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運用邏輯思維記錄,條理更清晰
學習中,無論是閱讀、大學課堂或是培訓課,我們除了理解知識,還需要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有效的筆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種我覺得很實用的筆記記錄法----三分記錄法。
帶有邏輯性的筆記
帶有邏輯性的筆記容易讓人理解,筆記中穿插著豐富的圖表,同時區域劃分合理,邏輯條理清晰。如果長期使用這種習慣記錄,能幫助我們提升記憶、增強邏輯和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這種筆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日後翻閱的時候能一眼就看出整篇筆記的重點。
如何記錄?
三分記錄法的重點是把一章的內容或者一節課的內容記錄在同一個版面上,把版面劃分成三份,左邊是板書,中間是理解和提問,右邊是總結區域。
這三個區域之間有著邏輯關係:左邊區域的記錄,引導出中間區域的理解,最右邊的區域是整個章節或課程的總結或運用。請看示例:
製作步驟:
一、本子的大小展開最好是A4紙大小。
選用一本A5或者B5的本子(最好是方格本子,原因我在後面的步驟解釋),兩頁展開時大概是一張A4紙的大小。筆的顏色選用藍色視覺效果會更好。
我們把左右兩頁當作一頁來用,這樣的大小記錄一節課或者一個章節是最適合的,而且也適合眼睛的橫向閱讀,視覺效果很好。
二、畫出標題部分
離頁面頂端4-5cm的地方,畫出一條劃線,製作出一個標題區域。
三、下方使用黃金三分法
在標題下劃分三個區域,有兩種方式劃分,建議新手或記錄內容很大的時候使用A圖的劃分,熟練使用後再使用B圖的劃分方法。四、要點-理解/發現-總結/運用
A、要點
內容:在閱讀和課堂時間,記錄下要點。
技巧:能快速、準確判斷出要點是這個區域的難點,傳統的筆記是老師在課堂上寫什麼,我們抄什麼。但這種方式只適合於抄寫一些不可改的定律、概念、公式才是硬性需要,對於解說類,我們需要走出化繁為簡的這一步。
掌握永久記憶法:
看書/黑板 → 印在大腦 → 不看書/黑板 → 用自己語言記錄。
但是這種改變需要時間練習,當使用熟練以後,我們就能快速捕捉要點,高手們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寫出結論。所以,這種方法有助於我們形成強大的邏輯思維習慣 。
B、理解/發現
內容:對左邊區域或內容的理解。
技巧:在抄寫左邊區域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理解和提問的過程,以往我們都沒有習慣記錄下這個部分。但其實自己的理解過程對日後的記憶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能記下來,日後我們翻閱筆記本時能看到整個思路,這個區域是檢查自己掌握程度的區域。
C、總結/運用
內容:右邊區域是對整個課程或章節的總結,並結合實際寫下運用情況。
技巧:我一般是在整 個課程或者章節完結後再對所學進行一次總結,並用How的提問的方式向自己進行提問: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中呢?與其它知識點有沒有關聯呢?
四、自製箭頭和圖表
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醒目的箭頭標註,例如
這種方法能使你在日後翻閱的時候一眼看出各點之間的關係。
技巧:
1.箭頭可以按自己需要的指定幾款即可,圖中為參考;
2.如果使用的是格子本,則容易畫圖像或者圖表,同時在劃分區域,段落行距之間會更顯整齊美觀。當然,如果你不介意這點又或者你是一名設計師,就不必一定要用方格本了。
五、在標題旁邊用「三點」進行總結
在標題旁邊記下本篇筆記最重要的三點(根據實際情況)內容,這樣在日後翻閱時,只需要瀏覽標題部份,就能大概記起整個筆記的核心內容。這種情況有點像平時我們瀏覽報紙,只需要看大標題和小標題則能大概了解該則新聞的內容了。這一步我習慣在整篇筆記完成後才添加。
問題
建議初學者使用這種方法先應用於閱讀,因為在第一次使用時捉不住重點也可以重看,但課堂上則容易讓人手忙腳亂。所以建議在熟練後再在課堂上使用。
推薦閱讀:
※DL4-Deep Learning for Language Modeling
※R語言數據分析筆記——Cohort 留存分析
※Python數據分析學習(1)
※《論語》,孔子的喪葬工作筆記
※Golang 學習筆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