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吃的東西會致病,這是怎麼回事?
最近有人問我:
主任,聽說患甲狀腺疾病都是平時吃的加碘鹽太多了,真的么?我要不要換無碘鹽?
呃,看來又有無良自媒體出來造(zuo)謠(yao)了。這個種說法誇大事實,危言聳聽,不可輕信。下面我把來龍去脈講解清楚,大家就知道該怎麼選了。
碘與甲狀腺的故事
碘是甲狀腺最親密的朋友。 在結識甲狀腺之前,碘在環境中遊盪,從空氣到水,從土壤到植物再到動物,都有碘的身影。尤其在大海中,海水的碘含量最高。
環境中的這些碘,可以通過食物、飲用水和空氣,進入人體,遇到甲狀腺後,甲狀腺就會牢牢抓住這些碘,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
食鹽加碘本是件好事
時間回撥到上世紀70年代,彼時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屬於碘缺乏病區,人們深受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的困擾。1979
年起,國家立法在碘缺乏病區推行食鹽加碘,使該病得到有效地控制。看到效果後,1996年國家開始採用全民食鹽碘化(加碘鹽),一直持續到現在。加碘鹽確實對大脖子病控制效果顯著,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富含碘食物(海產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餐桌,部分地區出現了碘攝入過量的問題,引起了學者對碘過量導致甲狀腺疾病的擔憂。
加碘鹽還要不要吃?
碘過量確實對甲狀腺不好,容易誘發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炎等疾病。因為身體需要的甲狀腺激素是有限度的,過多的碘會使合成的甲狀腺激素超出人體所需,進而引發疾病。
但把碘過量的鍋都甩給加碘鹽,就有些不厚道了。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推薦的人群碘攝入量標準:
0~5 歲兒童為 90 μg/天;
6~12 歲兒童為 120 μg/天;
12 歲兒童及成人為 150 μg/天;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為 250 μg/天。
市面上的食鹽含碘量多為 20 mg/kg ,我們每天一般吃鹽約 6 g,這樣我們從鹽中就可以吃到 120 μg
的碘了,加上其他食物中含的碘,才剛好滿足身體每天對碘的需求。
而海產品中的碘含量驚人,和食鹽對比可直觀了解。
如果把食鹽中的碘算1倍;
那麼海帶、紫菜、海苔這一類的海產品是1000倍;
貝殼類、蟹類是100倍;
魚、蝦、魷魚、烏賊是10倍;
雞精是700倍。
這麼一對比,可以發現,其實加碘鹽在碘過量這事情裡面,作用並沒那麼大。與其擔憂加碘鹽,不如留意富含碘的食物,主要就是海產品,尤其是藻類。
從飲食上來看,如果自己生活在沿海地帶(碘資源分布豐富),然後又特別愛吃海鮮,一周5次以上,那麼是存在碘超標的危險的,可以去醫院檢查下自己的尿碘,看看是否超標。
如果一周控制海產品在3次左右,鹽的攝入控制的很好(6g),那麼基本不用擔心碘超標的問題。
最後,給大家提5點相關建議:
1.自身已患有甲狀腺相關疾病,要謹遵醫囑,合理選擇食鹽。
2.沿海地區,攝入海產品較多的家庭(一周5次以上)可去醫院檢測下尿碘含量,諮詢下醫生看是否可以食用無碘鹽。
3.育齡婦女,尤其是孕前和懷孕期間的女性一定要保證碘攝入的充足。
4.內陸地區,尤其海產品攝入較少的人群,選擇碘鹽補充。
5.無論是不是碘鹽,都要控制鹽的攝入,盡量保證每人每天6g以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