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遊漫記》讀書筆記

0. 有人指出作者的立場問題,這合乎情理。畢竟,一個對蘇區毫無好感的美國人是斷然不會冒著天大的風險跨過交戰區,並和主流媒體宣傳中凶神惡煞的「土匪」共同生活數月。而蘇區的人民有沒有「向外國友人做宣傳」的表演成分呢?紅軍多位領導人在做採訪時有沒有對自己的經歷加以潤色呢?想必也是有的,且斯諾在文中也記錄了一位紅軍小戰士說:「吃飯的事放一放,我們要先給外國人做好紅區的宣傳!」(大意如此)但拋開作者的好感和蘇區必然對外宣傳的成分,這本書還是有很多給人以啟發的細節。將書中的描述與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因果對照,再加上對自己判斷力的自信,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本書至少有八分是客觀的。倘若這書並不是紀實文學,而是共產黨做宣傳的科幻小說,換句話說49年前的共產黨不是文中描述的那樣純粹和富有熱情,那國民黨又怎麼從絕對優勢的執政黨被人民趕到台灣砍甘蔗去了?

1. 紅區的存在是為了「人民戰爭」還是「逐鹿中原」?

客觀上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價值,因至少在建國前,凡是共產黨轄下的地區大多數人民都是過上了脫離飢餓且更有尊嚴的日子的,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才使得共產黨更得民心且最終奪取了政權。二者分不開。

主觀上這個問題就很關鍵了。究竟「人民當家做主」是共產黨玩弄人心奪取政權的方法,還是他們甘心拋頭顱灑熱血奮鬥的原因,是原則問題。在這裡,我的結論是後者,因為只有這樣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才能表現出如同書中描述的那種,對自己的事業的根本自信。這自信對他們自己是種激勵,使他們如虎添翼也視死如歸;這自信在同志間的交流中表達出了真正的尊重,讓官兵平等深入人心;這自信在外人看來是真誠,使革命的隊伍逐漸燎原。黨的元老們都有著年輕時上下求索的迷茫時期,他們絕不是妄圖發國難財的投機掮客。相似的理念和道路把他們聚在一起,也不斷吸引著林祖涵、徐特立和朱作其這些國統區生活優渥的才俊,千里迢迢的進入處於下風的蘇區參加建設。

2. 為什麼共產黨能夠做到以下克上?

共產黨代表的是勞苦大眾的利益,並在此綱領下建立組織方法和軍隊文化。他們的高層忠實地以階級鬥爭為綱,而他們的底層官兵也大多是貧農,這使得共產黨上下一心,也使得他們可以自信地用綱領感染啟蒙群眾鞏固後方,用政委體系為士兵灌輸思想。紅軍的士兵相信沒有人在靠他們的腦袋完成個人的野心,蘇區的工人也知道沒有人在靠他們的勞動填滿個人的荷包。

反觀老蔣,412時期迫於複雜的軍內外國內外利益,即便他本人部分認同共產黨的組織形式、基層工作和政治影響,現實也不允許他選擇在中國是絕大多數的農民和無產階級作為基本盤。從那一刻起,他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繼續軍事獨裁走到人民反面。

這種政治路線的分歧體現在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在於國軍的將領中高層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而士兵是貧民,後方是貧民。那末,其組織在根本上必然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其士兵的作戰熱情也必然和共軍戰士有著極大的分別。共軍的「即俘即補」政策也是在此背景下奏效的:同樣的一個貧民出身士兵,為解放農民的軍隊戰鬥自然比被軍閥強征了去要拚命。另一個令人驚訝的表現是蘇區的後方是農民自己被組織起來警戒的,這是什麼級別的後方!更不用談國通區內偷偷給紅軍送吃的,送槍支彈藥,報告國軍軍事信息的廣大群眾。(也正因為此,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國軍意識到群眾對紅軍的重要性,對被佔領的紅區採取了只有日本人幹得出的「三光政策」。其實可以講這樣的屠殺也並非不能理解,其目的也和共產黨土改欺負地主沒有本質區別;然而紅軍在很長的一個時間段內是沒有對「反動階級」痛下殺手的,而國軍為了「剿匪」將屠刀伸向自己的人民,在今天讀來仍舊令人膽寒,且坐實了國軍高層和古往今來的野心家門沒什麼兩樣。)

說到底,建國前共黨的道路自信讓他們和中華幾千年的起義者有著根本不同,他們不是取而代之的野心家,而是有理想的啟蒙者。他們不要一群言聽計從的僱傭兵和愚昧的老百姓,人民群眾心甘情願的加入到革命力量中最終共同建設人民共和國才是他們最初的目的。國軍這樣本質上和北洋軍閥沒甚區別的力量,要和這樣的共產黨人作戰,要最終建立起上下一心的國家,是有很大困難的。蔣自然也是人中豪傑,西安事變回南京後的處理辦法也讓人拍案叫絕。他的能力和運氣使他在諸多軍閥中脫穎而出。但終究他和共產黨的領袖有信念上的不同,但這也是最初的立場決定的,共產黨的那套他想要模仿也回天無力。

3. 只因共產黨選對了基本盤,他們就會一定勝利么?

哪裡有那麼簡單。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一個情節給人以很深印象:立青說,你要保證我們運兵南下攻打錦州的戰略意圖不被敵人發現,對話的同志說你讓首長放心我一定做到,然而立青卻說你別空口白牙,我今晚留下來和你一起商量出一個細則出來。倘若當年共產黨人除了熱情和聯合農民的指導思想外什麼都沒有,那人民戰爭的效果怕不會很理想。就是這一幫肯埋頭苦幹的人認真的調查研究,巧妙制定了對農民的組織、宣傳等實用方法,對蘇區工業、農業甚至教育細緻入微的建設,才讓共產黨的基本盤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正如前文所言,共產黨的綱領對全國人才和戰士的吸引,也是很重要的。

有條件的去看看毛主席各式調研報告,體會一下和老一代革命家相比今天的年輕人面對問題時是有多浮躁。

4. 共產黨當初是否應當避免在革命中傷害一些好的地主和對路線有不同看法的同志?

不能婦人之仁。任何改革一定是有其積極和消極的部分,但辨認主從關係是最重要的。

湖南農民運動中給地主說情的,對紅軍內部清算嗤之以鼻的,都快2020了還不問後果鬧著要各種翻案和解密的……這樣的人,我認為是無法認清主次。個人的命運在革命進程或是組織命運面前是無力的。(當然可以講,這是我個人結果主義價值觀的體現。然而結果主義確是最有影響力的普世價值。)

關於土改:首先要承認,地主里肯定有好人,而且有很多好人。有些地主,說是大善人也不為過。但,地主里有好人,與地主階級是好的,有因果聯繫嗎?沒有。地主作為一個階級,代表著舊土地所有制度,是一個禁錮流動資本、抗擊大工業化進程的反動的集團,是一個佔有不動產產權、收窄不動產資本流轉的落後的階級,從整體上講,是必須消滅的。(這段話摘自別處,但意思就是我要表達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關於清算:在那樣尖銳的形勢下,紅軍領導們雖然有著同樣的理想,卻在路線上有分歧,為了最快前進就必須統一意見。都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了,還客客氣氣的討論,試圖在道理上說服他人,做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教書先生么?當然要說這樣的解決分歧方式,也是有風險的。內部鬥爭勝利的那個人也可能要為新路線的失敗負主要責任。好在建國前鬥爭勝利的那個人是天才的毛,壞在建國後鬥爭勝利的那個……還是毛。

然而在改革中受傷害的人,既得利益者卻在道義上不應再踏上一腳。紅軍中革命路線被否定的,國民黨中也試圖救亡圖存的將領,土改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民,改革開放後在下崗潮時受傷害的員工,他們是時代的犧牲者,卻不應被視為螻蟻。無論勝負、高低、興衰的個人命運,都不過是時代大潮裹挾的你和我。離開了歷史的潮流,我們什麼都不是。

5. 從農運到工會的思考

共產黨給了農民一個聯合起來戰鬥,改變生產關係,改善生活條件的機會,而農民也給了共產黨一個執政的舞台。工會是為被剝削階級謀取利益的。有人說美國的工會太強,使得美國製造的人力成本太高,才使得跨國公司都在中國這樣的人地方建廠。但這說明不了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美國工人的老爺習氣——這是全然本末倒置的。倘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世界的工人做不到統一口徑,資本家必然會鑽空子。一部六千的手機,資本家是要無論如何賺上四千的;只有等到全球的工會實現的一天,資本家才能順應形式,讓出自己的利潤,不得不付了勞工應得的比例。然而這種全球工會的形成是有很大困難的,而隨著蛋糕的坐大,「奴隸」對自己的報償也沒有徹底的絕望,因而目前的形勢也沒有被必然改變的態勢。

6. 抗日戰爭的另一種結局?

「愛國主義」這種東西即便是見神殺神見佛殺佛,它在歷史的潮流中也並不總是起決定意義的,就如同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對「失道者寡助」的評論。事實上,當初國民黨的領導層是有很多聲音是親日的,而在淞滬會戰之前中國的廣大群眾是沒有「把小鬼子趕回老家去」這種概念的。作為一個農民,或者最基本的作為一個生物,我第一位的是吃飽穿暖,哪裡有愛國主義的座位?正是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的思考不周,盲目的推進,雖然戰略上勝利,但卻徹底激怒了人心,也把本能分割的力量綁在了一起。共產黨始終如一的抗日宣傳雖然巧妙有效,但對於全國抗戰是遠遠不夠的,而一兩個省的抗日積極分子也沒法改變一國的離心離德;然而日本人把戰場鋪的越來越大,反人類罪行做的越來越過分,那本不穿一條褲子的國民黨各派系甚至國共兩黨都只好同仇敵愾。換句話說,日本人倘若當年在考慮戰略時除了看地圖,也揣摩人心的話,也許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掀不起什麼風浪,國人也就在日本人的挑撥離間下分崩離析。

換句話說,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要靠客觀條件激發的。總有長輩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艱苦的條件。中國人平常互相歧視,誰和誰都尿不到一個壺裡;可大地震一出,中國人在災難下的凝聚與慎獨讓大颶風下的美帝無地自容。也正是因為日本不打碰碰胡,楞要清一色——那中國人民自然就被激發出了有史以來最凝聚的反侵略力量。(當然,細水長流的宣傳也有重要的意義。)

7. 尾聲

「吃飯穿衣還不是生活的本質。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呢?是理想者們創造了理想中的今天。」

在這裡,我向所有最初的共產黨人們,向他們艱苦而又浪漫的事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推薦閱讀:

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中分幾集介紹完的?
李蓮英死因成謎:全身竟然沒有一塊骨頭
建國後動物不許修鍊成精,這個梗是怎麼來的?
李衛官居幾品?
《百鳥朝鳳》觀後感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