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天竺》,不只是一個爛字這麼簡單
如今的戶外綜藝節目
不再是簡簡單單的看看風景,做做遊戲
而是往往會在每一期節目中植入一個故事主題
節目的可看度是整體性得到明顯提升
《大鬧天竺》似乎也吸收了戶外綜藝的精髓
並且反其道而行
電影本該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
但偏偏卻拍出了一種莫名的綜藝感
影片的可看度和整體性得到明顯下降
對比徐錚的導演處女作《泰囧》
這兩部電影有許多相同之處
《泰囧》的主線任務是去泰國拿授權書
《大鬧》則是去印度拿遺囑
兩部電影都分為雙線索進行
故事的主人公在逃亡
另一撥人負責追殺
除此之外
還有相許多同之處
比如反派都是黃渤
當然
黃渤近年來的發展
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就算是在電影里
黃渤也已經當上了反派中的一把手
只是負責打打電話發發飆
再比如
兩部電影的主線感情都承襲了公路片的定式
雖然《大鬧》弱化了公路的物質承載意義
但其主線發展邏輯和電影語境
本質上依然在公路片的範疇
《大鬧天竺》的編劇束煥和丁丁
曾經是《泰囧》的編劇
所以
兩部電影的敘事策略如此相近
自然也不意外
但兩部電影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
《大鬧天竺》比《泰囧》……
糙了些
也許是為了配合節日的歡樂氛圍
《大鬧天竺》鮮艷明快的高飽和度色調
令人過目難忘
但影片最終失去調和的美術風格
配合上雜耍式的滿天飛威亞
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了導演的獨特藝術審美
或許導演想要對凌亂美進行詮釋
但可惜這取經之路只走了一半
凌亂有了
美沒了
影片中過多不精彩的動作場面
完全打亂了電影的敘事節奏
也讓觀眾開始懷念成龍的動作電影
於是看完這場
就再去買一場《功夫瑜伽》的票
電影在故事層面的不講究
直接導致了人物塑造的無力和情感推進的困難
王寶強塑造的喜劇人物形象
從未有過如此不鮮明
就連寶寶標誌性的爽朗笑容
在影片中也鮮有出現
或許是偶像和領導包袱太重
讓寶寶的發揮受到了限制
在更多的時候
他更像是一個不近人情的冷麵打手
電影主角的名字
都採用了西遊記師徒四人的諧音或諧義
加之開端較為成熟的故事架構設計
讓人誤以為這會是一場精彩的冒險之旅
但在觀影過程中
卻總會被無數個黑人問號冒到心塞
為什麼打?
為什麼跑?
為什麼哭?
為什麼笑?
為什麼寶寶拿到了金箍棒?
為什麼結局的反轉如此狗血?
為什麼我會出現在這裡?
為什麼?
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掐頭去尾不到100分鐘的影片
因為拖沓的節奏
以及缺乏創新的故事模式
讓人覺得電影十分冗長
而影片的結尾
武空毫無鋪墊的反轉成了集團少董
則逼的人吐出了最後一口老血
自圓其說的邏輯難以服眾
而齊天大聖的亂入
更是讓影片的純娛樂性質步入巔峰
王寶強成為孫悟空的童年夢想實現了
可我們的夢
破碎了
《大鬧天竺》上映了37天
共收票房約7.5億
但在電影上映的前10天里
電影就已收穫6.8億票房
由此可見
上映中後期的票房增長十分乏力
口碑遭遇潰敗
是電影后期遇冷的直接原因
但究其根本原因
則是電影本身質量難以令觀眾滿意
王寶強近年來在《人囧》系列以及《唐人街探案》中
展現出了驚人的喜劇表演天賦
並因此積累下了不少的人氣
而去年的離婚風波
也為王寶強帶來了不少的聲援和支持
有的人甚至喊出
「去電影院買票支持寶寶!」之類口號
可不料
牆倒眾人推
影片上映後
網上鋪天蓋地罵爛片的聲音
讓這些人曾經的英勇豪氣
多少有些顯諷
從朱時茂,陳佩斯
到林永健,黃渤
再到白客,岳雲鵬
《大鬧天竺》匯聚了中國老中青三代喜劇明星
這彷彿代表著
中國喜劇藝術的昨天,今天,明天
能夠撬動如此豐厚資源的王寶強
一定還會有明天
還會有下一部作品
而觀眾們提出種種觀點和看法
都是只願明天會更好
來日方長
興許哪天在影院再度相遇
還望能彼此放過
一笑泯恩仇
微信公眾號:逃跑的青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對馮小剛對國產電影的評價?
※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我說的都是真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你怎樣評價《我不是潘金蓮》這部影片?
※《愛寵大機密》是怎樣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