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物都有道,道在萬物中

□ 湖 山

《道德經》的「道」玄之又玄,很不好理解。要理解老子的「道」,要從四個方面來認識:一是道的內在性,道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這種物質產生了萬物,使萬物形成一種特定的和諧狀態。二是道的超越性,道產生萬物,又不隨萬物而變化,它是自生的、永恆的。三是道周而復始地運動,它產生萬物,萬物最後都要回歸於道。四是道的哲學屬性,道就是自然如此,自然如此就是必然如此,道體現的是客觀自然規律,人只能認識規律,不能改變規律。

一、萬物都有道

萬物都有道,道在萬物中,這就是道的內在性。

老子憑什麼這樣說,他的理論依據在哪裡?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告訴我們,道裡面究竟有什麼:「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道作為一種存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宇宙的形象,有物質的存在。這種物質是無形的,裡面有精氣。這種精氣非常真實,完全可以相信它的存在。從古到今,道的名字都沒有消失,我就是根據道的存在,才能認識萬物的初始狀態。

老子十分肯定:道裡面確實有物質的存在,這種物質就是精氣,古人認為精氣就是陰陽二氣,現代科學認為精氣就是一切生命的原生質。

老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認識到了,道裡面的精氣(原生質)與萬物的產生和生命的起源有關,這就是萬物都有道的理論根據。

接著老子展現了道產生萬物的過程,《道德經》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生,產生;也可解釋為「展現」。

「道生一」,《易經》裡面的「一」是太極,老子還用「一」來代替道。這裡理解為整體,道展現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一生二」,二就是陰陽,《易經》里講「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統一的整體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就是精氣,是生命的原生質,古人講變化必然要講到陰陽。

「二生三」,三就是「陰氣、陽氣、和氣」,也有專家認為三就是天、地、人。陰陽交流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和諧狀態。

「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和三氣產生萬物,萬物都是陰氣與陽氣激蕩交匯的結合體,最後達到和諧的狀態。《說文解字》注釋:「沖,涌搖也。」涌搖就是中和。道的作用就是中和、平衡。

道產生萬物,而不離開萬物,這就是道的內在性。

道在萬物中是那個看不見的部分,它以和諧的狀態存在。

萬物都是和諧的個體,所以萬物都有道人身上也有道,人體沒有多餘的零件,人體也不缺必要的器官,這就是和諧,這就是道在人體的存在。

萬物都有內在性,這就是萬物的本性,本性是無法改變的,你生下來是男人,就不會變成女人,會變的只是年齡。你生下來是老虎,無論你生長在大山,還是長在動物園,都不會變成別的動物。上海動物園的老虎把飼養員咬死了,儘管飼養員從小把它養大,天天跟它打交道,但老虎餓了就要食肉,肉食動物的本性誰也改變不了。

人也是如此,《史記·老子列傳》中,記載了孔子請教老子的情況,當時孔子三十齣頭,已經很有名氣了。孔子是儒家,主張入世、有為;老子是道家,主張出世、無為。兩個人觀點不同,老子教訓了孔子一頓,他說你這個年輕人太有為,總想改變世界,活得太辛苦了。在當時那種「禮崩樂壞」的形勢下,孔子想通過做官來改變世界,這在老子看來不太實際。孔子也知道老子說的對,他認為老子很了不起,見到老子就像見到了龍。但孔子這個人太執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問努力夠不夠,不問條件行不行。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周遊列國,到處碰壁,在宋國差點被人殺掉,逃到鄭國後,非常狼狽,成了喪家之犬。

人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你生下來什麼性格,就決定了你的命運會怎樣發展。

為什麼發現一件事是對的,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

就是性格不同,缺點來自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就是內在性的外化,有什麼樣的先天基因,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內在性。

你是中國人,就會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即使你在國外留過學,生活了多年,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人的內在性。人要改變性格,首先要改變內在性。

二、道的超越性

道的內在性與道的超越性是辯證的統一,萬物都有道,道超越萬物

《道德經》二十五章論述了道的超越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有一種混然一體的東西,《易經》里叫太極,它在天地形成之前就誕生了。

有人問:道是從哪裡來的?

老子告訴你:道是先天就存在的,是自生的,這種情況叫自根自因

西方哲學叫自生論,上帝就是自生的。凡是自生的東西都是永恆的,道就是永恆的,萬物都是他生的,他生的東西有生就有滅。

道無聲無形,它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永遠不會改變。

強調「獨立」,就是與萬物區別;強調不變,就是突出道的超越性

柏拉圖說過,所謂的超越就是不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

道不會變,所以不會消亡;萬物隨時都在變化,會變化的就一定會消亡。如果道隨萬物而變,那麼道就會隨萬物而亡。

三、道的運動狀態

道周而復始的運動,從來沒有停止過。

道不停地運動,就是為了產生萬物,所以道是天下萬物的根源。

人們都在探尋生命的起源,老子告訴大家,萬物的根本、生命的源頭就在道裡面,這就是第一因,是最後的最後,也是最前的最前。

道產生萬物,萬物又回歸於道,就叫周而復始,這是道的運動規律和運動方式。

周而復始,就是循環重複,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是重複的,這叫萬物復原論。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是這樣面對面地給學生上課,現在我們又在重複,我們的後人又再重複。

講到這裡,名稱問題還是無法迴避,老子實話實說:「吾不知其名,強字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我不知道該給它取個什麼名,勉強稱它為「道」吧,再勉強加個名字就叫「大」。

老子要研究、論述道,必須要有個指代名稱,名稱對於人的思考能力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林語堂先生認為,老子取名為「道」純粹是一種應急的措施,「道」是一個借用的假設代詞。

現在「道」這個詞已經約定俗成,被大家認可,外國人也認可了。

四、道的哲學屬性

道的超越性,決定了道是世間萬物的最高法則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裡的「法」,一般解釋為「效法」,許多專家解釋為「依循」。

意思是說,人應該依循地的法則,因為人生活在地上,地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地應該依循天的法則,因為天滋潤地上的萬物,天幫忙地就會五穀豐登;天應該依循道的法則,因為道包含了天,天循道就會風調雨順。

「道法自然」,這個「法」,解釋為就是;自,解釋為自己;然,解釋為如此。

「道法自然」,不是指自然界,意思是:道就是自己如此,道依循的是自然如此的狀態,自然如此就是「究竟真實」,因為道是宇宙中的最高概念。

萬物都要以道為最高法則,這就道的超越性

我們回到了這一講的主題:什麼是道,道就是自然如此,自然如此就是必然如此

黑格爾說:「自然的就是必然的」,必然性就是規律性,道就是宇宙的客觀自然規律,這就是道的哲學屬性。

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就是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律,四季交替就是必然如此。生老病死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人的生命就是自然如此,這就是人生的「究竟真實」。

「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可行和不可行之處,這就是自然規律,這就是「究竟真實」。

人只能遵循規律,不能違反規律,更無法改變規律,這就是老子的最後結論。

推薦閱讀:

什麼是《道德經》的德?
《大學》求義:第十六章 正心與心正
朱元璋刪除了《孟子》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龍生九子
理解了大成若缺,就知道世上根本就沒有成功和完滿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