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北美系VS歐洲系:海外讀博哪家強?

【加拿大】

每年歡迎千名博士生畢業後做永居

在眾多博士申請的國家和地區中,加拿大的申請難度可謂全球最高,成功率不到30%,申請人數也相對較少。加拿大博士錄取,要求碩士期間發表2篇以上國際論文或國家級論文。在申請信中,還需寫明本科碩士期間在實驗室協助教授工作的課題,以及自己的工作範疇;有校園獲獎經歷和校級獎學金的,也需寫明白。申請難度令人咋舌。

比起院校數量多、學生人數多且經費充足的美國,加拿大院校數量較少,經費有限,也不太願意將教育產業化,而且,從學術含金量來看,加拿大從碩士起已經比其他國家和地區同等級別的學位含金量高。因此,在加拿大拿到獎學金讀博士的學生必須鳳毛麟角,非常優秀。「連貫性的優異成績和論文發表是關鍵」,曾經一名沒有GRE成績、雅思只有6分的學生,卻因為本科到研究生的GPA一直保持在85分以上,每年都獲得校級全額獎學金,而且發表了3篇論文,順利拿到了加拿大博士全獎。

從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了解到,赴加讀博的國際學生實際上還可以爭取如Vanier 獎學金、Bangting 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國家留學基金委也與很多加拿大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為赴加讀研究生和博士的學生提供資金幫助。

比起入學,博士畢業在加拿大似乎難度適中。通常offer上會寫明畢業所需修滿的學分,導師會將學分在完成課題所需的年限內劃分好,做完一部分就可拿到該部分的學分,修滿即可畢業。一半以上的學校會要求提交博士畢業論文,對讀博期間發表文章或作出研究成果並未作要求。

很多選擇加拿大留學的學生,都是沖著加國寬鬆的移民政策去的。據了解,加拿大博士留學生除了容易滿足經驗類移民條件外,畢業時也可直接申請省提名類別。只要從加拿大碩士畢業,雅思達到每個省要求的分數,即可申請省提名。加拿大的博士生現在基本都通過省提名獲得楓葉卡。博士生屬於高學歷高稅收人群,獲批楓葉卡的幾率很高。加拿大聯邦政府去年也新出台了吸引科研精英的政策,每年歡迎1000名在加獲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成為永久居民。

據了解,絕大部分選擇加拿大讀博的學生為工科生,畢業後就業率為100%,但藝術類、電影創作類專業就業則有些困難。通常中國留加博士能夠留校當老師(需先考教師資格證),或者接著申請博士後,或到科研機構工作。當然也有部分回國,但通常是拿到身份才回國。

優勢:加拿大博士就業率最高。而且相比美國頂尖人才的激烈競爭,加拿大更需要能給本國社會體系帶來幫助的人,因此博士壓力不大,生活相對安逸。

不足:博士申請要求過於苛刻,中國學生通常很難持續保證高的學術成績。只適合對自己的學術背景足夠有信心的學生。

【歐洲代表】德國

最好在國內學些德語再去德國讀博

在與北美大陸遙遙相對的歐洲大陸上,以德國為代表的高學歷教育也因其「零學費」、高就業、學制靈活等特點大受留學生歡迎。

DAAD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駐京辦事處獎學金項目主任表示,申請德國博士項目沒有入學考試,也沒有統一標準,學生需自行尋找適合本專業的導師。「通常德國教授會對學生的專業背景非常看重,比如碩士階段發表過哪些論文,本碩畢業論文做的什麼項目,成績如何等。特別重要的是學生申請在德國研究的領域與教授本身研究的領域是否匹配。很多中國學生不懂得去研究教授背景,而是準備一封申請信發給很多教授,是沒有針對性的。

由於德國不是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國留學生往往沒有德語基礎,比較擔心語言有障礙。德國目前比較熱門的自然科學專業和部分工程專業是用英語做研究,「德國教授一般比較務實,只要能在工作範圍內用英語溝通,都是可以的。人文類專業會對德語水平有較高要求。」

德國博士目前有2種培養方式:主流方式為個人導師培養。導師以個人名義招生、指導做研究和畢業,一般學生都可以在教授那裡拿到助研的職位,幫忙做實驗項目,每月拿工資,既可積累工作經驗,又有經濟保證。

還有一種是德國國際化進程的產物——國際生課程,這種新型培養博士由研究生院招生,學制只需3年,導師不止一位,博一時有專業課和附加課程選修,「身份比起前一種,更像學生,會拿學院獎學金資助,學生只要專註於學院給的課題即可。」

在歐洲讀書最有優勢的便是低廉的費用,因為歐洲公立院校一律免學費。DAAD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為國內碩士在讀的學生提供碩士短期獎學金,可去德國交流3個月,直接與未來希望申請的博導面對面交流,雙向選擇,制定計劃,項目成功率為50%,目前只針對「211」、「985」以及中科院背景的學生。獎學金很重要,通常只有已經獲得中國國家基金委的獎學金,或已經申請到德國獎學金的學生,才會拿到博士錄取。

在德國,博士畢業並非難事。在中國,往往需要發表有一定層次的研究成果或論文才能畢業,而在德國,博士畢業無文章發表要求,但非常看重博士論文,如果論文做得很好,順利通過博士委員會的答辯就能畢業。畢業後進科研單位或企業都很容易。

優勢:德國的研究條件相當好,經費和學校數量也很可觀。同時有靈活的學制,可以選擇在大學或研究所讀博,含金量很高,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得到世界公認。

不足:小語種語言是個問題。德國教授通常很忙,往往期待學生能自主做項目,有問題再主動聯繫導師。這容易導致性格內向、害怕開口的中國學生不太適應。學生最好在國內學些德語再赴德讀博,在德讀博需承擔很多實驗任務,如果德語比較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英聯邦系】英國

學制短,不到30歲讀完博士很正常

英國的高等教育向來以學制短、含金量高、歷史悠久著稱,深受中國學子歡迎。

據了解,許多英國大學都規定,博士在學校註冊並學習九個學期(即三年)後,就可以申請博士答辯。讀博期間,除了自己的導師以外,學校還會配備一個博士委員會,包括導師、指導教師、第二導師、委員會成員、主席等五人。學生通常直接聯繫導師或第二導師,導師主抓大方向和課題要求,第二導師或指導教師則管理和指導學生每天的具體工作。

對於英國的學制,「三年讀博士」並非一個絕對的概念,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和能力,讀博的時間彈性相對較大,主要取決於與導師配合的進度。「大多數人在三至四年間完成。一般而言,理科學生花兩年半到三年在實驗上,然後進行論文寫作;工科學生在學期間隙的實習,對畢業論文會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實習成績優秀,甚至可以提前畢業;而對於文科學生,時間通常比理工科長一點,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學術研究上。」

儘管學制較短,但英國的學術水平一直穩居世界排名前列,英國單位學者的科研效率(即單個學者的研究質量產出)高居世界第一,會有能力不足的學生在讀博過程中自行退出,或者被學校勸退。可見,要完成英國博士學位絕非一件輕鬆事。

在獎學金方面,英國向來比北美系「吝嗇」,申請到全獎和半獎的可能性很小,文科專業也很難拿到資助。不過,讀博期間學生可以在學校兼職助教來補貼生活,主要任務是實驗課的答疑或作業、試卷批改。

據何楚剛觀察,英國博士畢業後的去向,可總結為「理工博士做研究,文科博士當老師」。但靠高學歷移民英國的可能性卻比較小,「英國政府一般會優先考慮歐盟學生,並且使用短缺職位名單來激勵英國當地的高技術勞工填補空缺,降低英國對外來移民的依賴性。」

優勢:含金量高、學制短是英國讀博最大的優勢。英國博士畢業時不到30歲很正常,而且工作環境和科研環境比較寬鬆,壓力較小,有自我發揮空間。

不足:獎學金髮放少,經濟負擔重;移民難度高,政策嚴格。而且,比起美國和國內,英國教育太看重個人發揮,系統培訓不足,適合個人學習能力很強的學生。

【紐西蘭】

博士生幾乎百分百都能移民

同樣為留學大國的紐西蘭相比其他國家,在讀博政策上幾乎是最優惠的。目前在紐西蘭讀博的國際學生,與本地人享有同等學費,每年僅需約6000紐幣(相當於人民幣3萬元左右),在全世界範圍內幾乎都是最便宜的,而且學生在讀期間可自由工作,不受時間限制。此外,與澳大利亞一樣,學生的配偶可無條件獲取工作簽證,18歲以下的孩子可免費就讀紐西蘭的公立中小學。這樣利好的政策,使得近幾年來赴新讀博的中國學子數量大增。

紐西蘭的大學有兩種博士類型:一種是專業型博士(Named Doctoral),主要針對已就職的專業人士,需要具備一定管理工作經驗才能就讀;另一種則是大多數國際學生會選擇的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無需工作經驗,沒有授課時間,以做研究和寫論文為主。這兩種博士課程通常需要至少三年全日制的學習和學術研究。需要論文和口頭答辯,特殊情況下考官也會要求筆試。

紐西蘭博士不可以跨專業申請,須與本科、研究生的專業一致。與很多國家不同的是,國際學生申請紐西蘭理工科博士難度反而較大,因為紐西蘭對本碩理工科要求很高,工程專業如果不是從本科讀起,將來就不能認證當地工程師,而醫學的某些專業乾脆就不接受申請。相反,文科背景的國際學生,申請去讀教育類、文學類博士,更容易一些。

但無論什麼專業,博士錄取的關鍵在於導師本人的意向,所謂的申請「硬體」也有變通的空間。儘管雅思要求6.5,但曾經有學生憑6分的成績或已經過期的6.5分成績,也能申請到紐西蘭第一名校奧克蘭大學。能不能錄取,主導權在導師手裡。只要與導師接觸溝通得好,通常會豁免一些硬性條件,導師不會過分為難你。

坦白說,選擇到紐西蘭讀博士,絕大部分人是沖著「身份」去的。在當地,博士屬於稀缺的高學歷人才,因此很好找工作,通常在學校或學術機構里謀職。「移民評分時,博士屬於學歷最高分,有配偶也可以加分,如果順利找到工作,還能申請僱主擔保移民。總之紐西蘭的博士生幾乎100%都能移民。」


推薦閱讀:

加拿大移民與澳洲移民對比
馬來西亞留學怎麼樣,作為馬來西亞留學4年回國的我來告訴你值不值得
你知道嗎?藤校只收最合適的學生,而不是最優秀的申請者!
臘八到了,大師兄叫你一起喝粥啦
近些年,「移民不移居」漸成富人生活主態, 到底是什麼原因?

TAG:留學 | 出國 | 北美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