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為什麼要寫《國史大綱》?

好多小夥伴最近聊起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都說這部書有很強的局限性,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大致就是說錢先生過於保守,在20世紀中期了,還在為封建專制和傳統的那些東西作辯護。小編以前也讀過《國史大綱》,從內容上看,確實有點這樣的傾向。但是,小編深究起來,覺得錢先生的格局,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

《國史大綱》

讀過《國史大綱》,一定對錢先生的前言印象深刻,有心的小夥伴會認為,錢先生這是在為國學搖旗吶喊。小編也摘選了前言的第一段,放在這裡。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

錢穆

這四點,表面看是錢先生在勸國學衰微的人重拾歷史研究,發現過去的好,相信未來有希望。所謂知人論世,如果這個前言加上一個戰亂紛飛的時間,成書的1939年,若在往前引,那這本書的雛形,應該在1931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那一年,錢穆接到北京大學寄來的聘書,隨即到北大歷史系任教,講授中國上古史和秦漢史。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下令將中國通史作為大學必修課。為什麼要作為必修課?因為當時的局勢,國將不國。日本佔領東北後在東北推行日式教育,學日文,摒棄中國歷史,修習日本文化和日本歷史,讓淪陷地的人民接受日文教育。這無疑是最高程度的文化侵略。 消滅一個國家,最關鍵的是消滅一個國家的文化。當文化沒有人追隨,這文化自然消亡了。

七七事變發生地——盧溝橋

再往後看,到1937年之後,北平淪陷。諸多大學南遷,就有了西南聯大的誕生。西南聯大經歷過幾次搬遷,1938年,一半疆土陷入敵手。在這種情況下,錢先生怎麼能不憂國。作為一個文人,筆就是最大的武器。錢先生知道,作為一個史學家,自己肩上不僅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作用,更有責任把中國的文化留下火種。時局衰微,誰也不知道明天,明年將會是什麼情況。所以,錢先生是帶著一顆,寫給亡國人的心,寫了這部著作。而他也希望,這部著作能讓人們在日本侵略者的侵略中,記得自己還是個中國人。萬一哪一天被佔領,還記得自己是華夏文明的繼承者,能夠奮起反抗,而不是被同化,被洗腦。

對於歷史帶著溫情,是因為未來看到的是希望渺茫,當時的未來,不是按照中國史書在走,因而才有了《國史大綱》。

推薦閱讀:

錢穆《中國社會演變》讀書筆記

TAG:錢穆 | 國史大綱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