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資深項目經理都是這樣做項目控制工作的,看完全明白了

控制工作經常是很事務性的,人們不願意做有規律的堅持。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控制的重要性,不妨一問:控制的反面叫失控?誰願意自己的項目失控呢?

什麼是控制?PM圈子網曾有人在談到什麼是管理的時候說,管理就是制定計劃,然後按計劃執行。這話足夠精練。試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夠按照計劃執行,管理將成為一件簡單的作業。但是實際情況並不那麼簡單,由於環境的變化、認識的偏差、能力的不足等,造成了實際狀況與計劃的偏離。而要保證項目圍繞計劃開展,就得用到項目控制。

項目控制以一定的標準為依據,定期或不定期地監控項目,發現項目活動與標準之間的偏離,並採取必要措施進行解決。

項目控制可帶來的好處:

項目問題可以被及時解決,避免損失擴大;

控制體系的建立是管理者授權的前提,許多管理者不願意授權,就是因為害怕下屬犯錯誤;

管理者了解當前項目的狀態;

客戶了解狀態,增強信心;

管理者了解工程師在努力工作,工程師獲得信心。

項目控制包括進度控制、成本控制、質量控制、風險控制等方面,具體的控制措施包括:周會、周報、里程碑報告、提交物審計、過程審計、配置審計、風險跟蹤、掙值報告,乃至一些技術相關性很強的活動,比如測試和同行評審,也可被歸入控制範疇。

本文主要以周報為例來說明控制的原理。

控制過程

控制可分為三個步驟:

(1)衡量實際績效;

(2)將實際績效與標準進行比較;

(3)採取管理行動來糾正偏差或不適當的標準。

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著名的PDCA循環,控制過程體現的正是C、A兩個步驟。

還應該注意到,跟蹤和監控過程是有標準存在的,標準有兩類:項目計劃、組織規範。組織規範可能是基於各種管理體系建立的,如ISO9000、CMM、PMBOK等,它具有穩定性和長期適用性。與此相對,項目計劃只對一個具體的項目起指導作用。

衡量實際績效

如何衡量

除了採用常見的口頭溝通(如周會)和書面溝通(如周報)外,還可以用走動管理的方法來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料,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獲得其它方法得不到的信息,包括情緒、態度等容易被其它方法忽視的信息。

衡量什麼?

衡量什麼非常重要,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員工的目標。

軟體項目通常需要追蹤以下要素:

規模

工作量

成本

關鍵計算機資源

進度

技術活動

風險

作為控制的標準,希望其具有明確性、可測量性、可驗證性。下面的標準是難以被衡量和控制的:

(1)近期完成測試環境的準備(進度標準) 問題:時間不明確

(2)本項目期間,降低缺陷率(質量標準) 問題:不可測量

(3)11月制定配置管理計劃(進度標準) 問題:角色不明確

(4)必要時,在頭文件中說明全局變數(質量標準) 問題:不可驗證

也有許多工作不能用量化數據表達,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因素可以不被衡量和跟蹤了,管理者應該積極地尋找一種主觀衡量方法(雖然主觀方法有很多局限性,但是總比沒有標準要好)。

項目的實際狀態與計劃完全吻合幾乎是小概率事件,多數情況下不是超過就是不足。在偏差比較之前,確定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是必要的,超出這個範圍就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了。在實施量化管理的高成熟度組織里,可藉助控制圖比較偏差。前面提到,計劃通常作為跟蹤的標準,計劃既可以是項目初期制定的總體計劃,又可能是周報或者二者的結合。周報實際上是一種短期計劃和短期總結的綜合(見樣例)。

採取管理行動來糾正偏差或不適當的標準

經過偏差比較之後,管理者需要從以下三種措施中選擇其一

什麼也不做;

改進實際績效;

修訂標準。

改進績效有兩種方式:一是糾正,二是預防。所謂糾正是把現有的問題糾正到正確的軌道上;預防是指解決問題的根源,避免以後類似問題的再發生。管理者經常以沒有時間為借口,只是糾正,而不去真正地解決問題,容易造成「救火式」管理的惡性循環。

樣例:通過項目經理周報跟蹤進度和風險

周報

工 作 周: 2001/4/22-2001/4/26

部 門: A項目組

小組成員: A、B、C、D、E、F

報 告 人: G

1.顧客抱怨

2.本周任務完成情況

注釋:任務名稱從MSP中獲取; 說明列中填寫原因和完成百分比。

3.下周需要完成的任務

● EEX界面修改方案制定;

● OCOG列印匯總清單代碼開發;

● 對公批量處理代碼開發。

4.風險跟蹤

預期的風險是否發生,是否被化解?是否有新的風險發生。

5.存在問題

希望增加人手,開始開發新業務。

轉載自光環國際PMP項目管理

推薦閱讀:

需求排序:Kano模型完整手冊(精華版)
技術人員想成功轉型為項目經理,就得這麼做
工作總結
[專題思考] 為什麼我們總愛討論技術與業務之間的那些是是非非?
項目經理如何穩居寶座?

TAG:項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