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思考和感悟

最近,自己在利用下班的地鐵時間,看李笑來的這本暢銷書《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是一本講述李笑來自己認知能力提升的書,我個人對書中的大部分觀點和理論都是認同的。也有部分邏輯覺得太過於牽強,但這不是重點,我不是批判這本書,按照書中的觀點,或者是現在市面上的相關個人管理的書籍,都在講述一個通用理論,就是我們掌握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和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去改變,也只有這一部分,才是我們可以聚焦去改變的。套用這個理論,我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接受我可以接受的。

關於學習的進程的反思。這是我深為認同的觀點。作者認為:學習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一個線性過程,而是階段式上升的過程,主要說明的是學習的和時間的關係,以及已經作為學習者的我們的感悟。我曾經的經歷也是這樣,很多東西或者是書籍,在當時的時間節點覺得,根本就沒有用,但是,我當時的做法是:以尋求內心的安慰為基礎,以不浪費時間為基本,多看點書,就當是消磨時間了。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特別是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就彷彿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下子,自己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這種感覺,只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才會更加清楚,有點類似不為外人道也,關鍵是這個感覺很朦朧,自己都有點說不清,到不明,你又怎麼讓別人理解你的內心這種情緒呢?

更為關鍵的是:這樣自己的「重生」讓我更有動力去堅持現在在做的事情,我也更堅信自己應該在這個方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就像今天收穫的金句:投資自己,在什麼時候,都是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去做的事情,沒有之一。其實,成長是固然重要的,但是,面對自己的個人成長,找到一個有動力的方向,才是更為重要的。很所人,不是不願意成長,因為他們沒有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最開始,連一個模糊不清的大致方向都沒有。沒有方向,沒有動力,沒有關於成長的一點點快樂體驗,連我自己都想問我自己,你為什麼做這個事情呢?

另外,關於這個時間的選擇也比較重要,如果更早的進行這種堅持和嘗試,阻力就越小,效果也就更好。當然,不是說成長、讀書和堅持進步這件事,晚了,就沒有意義了。而是,從時間和效用的角度看,更早,價值會更大。

其實,世界的很多問題,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特別是邏輯和成長問題。比如說:我是因為找到了方向,堅持了成長了,獲得了成長的體驗呢?還是因為堅持成長,獲得了成長體驗後,更堅定了自己的方向呢?這個問題,對於我自己而言,是沒有準確答案的。因為無論是哪個答案,都沒有完整的邏輯性可言。但是,如果,讓我給我自己的孩子建議,它會是:花時間,去讀書,沒有目的,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感受作者的經歷。

未來,一定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質的改變。

如果,你問為什麼?我的答案是:曾經,他們在書里;現在,在你的意識里。

推薦閱讀:

紀尋:我是少數派
【巨嬰國】之共生與中國式好人
別自我設限
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行動,如何影響了你的思維?
《19周,越自由的天空,更審慎的內心》

TAG: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