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爐生紫煙——《覓香尋爐》

爐之名最早載於《周禮·天官·冢宰》:「凡寢中之事,埽除,執燭,共鑪炭,凡勞事,四方之舍事,亦如之。」、「翦氏掌除蠹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蟲之事。」香爐是最重要的焚香器具,中國香爐的形制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和秦祭器及酒具演化而來。

漢 銅博山爐

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指出:「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主,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毬則古之鶯,其等不一。」其次是戰國時期的銅爐,但是專門為焚香而設計的香爐,卻遲至漢代才出現,一種爐蓋上凋鏤著山巒之形,山上有異獸及仙人等。爐中的香煙就從鏤空的孔洞飄逸出來,就宛如神山上盤繞終年的雲霧,這就是著名的漢代銅博山爐。

漢 銅鎏金博山爐

香料相關的各類使用器具為「香具」,其中既有存儲香料的器具,也有各類燃香及相關輔助用器。存儲器如香盒、香囊、香袋等,燃香則包括香爐、香熏、香筒、香盤、香插,而燃香的輔助用具還有香幾、香匙、火箸等等。中國香具文化是伴隨著香文化而產生的,從最初的簡陋到奢華......

西漢 銅錯金博山爐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香爐的款式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材也有金、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香爐作為熏衣﹑熏香或陳設﹑或敬神供佛等功能外,更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齋桉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蘊。

漢 陶彩釉博山爐

人們更賦予靈性的香爐以更多的生命性靈,他,蘊藉而且內斂、高古而且敦穆,沉著和寬厚中蘊含著靈動和奇妙,在金相玉質中體認芬芳馥郁,在死火冷灰中感悟風生水起和活色生香的自在境界。他像閱歷豐富的老者,快樂而且智慧,在平實的言談笑語之間就能引領我們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明 景泰款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螭耳熏爐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了很多異於世界其它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現象,「香道文化」即是其中之一。追根溯源,可以用始於春秋、成長於漢、諸備於唐、鼎盛於宋、風行明清。

明宣德 銅沖耳三足熏爐

香道,是指從呼吸去享受香氣,養身健體、凝氣安神的一種高尚優雅的方法。香道博大精深,並不只是狹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從香道在中國的歷史來看,漢代之前用香是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漢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風氣更盛,東西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

清 白玉朝冠耳錦地仿古銅紋透雕纏枝蓮蓋爐

宋元時,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至明代,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

清 白玉鏤雕花爐熏爐

但到後來,隨著國勢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漸退出貴族和文人的清閑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曉「香道」一詞,令人扼腕。

清 青金石雙螭耳條紋爐、瓶、盒

清 剔紅小香幾附爐、瓶、盒

清 碧玉龍耳活環壽字蟠龍紋四管式蓋爐及瓶、盒

清 掐絲琺琅勾蓮八卦紋雙耳三足蓋爐

清 銅鍍金嵌料石鏤空重檐六方香亭

清 金鶴形香熏

清 乾隆款掐絲琺琅甪端香熏

清 銀蓮花形香熏
推薦閱讀:

法國有什麼鎮國神器嗎?
西周時期的青銅鼎能否上拍賣行拍賣?
中國大部分香火旺盛的陵、林、墳等真的有遺骨么?
如何評價圓明園「獸首」的價值?
如何評價蘇州博物館新館?

TAG:歷史 | 文物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