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卷薄餅
《吃卷薄餅》
文 | 陳秋妤
本文有刪減,首發豆瓣閱讀《三人雋味》
歡迎轉發,轉載需申請授權。
春天吃薄餅,就好像除夕夜吃團年飯,對中國人來講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情了。
《通俗編?四時寶鑒》曰:「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 這便是為古人素有立春日吃薄餅一說蓋棺定論了。
南澳在這點上,就顯得有些標新立異。我們在春天也吃薄餅,但不是在立春日吃,而是在清明日吃。
立春吃薄餅意味著咬春,清明吃薄餅對我們來講,則意味著悼念。
說起來,潮汕地區的人清明吃薄餅是有典故的。
清明日吃薄餅的習俗,據說起源於清康熙十四年。當年,鄭經(鄭成功之子)率兵圍攻漳州城,清軍守將黃芳度出兵頑抗。圍城數月,城中死傷無數。
清軍投降後,城中倖存的百姓為悼念死難親友,特做形狀似草席裹屍的薄餅祭祀亡靈,世代相傳。
潮汕地區與福建一衣帶水,故潮汕人也一直保留這個習俗,在絕大多數家庭的餐桌上,清明節當天必有卷薄餅這道菜。
是以在潮汕過清明節,祭祖金豬只能算是舶來品,卷薄餅才是清明節的正統節日食品。
照理說,清明日吃卷薄餅應該是悲傷的。無奈,卷薄餅太好吃,在我們家一年又只吃一次,所以清明節對我來講反而很是期盼。
薄餅分甜咸兩種口味。甜的就是糖蔥薄餅,吃一吃就容易膩,一般吃個一卷兩卷的也就吃得飽飽滯滯了。
想吃糖蔥薄餅那是再簡單不過的事,街市上除了固定攤販有賣,也會有老手藝人挑擔吆賣。
糖蔥薄餅做起來非常簡單,基本都是現買的,只要買好餅皮和糖蔥在家裡也可以。
從老手藝人手裡煎出來的餅皮圓圓的、薄薄的、小小的,很是精巧可愛。
糖蔥通常是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一起,顏色白偏米色,無論形狀還是顏色看起來和蔥白都有七八分相似,所以叫糖蔥。
吃的時候,攤開薄餅皮,把長度適中的長條狀糖蔥放在餅皮中間,撒上芝麻和半碾碎的花生米,把薄餅皮捲起來成筒子形狀就可以了。
也許正是因為甜薄餅很容易,外面買或是自己做都很便捷,準備的配料也不繁瑣,反倒不如咸餡薄餅那麼受期待。
我很愛吃卷薄餅,可惜只學會吃卻沒學會烙春餅皮。
偏偏吃卷薄餅,餅皮很重要,一定要薄如紙張,柔軟有筋道,但它的薄又不似春卷皮那般薄得透亮。
清明前,街市上就有現成的買,但也有的人家喜歡自己親手做。做餅皮,功夫在薄,速度講究快。
經驗老道的主婦做餅皮,動作如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只見她用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將麵糰往塗好油的平鑊(平底鍋)上一抹,一張成人巴掌大的圓形薄餅立即出現,旋即左手將餅皮揭起,馬上用濕布遮蓋,使其保持溫軟不硬。動作連貫、瀟洒自如,宛如一氣呵成。
我媽對卷薄餅的餅皮要求非常嚴苛,也許正是這個緣故,我竟然沒有見過她自己親手做過餅皮。這不能不說一個遺憾呢。
吃卷薄餅,除了餅皮,還要準備餡料和醬。餡料講究葷素搭配,首選春季當食的新鮮時蔬。
蔬菜上一般多選生菜、春韭、綠豆芽,其次是胡蘿蔔、青瓜、甜椒、椰菜、香菇和香菜;肉菜上主要是雞胸肉、雞蛋和蝦仁,也可以是五花肉、火腿腸等。
根據個人口味,還可以準備一些粉絲和豆皮,水果也行。總之,餡料搭配豐儉自選,口味隨個人喜好。
至於醬料,我們家喜歡做蒜泥醬。蒜瓣去皮,搗碎成泥後與調好比例的紅糖水、辣椒醬、芡粉在鍋里小火不停攪拌成糊狀即可。
買好餅皮和材料後,就可以準備餡料,醬料可以放到最後一步去熬煮。
首先將所有材料洗凈濾干,刀工處理,分別切成統一規格的細絲,分類裝盤。雞胸肉焯熟,按照紋理將雞肉撕成絲,雞蛋煎好切成細絲待用。將香菇泡發切絲與蝦仁爆炒調味。
接著把以上餡料各自盛盤,吃的時候,將薄餅皮攤開放在手掌上,先在餅皮上刷一遍醬料,再將所有餡料各夾一遍到餅皮上,最後將餅皮捲成筒狀就可以開吃了,重口味人士還可以在薄餅的表皮上再塗抹一次醬料。
卷薄餅,切勿心急。卷不實吃到最後,薄餅皮散開,餡料與醬料到處跑,手和衣服就遭殃了。
長大後,我才發現卷薄餅是一件好玩的事,但對小孩子來說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那時候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餡料的美味上,只盼著快點捲成好可以快快把這手掌上的美味吃進肚子里,心急如焚的,哪裡會覺得有情趣。
耐著性子等薄餅卷好,雙手捧起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
哇!餅皮柔軟有筋道,綠豆芽鮮嫩又多汁,一嚼動就在嘴裡發出咔擦咔擦的聲響,蝦仁又鮮又彈,香菇的香與春韭特有的香辛味四處散開,好吃極了,蘸著醬料忍不住吃完一卷再來一卷。
—完—
您的轉發將鼓勵我繼續創作!
▼陳秋妤sanrenjunwei尋覓記憶中的甜美風物,幸福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櫻花燦爛時,邀你一起來觀賞!
※你一直在聽一個假的清明節來歷
※人間清明正此時,梨花落,雨紛紛,借用詩畫思故人
※清明節,是時候討論一下生與死了
※祭祖
TAG:清明 |