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現金傳銷大案,中國式「傳銷」為何屢禁不止??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一種銷售模式,起源於中國,後被美國商人加以利用,再引入國內時備受爭議,甚至一度訴諸法律,直到今天老百姓對它還是噤若寒蟬。那這個模式一定非傳銷莫屬。傳銷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人對它退避三舍,而有的人又對它瘋狂追隨,不惜觸犯法律。在中國二十餘年,屢禁不止,並且貌似越來越壯大,越來越多樣化。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為什麼?讓我們走進今天的外匯MMP,來看看關於「傳銷」的那些事。

2億現金,66層樓高,成捆的人民幣,15個大大的紙箱,驗鈔機用壞三個,三輛運鈔車才運走。這兩天,打開新聞,撲面而來的都是這些刺激著人神經的有關錢多多的描述。跟這些普通老百姓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的現金直接掛鉤的,又是一個沉寂了些許時間就會爆發一次的「傳銷」。隨著每一次「傳銷」給大眾帶來的神經刺激,現在慢慢變成了爆發那一刻的驚呼,以及茶餘飯後的談資,最後銷聲匿跡,淡出視野。好像大眾已經變得適應了「傳銷」的存在,默許著它時不時伴隨一下我們的生活,添加一些「色彩」。那我們印象中的「傳銷」又是如何?

傳銷,顧名思義,通過傳播進行銷售。用高大上的語言來說就是「傳播精英理念,銷售優質產品」。人們公認傳銷這種模式進入中國的時間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而代表性的企業直到今天說出來,人們也都記憶猶新。諸如:雅芳、安利、玫琳凱等等。這些企業伴著模式殺入中國市場,他們沒有專櫃,沒有批發商,沒有代理商,只有一個個銷售去廠家直接拿貨進行入門入戶的推銷。這樣的推銷自然先拿親朋好友下手,但是效果很好,因為抹去了中間環節的加價,使得廠家的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其次產品質量還不錯,用過的人都說好。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外傳銷企業進入中國初期的幾年,大概一共賺走幾十億美元,在當時的中國經濟體量下,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中國人也開始模仿這種瘋狂的模式去推銷自己的產品,一度出現全民傳銷的「盛況」。但是產品質量跟不上,隨意更改產品價格賺差價等等中國人自己加進去的惡習,導致傳銷企業在國民中的信任度急劇下降,而在這一轉變中,原本中性的傳銷這種模式,也受牽連,被人們冠以只要是用傳銷模式的都不是好的。直至極限爆發,國家出來進行干預。全國上下一大批傳銷公司被整改處理,抓的抓、判的判,甚至那些國外品牌也不能倖免。最終只留下10家企業頒發牌照,並且名稱由傳銷改為直銷,每年繳納高額稅收。直到這時,人們完全改變了對傳銷的認識。並且由於有直銷與之對比,更是出現了直銷合法,是好的,而傳銷非法,是錯誤的觀念。孰不知,兩兄弟原本就是一家。

在經歷了初期的瘋狂,中期的混亂以及後期的打壓整改。傳銷這種模式在中國老百姓的身邊慢慢消失了。與其說消失,不如說轉入了地下。能拿到牌照的,「改名換姓」走上合法路線。而不能夠拿到牌照的,繼續按照這種模式去做,只不過小心翼翼,不敢聲張。所以從那個時代過來的都會記得,當時包括很多賣「安利」「玫琳凱」的商家,都不敢把貨品擺在明面上,你去買,只有問了,才會拿出來,看完了繼續收回去。因為作為他們也不明白,到底是直銷合法還是傳銷有問題,索性都小心一點罷了。慢慢的買的人少了,而媒體也不再關注這方面的內容。一切好像都銷聲匿跡了似得。

直到進入21世紀,近幾年中,老百姓發現原本都銷聲匿跡的傳銷怎麼又死灰復燃了。而搜索網頁傳銷關鍵詞,躍入眼帘的已不再是這些銷售企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XX組織、XX工程 、XX運作等等。點開這些帖子會發現全是打著利國利民、國家工程、國家投資旗號的宣傳資料。什麼時候傳銷不再是企業銷售產品的方式,反而變成了國家用於建設地方,投資引資的一種工具模式?難道說這之間完完全全的沒有關係了?接著再瀏覽下去,突然發現很多傳銷的帖子都伴隨著一件件人間悲劇,關黑屋,沒收手機,甚至綁架殺害這些惡性事件也屢見不鮮。這一切就像一個升級版的傳銷——用投資的說法吸引朋友或者陌生人前去,到達後即限制人身自由,開始進行洗腦,並不斷催促其交錢入伙,如果洗腦不成功,則採取強硬的手段以人身傷害為條件進行要挾,直至悲劇的發生······這一切連貫起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驚悚片劇情啊。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這種十惡不赦的嚴重危害社會安全的行為必須要斬草除根。但是我們發現,傳銷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總是能夠隔一段時期在媒體的重要位置發現它的身影再次出現。而跟它性質相同的邪教組織「XX功」,在經歷了全國上下的嚴查打擊後,再沒有出現過。這兩者之間最終結果的不一致性,在排除了中國政府處理能力低下這一因素後,貌似剩下的就只有疑問了。

看來要想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傳銷」的經歷者,從他的嘴中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阿子就是這樣一個人。據他說,他在廣西待過兩年多,真真切切的經歷了傳銷。傳銷看上去很神秘,其實就是一個很多人在玩的遊戲。只不過這個遊戲永遠沒有盡頭,最終都會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他還強調說,所有的「玩家」都是自願的,沒有人逼你,甚至到後面都沒有人管你。所謂的小黑屋是不存在的,沒收銀行卡身份證更是無稽之談。在那裡,每一個人除了每天定時的「學習」以外,剩下的時間全部自由支配,想去哪去哪!但是真的最後能夠賺到錢,全身而退嗎?一開始以為可以,隨著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原來每天相見的朋友因為堅持不住,慢慢的都不見了。而當你有一天真的上了「平台」了,也會發現「老總」上面有「老總」,而上面的「老總」一天不離開,下面的「老總」是永遠不可能賺到錢的。這裡面的「平台」是一種晉陞的說法,而「老總」則是所有參與傳銷人員的最終目的。當然在那裡,傳銷也不叫傳銷,取而代之叫「資本運作」,也被稱為「行業」。

「資本運作」到底在運作什麼資本?投資者投入的這些資金最終去到了哪裡?這些問題在了解了「行業」的本質後,其實已經被扒的一清二楚。所謂的高級的模式就是投資者通過不斷的發展下線,從而帶來了後續資金的持續輸入。同時,新進來的投資者也被按照這種模式複製,去發展他的下線,不斷的循環,周而復始。而資金哪裡投入了國家的建設當中,其實就是進入了一個「資金池」中,並且按照模式提前設計好的方式,進行這些資金的分配。越上級的分的越多,下級的分的較少,或者分不到。為了防止加入的人有其他想法,組織設立了嚴明的管理制度,以「學習」的方式去填補每個人空閑的時間,整個組織運轉以來,就像一個隔離了的小社會。這一切看似都跟高明相去甚遠,任何一個人都能夠看出來其中的破綻。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斷的陷入其中:

1.人云亦云,當局者迷

新來的人被稱作「新人」,「新人」會在「老人」的帶領下,開始為期七天的「行業」了解過程,這其中新人接觸到的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環境,甚至是任何一個個人,都會在他的潛意識裡面營造出,這裡就是為「行業」打造的,國家就是在用投資的錢搞建設,同時也給「行業」打造了一個營運的空間。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只要投一筆資,招三個商,那麼就安心等待——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是不是有一點《盜夢空間》的趕腳?

2.人群遷移,熱錢流入

當「新人」認可了「行業」,並且投入資金後,就得開始正式的運作過程了。那麼這個投資者按照「行業」模式,必須待在這個地方進行學習,招商(拉下線),這個稱之為「異地操作」。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一個地方,從事這個「行業」,那麼人流帶動資金流,勢必會有大量的資金進入當地。說句實話,在所有的過程中,熱錢的進入對於當地經濟的帶動是非常有幫助的。對於當地政府來說,是有私心在其中。一個「行業」動輒就是幾萬人的規模。對於一些二三線城市,還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一般這些人待在那裡時間都會超過一年,這一年中租房、消費、吃喝拉撒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變成數據就叫做GDP。很多人有可能做不成,但是老家也回不去,就會一直待在那個地方,找工作,成為常住人口······,這時候就能明白為什麼真實的情況不是「關黑屋」「限制自由」。相反的來去自由,生活安逸已經慢慢成為「行業」的主流。

3.宏觀調控,區別「傳銷」

了解了「行業」的人,最大的不解就是「行業」並不像社會報道的那樣黑暗。稍微一想就能明白,不進行強行的人身控制,既能使人產生安全感,增強認同感。同時還能跟各種報道形成反差,達到清者自清的那種超然的狀態。社會的黑暗報道,在「行業」中稱之為「調控」,為什麼要有「調控」?因為能賺錢,不能讓太多的人一股腦來賺錢,要通過調控,有序的進行,有序的來。多麼的巧妙?其實仔細想一想,媒體真的不知道實情嗎?還是在報道的過程中,特意寫成了這麼的黑暗,反而促成了這樣反差的出現。媒體是誰在控制?人流帶動資金流,到底誰在受益?

其實說到這裡,就不難明白。為什麼不能斬草除根?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清理一下,控制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把大的剷除······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消費和資金流都在貢獻著應有的力量。而最終的資金還是通過各種打擊和行動,回到了國家的手中。

當寫下這些的時候,可能會使得人們覺得這個世界很殘酷,一切都是套路。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現在的「傳銷」真的不是傳銷,而只是利用了傳銷的模式演變出來的一種金融遊戲騙局。這樣的騙局,並不對你進行任何的身體傷害,只是利用人性的弱點——貪婪,釣你上鉤,並不斷的通過「學習」告訴你堅持下去,必定成功。即使你成功運作,來到頂點,準備坐收盈利時,你不會發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推薦閱讀:

網貸之家8月份P2P網貸百強平台評級,新增合規性指標
關於加快建設我國互聯網借貸平台反洗錢監管體系的思考
【金米米理財】如何擁有越來越多的財富?理財規劃是重中之重
未來最賺錢的行業有哪些
獨立理財師能否成為行業趨勢

TAG:生活經歷 | 個人理財 | 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