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為輕呂

武王刺紂王的輕呂到底是什麼?

這是個很需要大量文字的回答。但也簡單

關鍵是,大家對這段歷史的思考,以及對古代文化的深入程度,

輕呂。司馬遷,解說過。是,短劍

司馬遷,祖上有劍客,他本人年輕時,也到處遊歷過,在那個時代,猛虎,狼什麼的,還是有很多的,吃個人什麼的,不新鮮,至於什麼盜匪,也是有的。

就和李白一樣,擊劍,武藝,都是要會的,

世家子弟出身,而且作為有文化,思考的人,對於一些冷僻,禮儀的知識,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他的解釋,還是可信的

我們現在對於古文化,是有斷層的,有幾個還看懂那些文言文,甚至甲骨文,金文

而且那些文字,很多還有密碼,那個時代都是不為人知的,這裡就不多說,自己思考

所以,對於不少古文專業,或者研究的考古,考據的,又沒思考的,就有疑惑了

現在,說起這個

就是武王伐紂記載,武王,射了紂王三箭,用輕呂擊刺了幾下,在用黃鉞斬下紂王的頭

然後就是武王大會諸侯,隨行的排場禮儀,是有人拿大鉞,有人拿小鉞,有人拿輕呂隨行

這是什麼意思

大鉞,代表的是天,上帝,這是不可違抗的意志。

小鉞,代表的是,天子,就是武王了,就是王的權威

輕呂,就是,劍。就是天子的威德了。表示,號令天下,有劍,的中正。表示不偏不倚,公平。劍的鋒刃,就是對於不聽話的,違抗公平的懲罰,警示

而鉞。這是像斧頭的一種武器

斬首,來表示一種權威,因為,沒有什麼比操縱,別人的生命來得有厲害,而,冷兵器時代,沒有比斬首來得又利落又威勢的做法了

那篇文章里。有黃鉞和玄鉞兩種。黃和玄,也就是黑。黃的是青銅或者黃銅,而黑,就可能是鐵了

這裡先不說,那個鐵的冶煉歷史,或者說記載時代的習慣,而是,表示

黃,為土。黑,為水。表示陰陽,男女,文章中,砍紂王用的是黃鉞,砍紂王的妻妾用的是玄鉞,這表示什麼。

武王的這些行為,都表示,這些是儀式,那個時代神秘的宗教鬼神什麼的,這裡就不說了,自己思考

這些表示的是,權威和儀式

這些,都是禮儀,也是文化,更是一個團隊,國家,奉行的規則

有人說,輕呂,就是短劍,可能是十幾二十厘米樣子的

這個是有的。

但是,作為嚴格分類的話,就要客觀和負責了

劍,是一種武器的名稱,而劍也有幾種。比如,匕首,有刀型,劍型的,但都能殺人,都能有厲害的高手,用它上陣

而一般人,拿著長刀,長劍,都害怕。或者沒有自己的實力,用短劍,匕首上陣。可是,你不能以自己做不到就認為別人做不到,是吧

所以,輕呂。就是劍名。以武王大會諸侯用輕呂來做威嚴來看。絕不是十幾厘米樣,最少也是春秋戰國一樣的,五十幾厘米的。不然,如何展示威嚴

也許,可能還比五十幾厘米還長。要知道,很多考古發現,都在不斷刷新人的主流歷史觀

比如,秦國的兵器主流,是青銅,而且現在的發現,青銅水平,遠超我們的主流認知。可是,那個時代,秦國也有鐵的冶煉,不是主流而已,同期,楚國就有鐵劍。比秦國來的裝備率大。韓國軍隊穿鐵甲,用鐵杖,

可是,最終的勝利者是秦國。可見,戰爭。不是憑裝備,而是綜合國力,以及合適的運用之道

秦始皇,最後收天下之兵,做成了,金人,也就是,青銅或者純銅,這個就不分說了

青銅,是現在對這種發現的金屬的命名,是它的銅綠。

但最好的青銅,是金黃色的,亮閃閃的。不是腐朽或者,其他合金比例的顏色,灰撲撲的

可見,先秦時代的冶金工業,是遠遠超出我們的主流認知,而,秦國就是集大成者

而現在的金屬冶煉。也有青銅一個專業科目。考古發現和實際研究,青銅不是那麼簡單的

可為何後來變成鐵器時代了

那就是,秦始皇的,焚書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技術保密。除了秦國,其他國家就沒有技術傳承。

在加上後來的秦末,楚漢戰爭,技術就流失了多少。還有很多原因,

鐵器時代就是主流了

而說這些,就是為了有個解釋背景。因為,就要說到有爭議的地方了

有個傳說,劍,是黃帝首創,來自於和蚩尤的對抗。而蚩尤有五兵

傳說里,黃帝是失敗了很多次的。軍事上,確實和蚩尤有差距,武器裝備什麼的,自己思考。

是上天幫助了黃帝,才最終大決戰打敗了蚩尤,這就是,受命於天啊。天子

而,黃帝是土德,黃色嗎。傳說,黃帝是採用首陽山之銅來做劍的。首陽山,傳說是盤古的頭顱,陽氣最盛,魂靈所在

天地玄黃,神秘的部分這裡不多說,這是文化表示就是,

用天地的銅來做劍,表示的就是,天下的公道。是王道之器,而不是殺戮之器,具體如何,自己思考

而比較還能接受的記載是,黃帝和蚩尤打了好幾仗,都拜了。但黃帝,整理內政,打仗也沒丟下生產,反而越打越實力雄厚。天下的人都信服他的公道。都支持他。

最後一戰而定

像不像,楚漢,劉邦和項羽,不斷勝利,但最後卻越打越失敗,最後一戰而亡。巧合,自己思考

結合上面說的,武王牧野戰後的行為和大會諸侯,以及金屬冶煉,青銅的發現。以及,黃帝做劍的傳說

歷史,絕不是書里說的那麼簡單,那麼,現在說的

劍,的歷史,就需要自己思考了

所以,輕呂,在武王這裡,就是一種禮儀和實用都有的一種,中長程度的,劍

絕不是匕首一類

禮儀,就是黃帝一樣,代表了公道,作為個人,就是現在講的,不偏不倚的,君子之道。

但現實,還是要打仗的,和其他用途的

比如,那個時代,吃肉,有時候還是用匕首切割的,尤其是上陣打仗,條件限制,就更得用了。當然,用長劍切,戈,矛刃,也可以。條件所限嗎,自己有家產,小兵也可以用匕首。奴隸,平民,有家產也可以

那些貴族,就更不用說了,用筷子吃切得小小的處理好的肉就可以了,但精品化的匕首也是有的嗎

最多的,還是那些游牧民族。現在也不少見啊,如果你去比較閉塞的牧區遊玩,還能體驗一下,一把幾厘米的小刀,就能處理一頭羊,牛。再用它來割肉而食

不要懷疑,手熟。古人說的,庖丁解牛而已

所以,那個時代,十幾厘米的劍型匕首,那用途是多樣化。對於武士,來說,用它上陣也是可以的

用法,你看特警,或者武術可以體驗,比如,詠春八斬刀,

而在古代,真正的貼身搏殺,反而是這些匕首最好用。唐代不是有障刀嗎,那個就是刀刃比較寬的匕首,都是反著拿的。

而刀身寬,就可以用來格擋攻擊。具體的,練武術,詠春八斬刀的懂,一般人不接觸,是不會明白是什麼意思的

尤其是,穿著鐵甲,皮甲什麼的,貼身搏殺,都是鑽縫隙,面門,脖子,手,腳脖子。後來還有直接用,錐子的。

軍陣搏殺,確實短刃比長刃好用。古羅馬人很懂這個。中國人也懂啊,這是一個客觀規律而已。沒有那個先進一說

至於什麼哪裡傳入什麼的,這個沒意義

好東西,適合自己,就可以借鑒吸收就好了

所以,劍。這種武器,中國是古以有的,短劍,劍型匕首什麼的,都是

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不同的生活就要有不同的面貌和需要

去牧區生活,漢人也會借鑒牧民的習慣,而牧民來到農耕區,也會變一下的

故而,周代,商代什麼的,依據自己的現實,是有不同的習俗習慣的

那麼,

就像春秋戰國時代一樣,南方水網密集,不太適合軍陣和戰車,就出現了,劍,這種兵器的大環境,就像現在的雲南景頗族,男丁都要配把刀,既可以防身打仗,也可用來在叢林里開路,用矛也是短矛

在北方草原,也是一樣,還是用弓箭好用,刀,其實都是萬用型的,更喜歡用的,還是大棒和骨朵

即有客觀現實,鐵料的匱乏,也有實際的需求

上陣打仗,破甲不破甲,大棒和骨朵,都是最棒的。刀,就看個人實力了,但行軍打仗,刀,最終的還是工具的作用多點

牧野的武王哪裡,劍,沒有那些說的,那麼決定性的作用。流血漂杵,那個杵,就是大棒或者骨朵,也許是青銅,也可能是石頭的,便宜好用

不管如何,打仗都是集體化的,尤其是大規模的戰爭。看的是軍陣和紀律,指揮

武器有武器的用途和特點

武王,還不是,先射三箭,在用劍,次之用黃鉞斬首

所以,那個時候,哪怕是戰車,也是弓箭為先,也就是說,戰車,就一定要衝陣,也可以像騎兵一樣在周圍射箭嗎。戰車對單,也不是就要用矛,戈對幹嗎,也可以戰車駕馭配合射箭嗎,所以,君子六藝。御,是很重要的一項本領。在複雜多變的環境里。尤其是作戰。駕駛戰車。甚至是比格殺搏鬥的甲士還重要。

至於,用到矛什麼的,都是看情況了,就是下了戰車步戰,用長矛什麼的,還是比劍強,但要是破陣貼身搏殺,那還是匕首好用

就是用長矛貼身搏殺,也是可以的啊,短兵長用,才是考手段的啊,怎麼用,單手握在矛頭的木柄交界處,當匕首用,這才是實力

當然,有短兵,匕首配合盾牌也可以,沒有盾牌就上,都是銳士,

所以,武王要是車戰嗎,還是用弓箭為先的,就上步戰,也是用戈矛的。然後才是,劍盾什麼的

所以,武王斬下紂王的首級之前,拋開那些儀式,那就是一種單人決鬥的模式

用劍,就表示是,手刃,把敵人射倒在地,或者長矛刺殺倒地,用劍來最後致命一擊而已,更多的是一種禮儀和代表

最有儀式感和意義的,是用黃鉞斬首

這是用上天的名義來做的。紂王在怎麼樣,也是天子。這是禮儀

射箭,是武王個人。輕呂擊刺,是代表百姓和諸侯。黃鉞斬首,是代表上天

所以,輕呂,就是劍名,或者,是一種專業類型的禮儀之劍

但不管如何,絕不是那種匕首一樣的短劍,再怎麼也有五十幾厘米

用匕首一樣的劍來代表王者,不寒磣嗎,而且,就冶煉來說,不惜工本,還是做得到的

而劍代表的王者,

這個可以代表一下

不動明王

威嚴震懾,而顯慈悲

個人處世,也要盡量做到。中庸君子之道。做個好人,但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手段

至於打仗,劍的功用,還是好好看書吧。思考吧


推薦閱讀:

王威泯
鳳鳴西周(六)——國人暴動:革命與共和
出土銅戈背後暗藏古代兵器管制制度,西周買菜刀也實名?
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及秦的篆文,互相是傳承關係還是沒有關係?
西周「共和」究竟是怎麼回事?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