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第二期題庫加點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中國是一個愛詩的國度,中國人是一個愛詩的民族。我們從祖先3000多年前,留下來的《詩經》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們所渴望的生活的樣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那是一種告誡。這世世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脈里。塑造著我們的容貌,淬鍊著我們的思想。那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台上,去追尋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擁抱那最美的詩和遠方。

王立群: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希望每一位選手,能夠登高望遠,創造出自己最好的成績來。

康震:我感覺《中國詩詞大會》,連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領略,中華民族最經典的情感內涵,情感表達和情感世界,就像毛澤東,在他的詞裡邊說的那樣,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我相信,在這樣一個嶄新的人間,和全新的時代,我們一定能夠,在重溫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出屬於我們的,全新的時代的新氣象。

1. 請從以下九個字中,識別一句五言唐詩。

更上一層樓。

王立群:鸛雀樓的位置在哪兒?是在山西的南部,運城市的永濟市,這個地方地理位置並不優越,但是這個樓之所以有名,全是因為這首詩,岳陽樓大家都知道,因為有范仲淹的 《岳陽樓記》,滕王閣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滕王閣序》,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黃鶴樓更有名是因為,崔顥的《黃鶴樓》,實際上天下名樓還很多,比這幾座樓,還漂亮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沒有這幾座樓有名,原因是什麼?一座樓要想成為名樓,一定要有名作。有名作,意味著他有文化,它有歷史。文化是整個民族的基因,也是所有天下景觀的核心要素。

2. 請從以下12個字中,識別一句七言清代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康震:要把這種事理解透了,必須要對龔自珍有充分的了解。龔自珍真的家族不得了,他祖爺爺,他爺爺,他爸。都是非常厲害的朝廷的重官。而且他從小就非常博學多識,後來,中了進士,三甲第19名。做了18年的官,做不下去了,為什麼呢?性格耿介,就在鴉片戰爭戰爭爆發的前一年。他請辭回到南方老家,他是1839年,按按農曆算是四月二十三號走的,12月26號他到蘇州,這中間將近有九個月的時間,他給朋友的信裡面說,我這心裡頭有事,我就拿這雞毛寫在這賬本上,寫著詩,寫好以後就團成紙,扔在兜裡面,到12月底的時候數了數這紙團,315個紙團,也就是315首詩,這就是己亥年,《已亥雜詩》的來由,所以實際上「落紅不是無情物」的意思是什麼?我雖然離開了北京,好像一朵落花一樣,流落到了南方。但是我的志向,並不是像落紅一樣,落到泥土裡,化作了塵土。而是還要為國效命。所以他後來這個,化作春泥更護花。它是用來比喻老師的,為什麼?因為龔自珍到老家之後,他就當了老師,他主持書院,所以龔自珍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清代一個著名的思想家。他也大力的支持林則徐的這些,抵抗外侮的這些行動,這首詩要必須跟龔自珍這個人,要聯繫起來才能講清楚。

3. 絕知此事要躬行,請說出上句。

紙上得來終覺淺。

王老師:陸遊這首詩,應當是用詩來進行家風家訓教育的一首詩,家風家訓教育,因為中國古代的,家風家訓的書很多,我們一般是這樣認為的,有言之教,謂之訓,無言之教,謂之風。我把話說出來了,這叫有言之教,這叫家訓。我沒有說出來,但是父母親做個榜樣,讓兒女看,這個叫家風,家風跟家訓的區別,就在有言和無言。

4.請從以下是十二個字中,識別一句七言宋詩。

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立群:這首詩很有名,因為這首詩在中國古代,應當歸為哲理詩,這兩句包含了一個道理。他其實講了一個人生中間,困境突破的關係問題,當你遇到一個困境的時候,你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突破困境,走出這困局,所以他把這個困境和突破這個關係,蘊含在這兩句詩中。

5.「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鑒」指的是?C

A.鑿子。B.視野。 C.鏡子

《觀書有感》(其一)。

第一,如果從學習的角度來看,你要不斷地汲取營養,這樣你才能夠保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清醒的頭腦。

第二,你要想做好一件事,靠你一個人不行。如果你要想做事,必須要有源源不絕的新生力量加入到你的行業中來,你才能把事做成。而且要做好一件事情,不僅要引入新的人才,可能也不能墨守成規,有時候還要引入新的機制。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給小編打賞哦,這是微信讚賞二維碼。

weixin.qq.com/r/Gkh6Yo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時光,在緣分深處、飛舞。剛好遇見你。歡迎關注小編的公眾微信號,陌上繁花江南落。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學業、事業總是不見成績,很努力卻總是事與願違?
《周易》入門之四:說卦傳解讀篇
萬物都有道,道在萬物中
擇偶:人品為上, 德為首選
國學經典100條

TAG:詩詞 | 中國詩詞大會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