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畫同修或許是事倍功半的良藥更能讓你早日進入藝術的軌道

書畫同修或許是事倍功半的良藥更能讓你早日進入藝術的軌道

人類追求效率,某種程度也導致了人心功利化蔓延的態勢,這本無可非議。常常聽人說,人不能過於追求速度,欲速則不達。尤其國畫藝術,這是一門「老來」的藝術,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人刀俱老。通常情況下這樣說,沒有大問題,藝術總是有越畫越好趨勢。如果鑽一下牛角尖,你會發現這種說法基本立不住腳。我有一個朋友學習了十幾年的書畫,一直以來都難得法門,無法領悟藝術之堂奧。後來換了老師,不消半年藝事突飛猛進。

點與線的組合

我以為學藝必然有「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區分。方法不得當,即便你學到老,也會一事無成,難有建樹。那麼,學習畫國畫,究竟該怎樣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長點和圓點的變化

其實古人在這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鑒的例子。比如學書法,先學點劃。以前的有永字八法,現在我們把字的筆劃分解成二十八劃,每天練習一個筆畫,每天練習20個,一個月下來必定有所改觀。有人說我練過,基本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你沒有搞清楚這個點畫的「畫法」,好好看看點怎麼用筆使轉提按,對初學者來說,每天搞清楚一個點畫,比你每天練再多的字都有效。一個月練點畫,有成效接著練結構。有人會說小孩子很反感這種練習法,太枯燥了!

完成

這說的有道理,那是我們就點而點,就用筆而用筆,沒有結合孩子天性和對事物的趣味性加以引導。如果我們把寫點畫變成畫點畫,那麼趣味性就來了。這就引出一個新問題,究竟是畫畫還是寫字?

通常我是把書法練習和國畫是放在一起考慮的。讓孩子把點變成一個個形象,這樣就不會枯燥,反過來,當他畫好後,告訴他書法里的某些筆畫就是你畫過的動作,這樣他就能很快理解

潘天壽先生一貫認為「畫事不需三絕,而需四全。」詩書畫印,四者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如此能事者,現代畫家中實屬難得。潘先生從來都不會把這四樣東西分割對待,因此在他而立之年就已揚名藝壇,這與他的學習方法是分不開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22111096414932992

點在實踐中的運用

推薦閱讀:

2018年狗年大吉,春聯文化之春聯故事大全
教程:水彩相思鳥,畫水彩享多彩生活!
評價孩子的畫,試試這6個新角度吧!(附幼兒美術發展年齡表)
人人都該了解的美術史
王受之:中國設計教育毀於產業化

TAG:藝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