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財務本身要幹什麼,而是在一定的環境下該幹什麼
財務是記賬的,還是決策支持的?財務是監控的,還是服務的?財務是核算型的還是分析型的?要做管理會計還是做財務會計?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會計師們。
實際情況是,在實踐中我們不能去定義財務是什麼,而是要研究,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該幹什麼。
定義,是可以爭論不休的事情,但是,企業經營,事關生死存亡。
如果一個單位,連出入庫都搞不清楚,卻要搞移動加權平均法;連一台電腦都沒有,就要推行SAP,就是不合時宜。
如果一個單位統計也好,信息化也好,財務業務也一體化了,還抱殘守缺的說財務是記賬的,就很悲催了。
該幹什麼,是很重大的課題。能時刻對公司的大局,財務管理狀況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合理、合適的解決方案,非常不容易。有時候,會做很多超出「業務範圍」的事情。
實際上超出「業務範圍」,在理論上也是合理的事情。財務行業提出內部控制、全面預算,本身就是做「業務範圍」之外的探討和實踐了。
在財務結果導向思維面前,為了得到更好的財務成果,不得不更多的去思考財務績效的動因。管理會計的經典工具,平衡計分卡和作業成本法,本質就是基於「動因」,建立管理體系!
業務動因,財務成果,在因果之間,尋求平衡。
所以,超出業務範圍,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超出,不想超出。因為沒有膽量,也沒有想法,因此沒有改善財務成果的動因,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財務管理狀態。
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因地制宜。
人,要像水一樣,不事先按某個理論給自己設定一個框架,而是要因地制流,地形如何,自己的形狀就如何。
要多問自己,該幹什麼,而不是,我是一個名什麼什麼,我本身就是要做什麼的!
推薦閱讀:
※財務人員如何轉型與職業規劃
※有什麼事讓你們感覺很心寒?
※乾貨|月月光的你要如何培養良好的財務意識?
※財務狗的短期未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篇
※解剖小米估值過程:真實的瓶頸與虛幻的王冠
TAG:財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