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腦年齡測試?「輕鬆又簡單」的通常都是娛樂
1
「左右腦年齡測試」這幾天在朋友圈刷屏了,然後,有教授出來說話:大腦不存在左右分工問題,娛樂娛樂就好。
這教授的前半句話我是存疑的,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獲得者斯佩里博士,正是因為提出並通過實驗證實了左右腦分工而得獎的(雖然學術界有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出現,但是作為非專業人士我無法判斷哪個是對的)。但是後半句話我同意,「娛樂娛樂」就好,我壓根不相信通過這麼一個簡單的測試就能計算出左右腦的年齡,同樣,我也壓根不相信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各種測試,不到閑得無聊,基本不涉及。
我認為,大多數在朋友圈發布結果的人,其實也不相信。之所以會發布結果,一是好玩,二是很有可能測試結果符合了當時自己的某種表達需求(比如說「您的焦慮指數達到300%」,「您的心理年齡是79歲」)。
說到底,還是娛樂。
2
並不是瞧不起測評,恰恰相反,我認為對人的某一方面(性格、能力、智商等等)進行準確測評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必然要耗時耗力。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簡單而又免費完成這樣的事(比如手機上點一點一兩分鐘就可完成),基本上可以判斷為娛樂或是騙子。
從事銷售培訓,經常會有客戶讓我先幫他們測測自己的銷售隊伍,看看有什麼能力上的不足,然後再開展培訓。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時候我只能苦笑。原因有三:
第一,不用測。一張單子、一次拜訪會出現哪些問題,會在哪些關鍵點上犯錯誤,是有規律或者說定論的,跑不出那個範圍。拿幾個實際在打的案例來做個訪談,參加一兩次銷售例會聽聽是怎麼review的,基本就清楚了,不需要專門做測評。那些認為自己很特殊,一定要做專項測試的,其實是對銷售的基本規律不了解。當然,如果真做了專門的測試,精確度一定會更高一些,但是,這就涉及到下面這個原因。
第二,成本太高。如果真的要測一下一個人的銷售能力,需要有真實的情景案例去做測試,不是三五分鐘能解決的。測試的題目也不能是送分題,得測得出被試的真實行為表現才可以。舉個例子,你想測試一下某位銷售在第一次見陌生客戶時是否能自如地找到話題去套近乎,不能這麼測「你很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A、是,B、否」,而是得模擬一個會面的場景,讓他組織語言,才能測得出來他具備不具備這個能力,很多場景甚至要為這家公司定製才可以。如果針對整個銷售隊伍去做這樣的測試,成本非常高。可是,提出要做能力測試的人,往往以為這就是個在手機上點點即可完成的活,對於要付出的成本完全沒概念。
第三,目標不對。很多人提出要測能力是想先建能力模型,再去針對不足的能力進行培訓。其實,與基於能力模型做培訓體系相比,基於工作任務更為高效。也就是說,根據要完成的任務要求銷售人員必須做到什麼行為表現,所有的訓練和評估基於這些行為表現來做。這樣更容易實施也更容易見效,不一定要強行為這些行為標上某項能力的帽子。
所以你看,如果不想花力氣,只是想要得到一個分數的「能力測評」,和手機上的娛樂也差不多。
3
我們曾經雄心萬丈地想要做銷售能力測評的題庫。於是有一天請了一位在管理能力測評領域裡最優秀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而且很有可能不用加「之一」)的專家來諮詢,結果被人兜頭潑了一瓢冷水,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按我們原先設想的方式去做,這活在我的有生之年恐怕是完成不了了。
雖然我們還是找到了一些前進的方向,也為我們的一些客戶實施了能力測評的項目,但是每次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且都在項目開始前對能做到的程度和解決的問題做出嚴格的限定,生怕做出一個不靠譜的東西坑了客戶。
不只是能力測評,其他的項目我也是同樣的態度。真要幫助客戶在隊伍建設和銷售業績上取得一些進展,必然每次都腳踏實地殫精竭慮,都會放棄一些看上去很美但不切實際的目標。在無法和客戶達成一致的時候,我們會放棄一些項目。
因為,任何希望毫不費力就能完成(或是希望的付出遠遠小於實際需要)的項目,都是娛樂。
文/徐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