三十幾歲的人看二十幾歲的人又總是離經叛道,如此,越是疊加點生活的經驗,越是容易給別人貼標籤,以示自己的年齡不是虛長的。
其實我們很好,都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查了查,也有好多愛國將領,像張自忠,佟麟閣,賀龍,劉伯承等都是一百年前的90後,像咱們這麼大都走在為國捐軀的路上。
相比之下,我們實在是幸福太多了。一個時代,需要偉大的人,也需要平凡的人。有好人,也有壞人,實在是不該給自己,給別人輕易的貼標籤。
我寫的東西有時候太過小眾,生冷,所以看的黃金時段都是我朋友在寫,一般歇的黃金時段,都是我在寫,有點濫竽充數的感覺。
https://u.wechat.com/MMH9xlVc37qibxVNNsOZCs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做不到盡善盡美,接受您寶貴意見後或許可以!!!
推薦閱讀:
※郭沫若是否真的寫過「斯大林是我爸爸」這樣的詩?有原詩出處嗎?
※郭沫若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郭沫若的人品真的差嗎?
※余秋雨能否與郭沫若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