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講的秘密:永遠別忘記演講的三條使命,特別是最後一條

這個世界不缺好想法,未來世界沒有「抄襲」這個概念。

畢加索說:「Bad artists copy, good artist steal」。

是誰提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讓它傳播——演講讓想法傳播。

TED 的Slogan是:Ideas Worth Spreading.

HBO出品紀錄片《成為巴菲特》裡面有一個情節特別有意思:巴菲特辦公室沒有懸掛大學畢業證書,他反而把戴爾·卡耐基的演講訓練營的結業證掛了起來。

巴菲特說這是他最重要的一段經歷,他說這個訓練營讓他克服了當眾演講的恐懼,簡直是解放了他,甚至還讓他求婚成功。

想想吧,如果沒有演講能力,就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那個幽默風趣的老頭。

HBO出品紀錄片《Becoming Warren Buffett》

戴爾·卡耐基在二十世紀提出的原則,已經被二十一世紀腦科學所支持。不掌握這些原則,我們何以讓自己的聲音被別人聽到,何以讓更多人支持我們的事業?

Carmine Gallo在這本《Talk like TED》中,詳細分析了TED大會的演講技術,藉助閱讀本書我們可以反思自己在演講方面的得失,對寫作傳達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是所有講TED演講技巧的書籍中最值得推薦的一本!

究竟怎麼樣才能做個好演講?

讀完本書,我有三點體會:

01 曉之以理?不如動之以情 Please touch my heart


請點燃我

你必須對你講的東西充滿熱忱!你走上台,不是為了來裝逼,不是為了來漲粉,也不是被邀請才來講的,而是你在做的這件事兒太神奇了、太有趣了,或者這個道理太牛了,我實在忍不住了,必須立即分享給大家,等一分鐘都不行,我真的「憋不住」了。

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善於挖掘和拔高自己這件事兒的意義,用一個已經被用壞的詞來說就是「情懷」,是你的核心自我認同,我就是來干這個事兒的,別人怎麼說我都不在乎。

喬布斯的話說,就是「what make your heart sing」。

巴菲特說:「我慶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欣賞的人一起工作,我也沒必要和令我作嘔的人合作。我跳著踢踏舞去上班(Tap dancing to work),到了辦公室以後,總覺得自己如同躺在沙發上繪製著天花板。」

這段發布會的橋段有多燃?

每次在腦海里回想一下就能激動得不行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情懷?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天早上起來是覺得特別沉重,還是覺得又是新的一天,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業了?

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長遠來看,朋友逐漸會變成酒肉朋友,就算有一天立志要做什麼事,也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你。

稻盛和夫把人分為三類,自燃型、他燃型和阻燃型。

自燃型人不用別人驅動就能滿懷激情地工作,他燃型的人需要別人鼓勵一下,然後才能點起熱情,最麻煩的是阻燃型的人,別人怎麼點都點不著,整個人被消極情緒和悲觀看法環繞。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遠離第三種人,努力做第一種人,實在不行,也要靠近第一種人,時刻準備被點燃。

要點燃別人,除非先點燃自己。在準備演講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憋不住」的感覺,只有這樣,你的演講才有可能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斷地去問自己吧。

有一回,我在工作室和一個家長聊完,她說你們是一個很有情懷的機構啊,我當時聽到「情懷」兩個字愣了一下,現在這個詞確實已經被用爛了,但是我想說是的,我每天也是跳著踢踏舞上班的,為了「have a better undertanding of the world」。

請給我講故事

講故事,不要講道理,起碼別一開場就講道理。

經過自我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只講乾貨,不愛講故事。因為我就不愛讀故事,我從來不看虛構類的書,看理論型書也是一直在梳理乾貨的邏輯,但是沒有故事,根本不行。

當演講者講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聽眾和演講者的大腦就會發生同步(sync up)!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Uri Hasson 做了一個實驗,實驗者請研究生來給11位學生講述自己畢業舞會的事兒,同時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他們的大腦,結果發現,聽眾和演講者的大腦活躍區域竟然完全相同——這意味著聽眾和演講者正在經歷同一種大腦活動——這簡直就是在使用魔法。

講故事,不要講道理,起碼別一開場就講道理。

TED目前播放量最高的演講是 Ken Robinson 的《學校是如何扼殺我們的創造力的》,如果你是第一遍看,你可能會覺得:他一直在講段子,沒啥乾貨啊?

這時候請你再帶著下面的觀察,再看第二遍,你會發現這個演講的牛逼之處:他永遠是先來一段故事,再來一個道理,拉著你一步步前進,直到最後,觀眾與他達到了完全的共鳴。

當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Robinson 每一段讓人爆笑的故事之後都是一段嚴肅的道理——沒有故事,人們根本聽不進去那些大道理。

你的觀眾都是一群「死人」,你必須用故事激活他們,過一會兒他們馬上又會「死」去,你必須再講一個段子把他們救過來......

我現在也知道故事很重要了,但是哪來這麼多故事啊?好故事必須靠積累,平時就得留心收集。

Ken Robinson的這些段子,他兒子演戲的段子,自己煎雞蛋的段子,肯定不是寫演講稿的時候現編的。生活里發生了什麼好玩兒的事,不管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家人朋友身上,或者是書里讀來的例子、段子,都要收集起來備用。段子到用時方恨少啊。

TED史上播放量第一的演講 肯-羅賓遜:學校扼殺創造力_TED:創意花火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請像老司機那樣把我帶回家

你必須對演講內容爛熟於心,這樣你才能與聽眾「對話」。把對話中把理念傳達給聽眾,英文有一個說法非常好,叫做「drive it home」——像老司機那樣把聽眾帶回家

一場演講就像是開車送你的客人到達目的地,如果你昨天剛拿到駕照,一路上把車開穩就搞的你手忙腳亂,你哪裡還顧得上和乘客愉快地對話呢?

Ken Robinson 的演講根本不像所謂的「演講」,有70%的時間都像是在和現場的觀眾侃大山,調侃一下自己的行業,調侃一下自己的兒子,抖幾個包袱,他一上來就沒展現出一副「我今天是來給你們講幾個道理」的架勢。

整場演講給人的感覺是——舉重若輕,但是他嚴肅的申論部分語速非常快,也沒有出現任何錯誤,時間也是恰到好處,這說明他嚴格掐過時間,甚至把停頓、觀眾的笑聲時間都計算在內了,其餘部分也一定是無數遍練習。

成功演講的第一個標準——同步指數

你有沒有通過講故事讓聽眾與你同步?聽眾大腦的相應區域是否與你同時進入了活躍狀態?如果不夠同步,多講幾個自己的故事吧!

02 讓演講充滿新奇Please teach me something new


請給我洞見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當人類學習新事物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讓我們感到興奮和開心,而且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結果就是一學新東西,我們就能感到快樂——這種生理機制鼓勵人類去學習新知識,讓我們在競爭中以智取勝。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不同意,「為啥我就沒覺得學新習很快樂呢?」 因為大多數學習材料都太無聊了!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把一個知識講得新奇而有趣。

你必須用新思路解決老問題,或者能帶給聽眾一個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把這個叫做「洞見」

好故事是有「靈魂」的數據(Good stories are just data with a soul),這個「靈魂」就是「洞見」。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如果只有「信息」而沒有「洞見」,就是一件平庸之作。

這世界上值得讀的書其實不超過一二百本,這一二百本指的就是有洞見的書,比如《人類簡史》、《槍炮、病菌與鋼鐵》、《自私的基因》......

來自瑞典的統計學家 Hans Rosling 用一個動畫氣泡圖演示了兒童存活率與人口的關係,這種動態演示的方式可以說是非常新穎了。在紛繁複雜的數據中,Rosling得到了一個洞見——控制人類總人口必須要提高兒童的存活率。

Hans Rosling:on global population growth

「想要成為一流高手,就必須勤加練習」,這簡直是最老生常談的道理,我們的耳朵都快被這句話磨出繭子了,但是格拉德威爾的《異類》就把這個道理用一個「10000小時理論」包裝出來,書里還講了很多「聳人聽聞」的事例。

比如,為啥頂級冰球運動員很多都是2月或者3月出生的啊?因為冰球運動員註冊時間是1月1日,年初出生的運動員比同年齡組的其他人大好幾個月呢,體格很佔優勢,慢慢就會獲得更多教練的關注和上場機會。

格拉德威爾提供了洞見,所以他的想法被傳播,《異類》成為了超級暢銷書。

形成洞見非常不容易,你必須收集大量的數據,並從中找到規律,才能形成一個洞見。演講者必須非常努力地去想,如何用新奇的方式傳達信息。如果達到不了令人驚奇的效果,還不如不講。

請讓我驚奇

一場完美的演講一定要有一個驚奇點(Jaw dropping moments),要讓觀眾長大嘴巴。

因為根本就沒人想要聽你講話,大家都忙著呢,即便他們慷慨地點開你的文章或者給你十分鐘演講時間,也並沒有對你特別好奇,你必須炸醒他們,讓他們關心你的內容(Frighten them to care)。

比爾·蓋茨可能製造了TED歷史上最轟動的一次驚奇點,為了讓觀眾體會到瘧疾對落後國家人民的危害,他在現場釋放了一個透明玻璃罐里的蚊子——憑什麼富人就不該面對瘧疾的威脅?

比爾·蓋茨正在釋放蚊子

好的紀錄片非常善於創造驚奇,上周我給我的一個徒弟看《以色列博物館的秘密》,片中介紹到一個腳踝骨,釘著一顆釘子,後來研究者還用人體模型重現是否能用一根同樣長度的釘子把雙腳釘在十字架上。徒弟一看這鏡頭就嚇得捂嘴巴,我這才發現紀錄片為什麼吸引人,因為它們太會製造驚奇了。

在這兒要提醒大家一句,觀看TED、紀錄片不能代替閱讀。Randy Olson 在《Dont Be Such a Scientist》這本書里說,他原本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後來改行做紀錄片導演,他指出,紀錄片不可能介紹35種無脊椎動物,紀錄片為了賺眼球,只拍其中最有意思的那幾種。

紀錄片中的信息已經被娛樂化只能用作激發興趣的手段。如果想學知識,最好的辦法是找本書,最好是正規的教科書或者專業著作,然後老老實實地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坐下來反覆讀,自己整理筆記,做習題獲得反饋。

請讓我笑出聲

段子是第一生產力。不得不再次提到 Ken Robinson ,他的演講能傳遍世界,可以說因為它充滿了段子。而且 Robinson 抖包袱的水平相當專業,他可以在一句話里埋兩三個包袱,把觀眾逗樂兩三次。

段子的魔力在於它能拉近你與聽眾的距離,讓你變得更可愛,讓他們放下防備。我們都喜歡能把我們逗笑的人,我們更愛聽我們喜歡的人說話。如果你沒能讓觀眾喜歡你,那麼演講就已經結束了。

成功演講的第二個標準——興奮指數

興奮指數等於聽眾的平均多巴胺水平。你有沒有讓你的聽眾分泌多巴胺?你讓他們分泌了多少多巴胺?

03 讓演講被人記住


Please make me never forget

請不要讓我聽太久

思考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我們的大腦約佔體重2%,卻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長時間、高強度的思考是非常累的事情,所以我們的演講最好不要太長,至於是不是TED標準的18分鐘,我覺得沒必要這麼嚴格。

一篇微信文章也最好不要超過1500個字,不然實在是太長了,讀到一半讀者已經筋疲力盡,實在來不動了......另外,要點最好不要超過三個,Ken Robinson 也只講了3點,畢竟這只是一場演講。

請給我更多感官的刺激

除了多媒體(圖表、視頻),你甚至還可以使用道具,我所知道的最誇張的TED演講是把一個真的大腦帶到現場......

undefined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請不要裝逼

真誠是最好的策略。羅振宇在有一期《奇葩說》里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在學表達的人,尤其覺得自己的智力還比較高的人,經常會面對一些技術性的選擇,我採取一種什麼態度呢?諧謔一點?高深一點?神秘一點?我提大家要給醒,特別危險,但是選到最後我們發現,最好的答案,永遠是那個詞,叫誠懇

你可以誠懇地諧謔,也可以誠懇地深情,但是那個基座,那個底色,一定是誠懇。誠懇的溝通,有什麼說什麼,讓自己包裹在事實當中,行走江湖,是一個最安穩的方式。」

「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成功演講的第三個標準——記憶指數

你的演講能讓聽眾記憶多久?他們會不會在幾天甚至幾年以後還記得你的演講?甚至還向別人提起你的演講?

結語: 不要讓聽眾失望 Never Let Them Down


永遠不要忘記演講的三條使命,特別是最後一條。

這三個標準也可以用來分析各種節目,《奇葩說》比《吐槽大會》就更有含金量,雖然這兩個節目都有 entertain 的功能,但是《奇葩說》比《吐槽大會》更能 inform ,更能 educate 。

許知遠的《十三邀》本身就更側重 inform 和 educate,不過因此它的受眾就小很多了。《鏘鏘三人行》和後來的《圓桌派》在這三個方面比較均衡—— 通過嘉賓的知識面和個人經驗提供 information,通過新觀點或新思路的提出完成 education,依靠嘉賓本身的風趣幽默進行 entertainment。

聽眾到底想要什麼?

他們希望能被你的熱情點燃,

希望聽到你的故事,

希望你能與他們對話,

他們希望你給他們洞見,

讓他們驚奇,

甚至放聲大笑,

他們希望你的演講很短很輕鬆,

希望你給他們更多刺激,

而且請不要裝逼,要真誠。

演講的技巧千千萬,但是其實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聽眾失望,有的時候還能給他們驚喜。

以上就是我們從《Talk Like TED》這本書中學到的東西,怎麼樣,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開始準備你的下一場演講吧!◎

搭配閱讀以下文章,享受知識互聯之樂:

帶一本書去耶路撒冷。

一直沒找到好的世界史科普文?

獅心王理查問薩拉丁:你有Freestyle嗎?

weixin.qq.com/r/SjpheYj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ixin.qq.com/r/W0wiOnX (二維碼自動識別)

▲點擊圖片 了解2018壯遊計劃


推薦閱讀:

競聘演講:講好中心句,結果有勝算
【演講技巧】受用一生的「祝酒辭」
不會說話的人,競聘演講中能有多倒霉
湛江演講培訓 湛江演講口才|演講故事情節構思的五個步驟
講話時如何做到氣場十足?

TAG:演講 | 演講技巧 | 演講與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