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起49天成長# 第15天《你充滿電了嗎?》

今天是一起成長49天的第三周第一天(即第15天)。今天是聽了「得到」的《你充滿電了嗎?》。這個作者湯姆拉思是蓋洛普諮詢公司的全球諮詢業務負責人。而讓我更加感興趣的是他從16歲開始和癌症鬥爭20多年,而且還有隻眼看不見了,就這樣還能做到這個位置而且還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他的激情和精力真是嘆為觀止!而這本書總體來說就是他對於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的解讀。如果我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這位「神人」的這本書的話,像一個駕車自由行的過程:找到目的地(旅行目的地,即」創造意義「),開動馬力向前(」積極互動「),保證油箱裡面油是充足的(」儲備能量「)。

不過書中的一些觀點還是引起了我一些想法(上周的《好好學習》裡面就說到每個理論每個想法都有其條件,或者說局限性):

  • 追求個人的幸福和追求個人意義,在什麼階段說這個。我有些懷疑翻譯的問題,如果在這裡把「個人幸福」換成「個人快樂」,可能更加能夠讓我認同筆者觀點。本書中就此有過一個比較,列舉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來說明先追求(尋找)個人意義後再得到的個人幸福會比較長久和」厚實「。我聽了聽,無論是哪位說的名人名言,在他們說出那句話的時候,至少個人溫飽問題已經沒有問題(基本都是越過小康,奔向中康了)。也就說,在馬斯洛的層級裡面怎麼也到了社會需求那個層次了。到了那個階段,自然而然會說出那些名人名言了。很難想像一位窮的連飯都吃不起的人,會立志改變世界。可能會有,但是不具備普遍性;可能會有,但是多數發生於TA解決了溫飽之後。於是,可以看見一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初期擴張企業,到了一定階段之後才會考慮為社會做出意義來。畢竟自己有了能力之後才會考慮到其他。
  • 金錢有點邪惡? 本書將金錢和意義進行了一個對比,為了讓讀者明白哪個作為保持能量動力的前提更加重要。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為了強調這點,從而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金錢的「邪惡」的一面。比如,聊天時如果經常談論金錢會讓談話雙方不自覺的疏遠。我個人認為金錢的「邪惡」之處在於衡量比較,也就是量化了很多東西。如果兩個人聊天,你談理想,我說旅行;你聊風花,我唱雪月。兩者沒有什麼高見立下的比較。但是一旦涉及到了金錢,於是處處都在衡量處處都在比較,那聊天就索然無味了。可是,這種比較何處不在呢?如果打個網遊,你有裝備有等級,我沒有裝備低等級,除非不比網遊級別,否則也是比較和衡量。再比如,我說的酸一點,一群人飽讀詩書,一個人來個上半句,其他人理解了,來個會心一笑,還有一人不懂,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大家突然有統一反應了。這,也是一種比較和衡量。處於比較和衡量中,自然而然地人站到了各自的對立面,即競爭面去了。所以,想要馬力強健的在自己的道路上飛奔,就不要管其他跑道上的車開得多快了

人生旅途,有目標有方向有足夠的油,快快樂樂地追尋詩和遠方。有什麼能力就開什麼樣的車,不用和其他人比較,即使是輛QQ,即使馬力不夠大,還是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的。


推薦閱讀:

初識BTC:讀 <精通比特幣>
國慶八天,我想用一本書為你證明,你過得比絕大部分人好
用拍照完成筆記,把時間留給閱讀 | 豌豆莢設計獎 ? 白描
人類學到底是個弄啥的嘞?
瞬變-讀書筆記

TAG: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