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概論2,培養外國學習者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由海姆斯(1972)提出,與語言能力相對而言的。
- 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概念對比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的構成
1. 語言能力:由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構成
① 知識-陳述性知識,靜態知識。
-語言知識(語音、辭彙、語法)以及相關語用規則知識,文化背景知識
-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和練習獲得,屬於理解和記憶性知識
② 技能-程序性知識,動態知識。
-語言技能知識(聽、說、讀、寫)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後需要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通過訓練和實踐獲得。
2. 語用能力
由社交能力、話語能力和策略能力構成。語用能力訓練主要通過在模擬情景和接近真實情景的訓練中獲得。
① 社交能力-主要訓練學生在各種不同的交際場景下,根據話題、說話人的身份、交際目的等恰當地表達和理解話語的能力。課堂訓練主要在模擬情境中進行。
② 話語能力-在超句平面上組織各種句子形成話語和語段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課堂訓練主要是根據情景和話題訓練學生成段表達能力。
③ 策略能力-主要訓練學生運用各種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來應付各種交際場合的能力。
3. 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的訓練主要在真實情景中進行,既要用課堂上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又要根據具體情景、交際對象、創造性地延伸課堂上學的知識和技能,並根據自己的風格產出具有個性化的語言。
(二)交際能力的層級
現在我們將交際能力在教學中的實現順序用圖表示如下:
交際能力的提高與教學過程中各種能力是同步進行的。這種訓練步驟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從固定到活用、從限定到自由的教學規律,最後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交際能力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交際能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1. 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漢語知識體系,保證言語輸出的準確性:
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從語言知識(陳述性知識)入手。經過加工的陳述性知識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個高質量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獲得陳述性知識的三個環節(聯結-精加工-組織)
2. 學生儘快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並能夠活學活用):
*獲得程序性知識的三個環節(規則學習-變式練習-自動化階段)
3. 教學過程情景化,保證言語輸出的得體性
4. 課後作業任務化,保證言語輸出的創造性:根據所有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它布置於課堂,實踐於課外,歸納於課堂。
推薦閱讀:
※感謝京師環宇
※我做對外漢語志願者的日子,蒙古篇(三)
※HSK中級寫作如何輔導?
※ICA國際漢語教師協會2018年赴韓中文教師報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