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回:哥特復興式基督城,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仙劍波斯臥龍崗
皇氏古建築大全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95回:哥特復興式基督城,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20170402人總愛回望,常遺憾人生不能如初見;人也總愛奢望,常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倉央嘉措曾說過:「我用世間所有的路倒退,從哪兒來回哪兒去,正如月亮回到湖心,野鶴奔向閑雲,我步入你,然後一場大雪便封住了所有人的嘴」。
今天紐西蘭的夏令時結束,時差將由五個小時縮減為四個小時,冬令時開始,也進入了璀璨星空的季節。早上醒來時發現宿舍一陣酒氣,原來是旁邊的韓國男人喝了個爛醉,我低頭看到睡我下鋪的韓國性感美女正躺在床上玩手機,另外一個睡下鋪的洋妞很早就出去玩電腦了,
我們洗漱完畢就下樓準備早餐,酒店的樓梯都是老式的實木結構,公共廚房非常大,四周都是壁櫥和做飯的設施,中間是兩排烤箱,各類餐具都齊全,都需要住客使用後清洗乾淨,完全靠自覺,我們吃煮麵條吃烤雞肉,之後我獨自出門,我們青旅的右側是坎特伯雷博物館,過馬路就是一處哥特復興式的古建築(Gothic revival),
也是曾經的坎特伯雷大學所在地,這個地方出了一個曠世奇才,他就是歐內斯特盧瑟福,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里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鑪」。
1871年8月30日生於紐西蘭納爾遜的一個手工業工人家庭。並在紐西蘭長大。他進入紐西蘭的坎特伯雷學院學習。23歲時獲得了三個學位(文學學士、文學碩士、理學學士)。1895年在紐西蘭大學畢業後,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獎學金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成為湯姆孫的研究生。
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為原子結構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貢獻。1898年,在湯姆孫的推薦下,擔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兒呆了9年。於1907年返回英國出任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系主任。1919年接替退休的湯姆孫,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192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31年受封為納爾遜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劍橋逝世,與牛頓和法拉第並排安葬,享年66歲。
盧瑟福的實驗室被後人稱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幼兒園」。他的頭像出現在紐西蘭貨幣的最大面值一百元上面,作為國家對他最崇高的敬意和紀念。當人們評論盧瑟福的成就時,總要提到他「桃李滿天下」。在盧瑟福的悉心培養下,他的學生和助手有十多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如果世界上設立培養人才的諾貝爾獎金的話,那麼盧瑟福是第一號候選人。
我走到藝術中心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里閑逛,院子被三層的哥特建築圍了起來,非常安靜,有幾株枝繁葉茂的大樹,部分房子依然在維修在,預計後年對外重新開放,原來之前的大地震對藝術中心造成比較大的破壞,一棟建築的外牆被鐵架頂著,正在修補中,吊塔都沒有拆除,我走到另外一側的走廊,看到一些奇特的金屬人形雕塑,
非常有創意,偶爾有一些遊客好奇地走過來參觀,但建築物的內部一律不對外開放了,我走到另外一側的施工現場,看到鐵架擺放在牆邊,在塔樓前面還有一個石碑,在藝術中心旁邊還有一個正在維修的小教堂,一對男女騎著自行車經過,遠處有一棟別墅也在落架維修,再遠處能看到吊機正在施工,看來地震地藝術中心的破壞是很嚴重。
基督城植物園對面的藝術中心是紐西蘭最負盛名的歷史建築群之一,其前身為坎特伯雷大學校址,始建於1873年,如今藝術中心是音樂會、精品店、盧瑟福之屋紀念館以及基督城遊客信息中心所在地。
我在這裡逛了一圈,又走到青年旅舍旁邊的殖民地時期的別墅區,很多別墅被改造成了旅館,還有一些被改為餐廳或藝術中心,有一個別墅前面修整的非常有特色,參觀了讀寫困難基金會(Dyslexia foundation re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ction, 4dorgnz),旁邊是藝術館,在寫困難基金會的廣場上有一個鐵柱子,還有手掌印的雕刻,寫著微小的改變可以帶來很大的變化。
我在一個別墅前面碰到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嫗,正依賴助力器行走,老嫗關發花白,穿著黑色長褲和馬甲,她在街道旁邊擺地攤賣畫框,她說這是幾十年前的藝術品,當她聽說我來自中國時就問我是上海還是北京人,我本來想說深圳的,但不想打擊她,
因為很多紐西蘭中老年人沒有聽說過深圳這個城市,我就告訴老嫗說我來自香港,她說她年輕的時候去過,旁邊停著一輛綠色的老轎車,她說她是開那輛車過來的,當年輕洋妞沉浸在酒色性中無法自拔時,年老的歐洲移民還在為生計而努力奮鬥。
老嫗將畫框擺在路邊的磚台上,有些鋪在草坪上,我又走到旁邊的白色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子那裡,前面是很多可愛的雕塑,還有一個小女孩趴在椅子上看書的銅雕塑,又經過一棟藍色的老別墅,以前應該是餐廳,我還經過了一棟非常經典的旅館,叫「古典別墅」(The Classic Villa),擁有一個帶有獨立衛生間的主卧室和十二個豪華套房,也是寂寞星球推薦的酒店,旁邊還有一棟粉色的小別墅,也被改裝為酒店。
我返回青年旅舍,漂亮的洋妞替我們辦理了退房手續,我們去青年旅舍龐大的休息室看書,裡面擺著很多沙發,鳶說我國開始替韓國打撈沉船了,還說韓國現任女總統被關進監獄了,我聯想到去年紐西蘭地震時我國是第一個派直升飛機去救同胞的國家,鳶在旅館拿到一本中德雙語學習英文的書,
鬼佬編寫的教材非常有趣,鳶看了幾頁就愛不釋手,她趴在桌子上一口氣學了幾個小時,鳶說難怪以前在國內學不好英語,是因為國內編寫的教材太差勁了,這本書是Langenscheidt出版的,這個德國人是世界遠程教育之父,這類教育書籍出版於1856年,歷史悠久。
到了中午,我們就背著大背包開始徒步幾公里抵達寂靜旅館,進門又碰到了熟悉的德佬,他安排我們入住,並分配給我們一個標準的雙人房,這個18號房擺著雙人床和一個單人床,之後又有一位高挑的夫婦辦理入住,那個洋妞居然坐在擺在走廊那裡的木鋼琴那裡,然後彈起鋼琴來了,看來洋妞是人是鬼都會一點音樂,不久又有兩位德國女孩辦理入住,電影廳坐著三位態度和善的洋妞,這個寂靜旅館的氛圍比青年旅舍好多了。
後來我與鳶在廚房煮速食麵和紫甘藍配速食麵吃,鳶在旅館洗澡之後進房間休息,我則獨自出門,沿著綠蔭大道走了幾公里,經過花園一般的貝利莊園精品酒店(Manor on Bealey),門口種植著不同顏色的菊花,還路過基督城扶輪社俱樂部,道路兩側都是樹木,風景優美,沿途能看到一些汽車旅館,也有一些別墅,
我從比利大街走進維多利亞大道(Bealey Avenue-Victoria Street),看到馬路邊有一棟非常現代化的諾克斯教堂,外牆寫著人幫人的標語(Knox church, 161 Victoria st, Kenscameras),我過馬路後走到教堂對面,左轉進入另外一條街道,這裡更熱鬧了,一棟房子前面有公雞和水壺的雕塑,經過一家叫肯氏的賣攝影器材的商店,
外面擺著巨幅索尼單電相機廣告,還提供相片列印服務,包括將就照片列印在帆布上,我走進店內參觀了一會,看了一些新款的望遠鏡和攝影器材,之後走出店鋪,看到一個穿著牛仔短裙的女人正站在馬路邊,她身上背著包,腳下還擺著兩個布袋子,經過一個比薩店,遠處有一個投資大樓,在十字路口有一個咖啡館,兩位時髦著亞洲少女推著拉杆箱走在我前面,她倆一個穿短裙,
一個穿寬鬆的長褲,我過馬路走到鐘塔那裡,斜對面是一個被圍起來的類似古城堡的建築,因為在地震中被毀損,目前不對外開放,它位於彼得伯勒路邊(Peterborough),我走到鐘塔那裡參觀,庫珀市長在1897年為些鐘塔奠基,塔上有鑽石周年紀念碑(Diamond Jubilee 1837-1897),它不是為了紀念這個塔,而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塔邊還種植著熏衣草,一位金髮美女走過來拍照。
基督城是紐西蘭最古老的城市,1856年由英國《皇家憲章》認定為紐西蘭第一個城市,但同時也是紐西蘭最年輕的城市,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但總有幾個老地方歷久彌新,令人回味。它們是基督城的印記,也是我們對基督城的回憶。我現在參觀的這家個鐘塔其實叫《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7872:維多利亞鐘塔(Victoria Clock Tower),
基督城市區維多利亞街上的鐘塔建造於英格蘭,1860年分成147個包裝後被運至基督城,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運抵基督城後,鐘塔三易其址,於1930年被固定於如今的維多利亞街口。
不要小看這個小鐘塔,當它在2011年的地震中被震壞時,單就維修它就花費了70萬紐幣,差不多可以夠我在深圳繁華市區買一個上百平方米的新房子。
維多利亞鐘塔是本傑明·伍爾菲爾德·芒福德設計的,他是一位從英格蘭移民到紐西蘭的建築師,也是紐西蘭19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是基督城規劃師,也是坎特伯雷省首位官方建築師。芒福德受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後期英式天主教堂建築風格影響很深,他將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引入紐西蘭,其設計的哥特式木結構和石結構建築在紐西蘭獨一無二。
芒福德出生在英格蘭中部密德蘭地區伯明翰市,香水製造商托馬斯·芒福德和蘇珊娜的兒子。芒福德青年時搬到倫敦,師從英式天主教堂建築師理查德·克倫威爾·卡彭特,卡彭特中世紀哥特式建築風格影響了芒福德一生。在完成學業後,芒福德開始了在倫敦的設計生涯,1849年他和艾米莉·伊麗莎白·紐曼結婚。1850年,他們坐著首批4艘船之一的「夏洛特·簡」號,成為第一批到紐西蘭坎特伯雷的移民。這批人被稱作朝聖者,他們的名字被刻在基督城教堂廣場的大理石碑上。
1850年紐西蘭是一個新的國家。英國政府鼓勵人民移民到殖民地,芒福德到達坎特伯雷的時候雄心勃勃,準備在這個新的殖民地發揮他的才幹。他的妹妹蘇珊娜和弟弟查爾斯以及查爾斯的太太也和他們一起來到紐西蘭,五個人的年紀在21歲到26歲之間。一開始在紐西蘭的生活是非常艱苦並令人失望的。芒福德發現基督城面積只比村莊大一點,主要是木頭小屋,因此對建築師的需求非常小。
芒福德有機會設計了一個木頭教堂,但因為他不熟悉木質材料(使用了沒有干透的木材而倒塌),導致教堂被風吹倒了,他被人恥笑,被迫離開建築行業,這次事件過後,芒福德離開了建築界,開了一家書店直到1857年。在這個時期他對攝影產生了興趣,並成為他一生的愛好,通過為鄰居拍照來補貼他微薄的收入。芒福德是共濟會會員,這段時期他唯一設計的作品就是會所,也是南島第一個共濟會會員會所。
1857年芒福德回到了建築界,和他妹妹蘇珊娜的新丈夫艾薩克盧克一起工作。1856年,基督城升格成為一個城市和坎特伯雷省的首府,需要進行大量的建設工作。新的城市的快速發展為芒福德和他新的合伙人創造了大量機會。1858年,他們接受了設計新的省議會大廈的任務,如今這座石頭建築被認為是芒福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大廈於1861年開工,當時省議會的成員增加到35人,而原來的木頭的房子面積太小而容納不下那麼多人。
由於當地建築師的匱乏,芒福德和盧克之前設計的規模小一些房子已經吸引了城市官員們的注意,這座建築的成功更是奠定了芒福德在紐西蘭的設計地位,也是他成功的開始。
18世紀後期,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開始流行起來。芒福德在紐西蘭早期的設計比卡彭特更具有英國特色,高高的尖頂窗和三角牆運用得很多。漸漸地,他形成了一種更歐洲化的風格,設計中帶有法國特色的塔樓、角樓和尖尖的裝飾性屋頂。這種設計風格不僅僅是芒福德獨有的,英國設計師阿爾弗雷德·沃特豪斯等人也具有該風格。英國國家博物館和聖潘克拉斯車站就是這種法國城堡風格的體現,而當時該風格在殖民地的運用比在英國本土更普及。儘管該風格在英國遭受到批評,卻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廣受歡迎,紐約第五大道上就有很多哥特式城堡和宮殿。
芒福德喜歡採用木頭作為原料,他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體現哥特式的風格,因此他設計的建築在紐西蘭呈現出獨特的哥特式風格。1869年到1882年之間,他設計了基督城博物館和坎特伯雷大學。
坎特伯雷大學的建造從鐘樓開始。大學於1877年落成,是紐西蘭第一所專門建造的大學。大學體現了芒福德一貫的哥特式風格,同期英國建造的牛橋也有類似哥特復興式建築風格。這座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大學四周圍繞著石頭庭院,所有建築物的正面的哥特主題都很明顯,而對角的寬大的樓梯窗戶則有布盧瓦中世紀城堡的影子。
整個學校的布局與普金在芒福德家鄉伯明翰設計的慈悲學院相似,該學院大約於1843年建成,也是芒福德從孩提時代就熟悉的設計。這種風格貫穿了所有大學裡的建築以及芒福德其它作品,基督城也因擁有眾多哥特式的城市和公共建築在紐西蘭彰顯特色。
喬治斯科特是基督城主教座堂的設計師,也是芒福德的老師,希望芒福德作為建設監督,督造教堂工程。提議被教堂委員會通過,然後,由於資金的問題建造工作遲遲不能進行,直到1873年,芒福德才正式成為監督建築師。芒福德補充主建築師的設計,主要是教堂的塔樓和西門廊。他也設計了正面,哈普紀念堂和北門廊。
1880年代,芒福德被認為是紐西蘭首席教堂設計師,他一生一共設計了超過40座教堂。1888年,他設計了內皮爾聖約翰大教堂,該建築於1931年毀於一場地震。1886年到1887年之間,芒福德設計了奧克蘭的主座教堂-聖瑪麗教堂,這是一座木結構教堂,也是他設計的最大的教堂之一。聖瑪麗教堂面積為9000平方英尺,是全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哥特式教堂。
離開鐘塔之後,我又走到對面的那棟擁有兩個塔樓的城堡式建築,外面被封鎖起來了,對面是幾棟公司租用的別墅,我過馬路從遠處可以看到城堡式建築的全貌,發現它居然有兩個側翼樓,我繞到後面,才發現右側毀損嚴重,一堵牆壁用六個集裝箱支撐著,內側是紅磚砌的,前面卻貼著灰色的石板,盛放著花朵的藤條肆意生長,另外一邊架著腳手架在施工中,我離開那裡,走到馬路上,看到對面就是哈格利公園,一位美女騎著公路自行車駛過,剛才我經過一個別墅區,看到一家中國公司,在丁字路口是一家叫喬治的大酒店,就在彼得伯勒路盡頭。
我開始往回走,經過一個廢棄房子,外牆有塗鴉,再走到基督城賭場大樓,我走進去參觀了一下,那棟樓從外面看上去非常普通的一幢樓,走進裡面卻發現是金碧輝煌紙醉金迷啊。不過現在的生意差很多了,因為賭場鄰近的Crowne Plaza和Copthorne酒店都在地震中倒塌了,賭場附近沒有酒店的話經營起來真的十分困難。據說賭場將會維持對這片土地以及停車場的所有權,但至於酒店的所有權目前尚未明確。
基督城賭場於1994年開張,是紐西蘭的第一家賭場,自從經歷基督城大地震後營業額遭到重創,最近幾年也是生意平平,據說賭場共有員工490人,每年遊客數量達到72.4萬人。據說基督城賭場是全天24小時開放,如果遇到客人的生日還可以提供免費午餐。
賭場門口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動物雕塑,一些洋人喜歡摸一下讓自己有好手氣去賭博,想到我二哥賭博輸了幾百萬,我本人還是非常討厭賭博的,如是我離開了賭場,走到一個空曠的地方,豎立著很多拱門,廣場旁邊有一個自行車維修點,聚集了很多人,我再走到另外一個施工場地,一個有維多利亞雕像的公園被封鎖了,我又繼續走到《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7873:達拉謨街衛理公會Durham Street Methodist Church,這個教堂最早建於1890年,在兩次地震中徹底倒塌了,還害死了三個工廠,現在廢墟被鐵絲網圍了起來,掛著一個說明牌子,以示紀念。
第96回:光怪陸離恣意塗鴉,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推薦閱讀:
※第74回:南阿爾卑斯山明珠,弗朗茨約瑟夫冰川
※奧克蘭生活體驗記
※第69回:途經史倍茨啤酒廠,拜會奧維斯頓古宅
※第77回: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貌美花福克斯冰川
※第78回:亞當霍莉偷吃禁果,灰扇尾鶲痴情尾隨
TAG:紐西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