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會學生物的生科狗

當年學生物競賽,整日里悶在自習室背書看筆記刷刁鑽的競賽題,以為把面前的書山看掉,就是學習生命科學。

某種意義上,我那young and dumb的想法是對的。到了中大,還算優秀的生科院里,我確實在通過背書學習考試,然後得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績點。我看培養方案,實驗與理論課排的滿滿,每門課都有教材和PPT。把它們看掉,記住,你就能得到一個漂亮的成績——不管是理論課成績還是實驗課成績。

這就是我們這群還算優秀的生科狗的學習方式。

可是等等,哪裡有點不對。

已經一年半了,經過一開始的新奇,我開始思考我所接受的教育。教育是education;然而生科院的學生們接受的卻是de-education。

培養方案過個一兩年就會有變更,增加減少調整一兩門課程,甚至是大改學分,都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我看培養方案,感覺它希望我們變成在生命科學領域百科全書一樣的人,就像很久以前生命科學還停留在形態描述階段的博物學家那樣。這很魔幻。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科研根本不是如此簡單。知識在指數級增長,各個學科伸出觸角彼此接觸在一起,然後向未知繼續前進,可我們尚且停留在根本。也許我算是幸運的少數,提前看過了樹的全貌,在文獻和書本之間切換感覺駕輕就熟;那麼其他人呢?

大學本科不是樂園,對於生科院的同學而言更是如此。在意識到未來的險峻與無望以後大家都會選擇走進實驗室,或是興趣,或是無奈,然後發現真實的生命科學不是書本上確定的那一套,而是建立在文獻基礎上的漫長求索。時間至多有四年,四年其實過得飛快。

「原來學習和科研不是一回事。」

所有人都會或早或晚地意識到。生物學家沒那麼容易做。

上海交大已經將生物信息學獨立出來,而中大還沒有。

想要光明的未來嗎?那就了解一下CS吧。在繁重和不合理的課業之外,你還需要重新回到數學和計算機的懷抱。優秀的屬於未來的生物學家需要懂數學,懂計算機,英語好,能看文獻,科研直覺敏銳,還要有極高的執行力。這樣想著,我開始焦慮地反思自己。

這種反思是每一天的背景音樂。大學才不是伊甸園,大學是試煉場,是比高中更累的地方。

我原本以為我這一輩子都不用再學數學寫代碼的。

在生命科學這種就業前景被全世界diss的專業,我不得不推倒過去十六年建立的種種經驗堡壘,開始捕捉消息預測未來,開始學著如何展示自我,開始背單詞,開始伸手試圖觸摸當時掛在嘴上以為遙不可及的「目標」。

還是很悲哀,大概我到現在,都不會學生物。

推薦閱讀:

TAG:生物學 | 如何看待評價X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