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我們相信的東西
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美]羅伯特·所羅門,凱思林·希金斯著 張卜天譯
在回答大問題時,哲學的關鍵恰恰在於使我們超越那些我們起初認為自明的東西,對事物進行徹底思考,直至能夠實際捍衛我們相信的東西。by Robert C. Solomon
作者:唐志成 編輯:i小築
作為哲學入門圖書,《大問題》讓我們最大限度地享受思維的樂趣。
不同於其他哲學導論著作,它不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羅列哲學史上的觀點,而是按照大問題(big questions)來組織材料,在近乎大白話的敘述中,將整個哲學的世界逐漸展現出來。
羅伯特·所羅門(1942-2007)?The Great Courses凱思林·希金斯(1954-)?Wikipedia在11個章節中,除第一章以提問方式引述「哲學的問題」外,其餘十個章節分別談論了生活的意義、上帝,實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尋,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義和好的社會,非西方哲學,以及美,這十個「大問題」。
說句令人沮喪的話:這本書很難讀透。「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
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偏向於模糊和暗示,不太講究邏輯和推理。中國傳統哲學著作大多採用結論式論述,不追求甚至避免論證。後來者繼承了這個傳統,即算是作註疏,依然不講論證。數千年的諸子百家著作,流傳到今天,除了幾部原著外,大多是對於原典的解讀和生髮。
由於論證傳統的缺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是不承認中國有哲學的。一些西方學者最多承認中國文化傳統中有某些哲學意味存在。
在這種文化和思維熏陶下長大的人,對於西方式的嚴格的論證式的哲學傳統,可能有些不適應。那些我們以為不言而喻的地方,作者卻煞費苦心地在追問。
比如,第五章「真理的追尋」中,關於兩個世界假設的質疑。
對於一般的哲學論述來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兩個世界假設。這兩個世界的假設可以用兩句話來表述:1)存在著一個「外部」世界——一個處於我們的信念和經驗之外的,不會受我們的想法影響的世界;2)我們能夠直接認識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心靈內容——我們的觀點、信念、各種經驗以及那些所謂的必然真理(比如邏輯規律和算數規律)。
對於這一假設,許多哲學家都接受,懷疑論者則讓其陷入了困境。
在懷疑論者看來,針對兩個世界假設,完全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所認為的必然真理,是否僅僅對於我們的思考方式或語言來說才是真的,而非世界本身的樣子——換句話說,是不真實的。
懷疑論者認為,我們可能根本無法認識世界。
「大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作者不僅不否認兩個世界的假設,還對懷疑論者的結論給出了高度評價。
懷疑論的結論,對我們很有益,「主要是因為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是多麼容易把看似自明的東西認定為客觀真實。在回答大問題時,哲學的關鍵恰恰在於使我們超越那些我們起初認為自明的東西,對事物進行徹底思考,直至能夠實際捍衛我們相信的東西——甚至反駁像休謨那樣卓越的懷疑論者。」
只有討論,沒有定論。對於其他「大問題」的討論亦是如此。
可以說,作者在刻意避免給出所謂的正確答案。我們對所謂的標準答案,卻有著偏執的追求。
***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對《大問題》這本書感興趣的,不妨先試著回答下面這16個問題,初步審視下自己,以及你所理解的生活。
1.有沒有某種你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如果有,它是什麼?
2.如果你只有幾分鐘可以活了,那麼你將怎樣利用這段時間?如果還能活幾天呢?二十年呢?
3.人的生活擁有哪些在牛或昆蟲那裡無法找到的目的?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
4.你信仰上帝嗎?
5.下面哪種東西最「真實」——是你所坐的椅子,構成這張椅子的分子,還是當你坐在上面時的感覺印象?
6.你怎樣證明你的確有思想和感覺,的確有一個「心靈」?
7.假如只有你一個人相信地球繞太陽轉而非相反。你所相信的是真的嗎?
8.假如你覺得這樣一個想法是可能的或至少是可以設想的:你此刻仍然還在床上睡覺,只不過是夢見自己在審視自己的生活。你該怎樣向你證明這不是真的,你其實正醒著?
9.把你當成小說中的人物描述一下你自己。
10.你怎麼樣向一個外星來客解釋你是誰?
11.你願意跨進快樂箱嗎?
12.一個好人必定會快樂嗎?生活最終是公平的嗎?
13.你相信殺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嗎?
14.你是否曾經做過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決定?
15.自由總是一件好事嗎?
16.你想要孩子嗎?為什麼?
推薦閱讀:
※陳思和:文學滋養我們的靈魂
※哲學家,就是等待悟空理解的唐僧!
※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1)| 泰勒斯、畢達哥拉斯與巴門尼德
※撕開我們的認知面具
※待整理片段:異化、末人、費拉、娛樂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