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情結」與上課就哭

今天,首先跟大家分享的是「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簡單地說,「約拿情結」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種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後畏縮的心理,是一種情緒狀態,並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約拿情結可能表現為缺少上進心,或稱「偽愚」。它的存在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從自我實現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阻礙自我實現的心理障礙因素。

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約拿,雖然我不是教徒,不過我個人喜歡那這個舉例子。

「約拿情結」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究其產生的根源,心理學家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一是一個人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在面對各種事物時,心中產生過「我不行」、「我辦不到」的想法,為其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埋下了「隱患」和「伏筆」 。

二是周邊環境的影響。因為周邊環境不能提供一種安全感和成長機會供自己成長,加之先前留下的「隱患」,會使人產生一種「患得患失」的感覺,從而會失去有利的時機和機會。

三是民族文化以及從眾心理的影響,諸如「出檐的檐子爛得快」,「槍打出頭鳥」的慣性思維,往往會使人包裝成「謙虛」的外衣,甚至刻意去迎合大眾心理,使自己的稜角被磨平,從而導致自甘平庸。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認識和克服自身的「約拿情結」,用慧眼認清機會,緊緊抓住機會,勇於承擔責任和壓力,為自己成長和成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

這在我看來,也是人性里的特點,也可以說是童年埋下的隱患,所以今天拿出來結合鋼琴,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和看法。

先說說這類情緒,這種情緒我看來,在童年解決是必要的,等孩子長大了,再解決很難,因為那時已經喪失了面對的勇氣。

直接說鋼琴。

彈鋼琴很容易會有這種情緒,我把「習得性無助」、「約拿情結」都歸納為自卑。

有很多家長也會問,上課就哭怎麼辦?

今天總結這兩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哭,在我眼裡分為兩種。

一種是怕,怕做不到,怕做不好。

一種是氣,氣做不到,氣做不好。

還有一種,是例外,那就是任性,這裡不解釋這個問題。

我個人很喜歡孩子生氣,至少可以看見,孩子是不服氣的,不服輸的。

當然,如果努力了,流淚了,基本都可以歸於後者。

同時,第一種是可怕的,或者說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了。

如何避免第一種,過程是艱難的,解決方式可能有很多種,我在這裡先小說三種。

一、鼓勵。鼓勵孩子去做,第一次做,只要有動作,就要告訴孩子,你的努力我看到了,我為你感到驕傲。(注意,不要誇做的多麼多麼好,而是誇做了。誇孩子與罵孩子,如果說不到點上,不足以解決問題與培養優秀人格。)

二、陪伴。難,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會陪你渡過難關,你不是孤獨的。(這也是間接打氣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在突破的過程中,慢慢找到自信。)

三、關心。讓孩子獨立面對。以上兩點都不奏效,可以嘗試這個。(換著方式讓孩子明白,我能陪你一時,我能幫你一時,但僅限於一時。你的人生註定由你自己去打造,我給你的,是我能給的最好的,你是否接受,這個我也無能為力。)

總結,就是轉換重點。

中國人的睿智,是永不撤退。

國外人戰爭失敗了,撤退,中國人,叫換個方向繼續前進。

看起來像個笑話,但是,由心出發是很堅定的意志動力。

教育的睿智,在於轉換。

硬碰硬不是好辦法,是有效辦法。

如果這個有效變得無效,就需要轉換。

轉換的根源,在於分散。分散注意力,分散關注點,讓難不再是難,而變成過程。

現實生活中,學名叫願景,俗稱畫大餅。。

孩子也是一樣的,從嬰兒開始,吃不到奶就哭,變成看到有趣的東西就笑。

成人也一樣,從打工覺得難過,到創業更艱辛卻樂在其中。

道理,並不是什麼大道理,不過好用,可以解決問題,就可以。

總結。

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分散情緒是重點。

我習慣讓孩子先苦後甜的原因,是看到更遠的山,而不畏懼眼前的得失。

同時,我不是什麼教育家,只是教育工作者。

我給出的,不一定適用所有人,但是我會把根源拿出來,剩下的,就是見仁見智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各位家長,可以理性分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行為的所以然。

正確面對,引導。

歸根結底一句話,如果你知道你要怎麼培養他學,你就知道該怎麼用。

如果不知道,也給您兩個方式;

一、多看書、多思考,多實踐,多探討。

二、去留言,看看我能不能幫你。

所以你懂得,有問題留言區,咱們都是為了能讓孩子更好。


推薦閱讀:

梅花玉:用生命完成的自然記錄
瀨戶內海上的建築物語—安藤忠雄
3.8我喜愛的女藝術家歐姬芙:花心、Concrete Jungle & Waste Land
世界上最貴的10幅名畫,你認識哪幅?
時間之間

TAG:鋼琴 | 鋼琴學習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