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能使孩子學習能力下降,補鐵正確的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吃得明白」系列專題(十九)
原創,版權你懂的
加關注,獲得更多「吃得明白」系列內容。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人體對鐵的需要量很小,在體內總量也不過4~5克,但是卻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
1、鐵是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A和一些呼吸酶的主要成分,參與體內氧和二氧化碳的轉運和交換。
缺鐵時,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紅細胞壽命縮短,從而影響血液運輸氧的能力。
2、鐵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中性粒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功能。
但是,過量的鐵反而會促進感染時細菌的生長,對抵禦感染不利。
3、鐵能催化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
因此,體內充足的鐵有利於補充維生素A。
4、鐵參與嘌呤和膠原的合成。
很多童鞋一聽嘌呤就認為是個「壞東西」,其實嘌呤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物質,在能量供應、代謝調節及組成輔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痛風的產生並不是因為嘌呤的存在,而是嘌呤的代謝不正常導致的。
膠原的合成對人體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對於愛美的女性,膠原使我們的皮膚既水潤、又富有彈性。
所以,保證鐵的補給不僅可以彌補生理期鐵的流失,還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
5、鐵還與抗體的產生、脂類從血液中轉運出來、藥物在肝臟的解毒等生理過程。
鐵缺乏是一種常見的營養缺乏病,常發生在嬰幼兒、學齡兒童和婦女等人群中。
鐵缺乏有許多危害:
1、鐵缺乏引起含鐵酶減少或鐵依賴酶活性降低,造成細胞呼吸障礙,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功能。
2、鐵缺乏會引起食慾減退,嚴重者可有滲出性腸病變和吸收不良綜合征。
3、鐵缺乏的人群易煩躁、冷漠、呆板。
4、鐵缺乏嚴重時,面色蒼白、口唇黏膜和眼結膜蒼白,出現疲勞乏力、頭暈、心悸等癥狀,指甲薄而脆甚至反甲。
5、兒童青少年鐵缺乏會使身體發育受阻,出現體力下降、注意力和記憶力調節過程障礙,從而導致學習能力降低。
6、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以及胎兒死亡與孕早期缺鐵性貧血有關。
7、鐵缺乏可損害兒童的認知能力,並且在後期補充鐵後難以恢復。
8、鐵缺乏也可引起心理活動和智力發育的損害及行為改變。
鐵被人體吸收後可反覆利用,一般損失較少,生理期和外傷出血除外。
因此,通過膳食補充即可滿足一般人群對鐵的需求。
鐵在食物中主要有兩種存在形式:
1、非血紅素鐵(三價鐵)
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很大程度上受膳食影響。
由於三價鐵在吸收前必須與結合的有機物分離,並且轉化為亞鐵後才能被吸收,因此有很多因素制約它的吸收:
*糧谷和蔬菜中的植酸鹽、草酸鹽
*茶葉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
*胃酸缺乏或服用過多的抗酸藥物
*維生素C、某些單糖、有機酸、動物肉類有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的作用,這些物質的缺乏也會制約鐵的吸收
*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鐵的吸收、轉運和儲存均受阻
*體內鐵的需要量和儲存量
除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外,其餘食物來源鐵均為非血紅素鐵。
由此可見,通過蔬菜、糧谷豆類、菌菇類等素食補鐵是不靠譜的,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存在很多制約因素,難以一一滿足。
2、血紅素鐵
肉類食物中的鐵約40%是血紅素鐵。
血紅素鐵在吸收時基本不受膳食中的植酸、草酸等因素的影響,主要受體內鐵需要量和儲存量的制約。
雖然鐵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由於吸收率相差極大、分布也極不均衡,補鐵應優選含量和吸收率均較高的食物。
膳食鐵的良好來源主要為動物肝臟(鐵的儲存倉庫)、動物全血(富含血紅蛋白)、禽畜肉類(「紅肉」富含肌紅蛋白)。
另外,蛋類和奶類中的鐵吸收率也較低。
綜上所述,有關補鐵的膳食建議如下:
1、補鐵應盡量選擇動物性食物,蛋類、奶類除外。
2、吃飯時避免飲茶、咖啡。
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
4、同時補充維生素B2,它在動物性食品中含量豐富。
5、女性在生理期、孕期補鐵效果更好。
6、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時期應及時補鐵,尤其是純母乳餵養的嬰兒。
7、烹調肉類前避免長時間浸泡和焯水。
8、必要時遵醫囑服用鐵補充劑。
9、鈣明顯抑制鐵的吸收,因此補鐵不宜與補鈣同時進行。
另外,鐵過量可導致中毒,包括急性中毒(一次性大量攝入)和慢性中毒(長期過量攝入)。
過量鐵可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細胞瘤;
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損傷DNA、誘發突變,可能與肝、結腸、直腸、肺、食管、膀胱等多種器官的腫瘤有關。
因此,藥物補鐵必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分享文章,傳播健康正能量!
推薦閱讀:
※打嗝=茶氣足?你的身體有話說!
※秋季脾胃虛弱 10種 食物讓你的脾胃強壯起來
※女性內褲多久需要更換新的
※超級流感來襲,百齡堂鹽藻蝦青素受追捧!
※怎麼吃肉不長胖?中醫五大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