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一切風雅」——讀《有鹿來》《京都如晤》

關於京都的書籍、攝影、攻略什麼的,歷來都很受歡迎。也許是這座城市眉眼之間的唐風宋韻,也許是某個方面還保留著與快速前進的物質時代之間的一點距離,也許是對文化傳承保護的力度吧,淺薄如我,也在少許書籍中不斷更新著對它看起來統一卻又似永遠講不盡的多面認知。

近來一口氣讀完之前看了一點的《有鹿來》,接著把《京都如晤》看完,與之前舒國治筆下的京都相比又是另一番滋味。令人心生嚮往,卻有一種淡淡寂寞縈繞始終,就像《夏之祭典》一篇里提到好友香織說的話:「這就是日本的夏天,其實非常寂寞。」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知為何,縱然不懂日語,腦袋裡想起的是SPITZ樂隊的《うめぼし》,好想吃梅干啊,類似這樣的歌詞。

作者蘇枕書在京都學習算來有十年了吧,相比匆匆來去印象下的京都,更多的是客居多年的學習及日常生活點滴感受。不同的是,無論是講興趣與研究引導下常去的地點、歲時風物習俗、自己的種種業餘生活,讀起來輕描淡寫令人愉快,看似尋常記錄的背後,卻是作者紮實的知識積累,是她對歷史文化背景盡量深入的琢磨和考證,帶有一種學者嚴謹考證的使命感吧。所以,在輕鬆的閱讀後,對我這種普通讀者來說,也有人文知識普及的作用。不知這樣描述是否妥當。

讀她的文字,除去對她眼中相對「冷門」之京都的憧憬,更令我覺得欽佩的是從她文章後隱約感知到的治學及生活態度。做學問就要做深做通透,盡量深入地挖掘,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拿一個文憑與換一個經歷。同時,在求學的過程中,能夠專註當下,既要求知,也要在讀書的地方生活和實踐,身心都在一處,用心地體驗求學之地的人文與自然環境,把求學生涯當做普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自己很羨慕的。讀書之於自己,雖然從小成績還算中上,可總歸只是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務,加上集體生活總歸痛苦遠多於快樂,那個時候還總是糾結自己為什麼不合群這樣徒勞自損的問題,白白浪費了不少好光景。她專註當下生活,記錄求學生活中季節的更迭、植被的變化、當地的節慶祭典、與當地人交流相處的點滴,認真地學習認真地生活,比如花道教室里老師與「京美人」之間或有或無的朦朧情愫,人與人之間「淡泊、隱晦、節制」的交往,讀來好似什麼也沒有,卻是非常難忘的。按照自己的節奏、不刻意追求什麼斑斕的或者看似很時髦的生活方式,不被嘈雜環境下各種各樣的活法標籤所牽引,而是自然而然地面對每天的日常生活,走也好停也好,忙也好閑也好,花草天空、乾淨的污濁的,都專心地去體驗和處理,這樣真正從容的生活態度,不管是不是生活在京都,我相信她都能過得充實和善於發現美。

文照其人,作者的性格也能在字裡行間窺見一二。這樣靜靜地敘述之下,也能感知到她的敏感、坦率,揣度她平靜表面下是否也不時有顆波濤洶湧的心呢?所以看到文中寫作者自己,「長時期與自己周旋,呈現平靜的假象。」「謹小慎微地愛護一點兒稀薄的尊嚴,試圖藏身某個中間地帶。」「被自己的糾結震驚」類似這樣不經意間「暴露」自己的句子,不禁有一種,啊,原來優秀的人也會這個樣子的僥倖。為自己的無奈找到一點安慰吧。

額外收穫是,也得以認識好多植物,開始關注身邊四時之美。書中偶有照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天發新葉子的香樟樹,與淺藍色的天空輝映。恍然大悟每天開車上班都會經過一段街栽滿高大的香樟樹的公路,最近正是發新芽的時候,鮮嫩新葉在春風裡搖曳,樹冠飽滿濃密,整體形狀讓人想起動畫片里「圍裙媽媽」的髮型。還有冬雪裡鮮紅的南天竹果子,才發現我住的小城路邊綠化帶是很常見的植物,以前卻真的沒有發現它們的美呢。自己終究成了一個找不到文化根源性的飄蕩之人吧。

用文中引用的一句能樂台詞來結尾吧,「終日迎送春秋,於此松陰草露、如夢幻泡影之世,留心一切風雅。」

推薦閱讀:

治癒鄉愁的硬通貨——火鍋
英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生活在那裡是怎樣的體驗?
巴西頭號女毒梟親述犯罪生涯:11歲玩槍,25歲嫁黑幫老大
怎樣才能預防感冒呢?
「只要把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就好了」,這是一種綁架嗎?

TAG:有鹿來書籍 | 京都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