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半生取決於父母,我們比孩子更需要成長!
生而優越者要感恩,一無所有者要努力。
01、孩子的前半生取決於父母
《人生七年》是英國一部經典紀錄片。
BBC劇組從1964年開始拍攝14位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已經記錄了他們50多年的人生。其中,1964到2012年段,被編輯成《56UP》。
7歲時,有的孩子已經樹立人生目標並且開始為之努力:要去某所中學,考牛津或者劍橋,畢業成為醫生、教授、神父或律師,最後過一種幸福的生活;有的孩子天真爛漫,沒有真正考慮過未來,對大學和職業缺乏概念,人生也沒有規劃和方向。
目標的孩子成長的順風順水,好學校、好職業想要的都能得到,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順理成章。但是,背後是多數人都忽視的無數付出:堅持、辛勞和自律;缺乏目標的孩子,雖然也不乏聰明和努力,但缺乏聚焦,往往到處發力,難以形成優勢。
幾十年後,人生的差異體現了:目標明確的孩子基本夢想成真,當年迷茫的孩子多數生活窘迫。
7歲的孩子還是頑童,他們的目標、觀念、努力和習慣無論如何都不得不承認來於父母的引導和培養。而且,我們也必須承認:穩定的社會,孩子前半生多半由父母決定。父母起決定作用的不是財富和物質的支撐,而是觀念的引導、習慣的培養以及實現目標的努力。
孩子的後半生自己支配,但這後半生很大程度賴於前半生的高度和積累。
孩子是父母的遺傳,這遺傳不僅僅是DNA的生物性複製,父母的觀念、習慣、經驗、財富也同樣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生物性和社會性的遺傳都不可忽視。
02、父母的典型分類
既然意識到孩子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我們就來分析什麼樣的父母能塑造更有能力成長的孩子。
家長各不相同,家長之間的差異甚至大過孩子跟孩子的不同。但是,依據父母養育孩子的觀點、態度和行為,一定可以把父母分為感性和理性兩類。
感性,就是由著性子或者本能對待孩子。
許多父母沒有真正考慮過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先天因素,對社會和教育環境也缺乏認識。對待孩子,有的父母過份苛責,對孩子要求過高:學習不放鬆、特長也不落後,導致孩子喪失自由、負擔過重;有的父母是溺愛型的,給孩子太多關愛、物質和自由,還怕不夠;還有放任型家長,對孩子缺乏關注和責任,長期失位。
總之,感性父母對如何教養孩子缺乏理性的認識和完整的概念,出於本能、由著性子養孩子。我們的父母基本這樣把我們養大的,在我們成長的很多關鍵面、關鍵點都缺乏應有的、理性的指導和幫助。
我承認,很多父母缺乏相應能力,但根本原因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意識的缺乏。
時代變了,如果我們還像我們父母教育我們一樣去對待我們的孩子,孩子的成長一定會有許多曲折。事實,許多人已經有能力反思自己的成長之路,也有能力認識新的環境,從而實現了對下一代教育的跨越式轉變。這樣的家長就是理性家長。
理性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有相當的了解和認識,熟悉自己孩子的優點與不足,有選擇、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和發展孩子的優點,樹立相應的人生目標,並且能夠幫助孩子去發展實現這些目標的特質。
理性家長裡面有平等夥伴型的、有導師型的、還有激勵型的,無論如何表現,一定對孩子的教養有清晰的概念和方法,一心一意去發展孩子的核心能力而非某些技能。
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耐心也需要極大的剋制,需要不驕不躁的去戒除許多誘惑、壓力和考驗,堅持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良好習慣,發展出理性的觀念和意識。有自我意識和責任感的孩子才能順利成長。
03、為人父母,比孩子需要成長
我認為人的成長是分階段的:
人人都會經歷的階段是「自然階段」,也就是依據自己先天的本能和情緒來對待世界、處理人生的方方面面。
再高一點就是「社會階段」,這個階段是基於自己對社會、對規則、對規律的認識和思考來處理這世界的事事物物。
感性父母大概就是自然階段,而理性父母大概就是社會階段。
再往上還有更高的等級,比如孔子、老子、牛頓、愛因斯坦等等,已經能夠用高度抽象來歸納這個世界,具有極高的認知水平,這是神性階段,我們可知不可求。
孩子自己也可以摸索成長,不斷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觀念。但是,如果什麼都要孩子自己來,那我們父母的路豈不白走?
我們承認觀念、經驗、方法、習慣也是遺傳的一部分,就應該理性的對待孩子的成長,有意識的通過啟發和共同體驗把自己的人生所得浸潤給孩子,讓孩子以我們的人生為土壤,進行二次成長。這樣一代一代人的路才不會白走,未來才能更加順暢。
我們可以拒絕成長,把問題留在身上。但「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我們所有的缺陷一定會以一定形式遺傳給下一代。」
與其逃脫,不如掙扎。世界上沒有白白的付出,努力,本身就是榜樣。
04、結束語
我們再次強調:在穩定的社會,孩子前半生多半由父母決定。父母起決定作用的不是財富和物質的支撐,而是觀念的引導、習慣的培養以及實現目標的努力。孩子的後半生自己支配,但這後半生很大程度賴於前半生的高度和積累。
做父母不容易,無論處於那種階段,我們一定有成長的意識和改變的決心,用一句話說就是「父母陪孩子長大,孩子陪父母成熟」。要求孩子進步,我們父母要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還不夠好,但我們不能不努力。
附:
原文發表於微信公共號「學媽小百科」,歡迎微信關注。
學媽小百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放飛夢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父母總喜歡貶低子女,用惡毒的話傷害子女?這樣的行為對子女的成長以及性格有什麼影響?
※大家在坐飛機時有沒有遇到特別熊的孩子?
※家長可以把責任推卸給孩子嗎?
※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家庭教育錯在哪?
※少兒時期父母有「為你好」的想法是否為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